“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积极探索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鲜活记忆
陈天长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
代省长习近平到长汀河田考察水土保持工作。
2017年,长汀县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典型案例,长汀县被列为全国典型模式案例推广,水土保持科教园被评为第十七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县水保局荣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以改革推动水土流失的治理
长汀是福建水土流失的“冠军”,这是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开国上将杨成武曾回忆说,从老家宣成到城里上学,跋山涉水,一路看到河田、三洲、风流岭等地都是光秃秃的山坡,连草也没有,都是沙子。
1985年,根据遥感普查,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0%。“山光、水浊、地瘦、人穷”是长汀县水土流失区的真实写照。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在艰难中起步。20世纪40年代,福建省研究院在长汀设立土壤保肥实验区,开始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开展并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真正开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新局面,从老书记项南开始。
1983年4月2日,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与温秀山、张渝民等省委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到长汀河田调研水土保持工作。登山头、下溪河、看田间、进农家,他们看到的尽是“闪烁着可怕的血光”的光山秃岭、荒地沙滩。
项南一行同当地干部、科技人员在一个叫“八十里河”的村庄边看边聊,聊出了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和措施。这就是在长汀广为宣传的水土保持“三字经”:“责任制,最重要;严封山,要做到。多树种,密植好;薪炭林,乔灌草。防为主,治抓早;讲法治,不可少。搞工程,讲实效;小水电,建设好。办沼气,电饭煲;省柴灶,推广好。穷变富,水土保;三字经,要记牢。”这个“三字经”是对历年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年治理工作的科学规划。
项南提出,由省、地、县三级包干,落实治理责任制。接着,他在河田召开有当地县、社干部和科技人员、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会毕,项南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是责任制。搞了责任制,就等于牵了牛鼻子。搞责任制就是包。社队治理水土流失,造林绿化可以包给农民。省、地、县有关部门也要包。河田公社有25个大队,其中24个大队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协商,决定由农业厅、林业厅、水电厅、水保办、林科所、福建林学院、龙岩地区行署和长汀县政府等8个单位承包治理,每个单位包3个大队,争取经过3到5年治理,达到由“红”变“绿”的目标。由河田推而广之,一场治理水土流失的攻坚战,也在三洲、策武、濯田等公社展开。推行责任制后,干部群众的责任心大大增强,治理水土流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项南怀着对闽西红土地的赤子情怀,多次到长汀视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86年5月,项南视察了河田人工草场、八十里河小流域示范治理区、水东坊水土保持试验场等处,看到不少荒山由“红”变“绿”,呈现勃勃生机,欣然题词:“八十里河今胜昔,风流岭上土变金”。
1991年4月,时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的项南,特地从江苏、上海等地请了一批专家、学者,到河田考察水土保持工作。得悉全县107万亩严重水土流失地已治理35万亩,兴奋地说:“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它的意义不只在县,我看对我们整个省、整个国家以至于整个世界,都有其伟大意义。”
1994年9月,项南又一次来到河田。他听汇报,看山头,总结经验,提出把河田建设成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区,并挥毫题词:“经过十年整治,近半变作绿洲,今后几年要全部治理好,进一步把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使河田由穷变富。这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巨大工程。”他要求大家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以自己的力量来发展水土保持事业,而不是年年靠国家;二是不单解决水土保持问题,还要考虑河田40万亩土地怎么开发,让河田由穷变富。
习近平倾力推动水土流失治理
1999年,长汀县已有部分水土流失地披上绿装,但仍有100万亩没有得到治理。这年11月下旬,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到长汀视察工作。在项公亭项南雕像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省、市、县领导说,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10到15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次年1月8日,他在《关于重点扶持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请示》中批示:“搞好水土保持是实现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项南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就十分重视抓长汀的综合治理,我们应该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同意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上报长汀县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县。”2000年,省委、省政府确定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全县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由省财政扶持1000万元。
2001年10月13日上午,习近平再一次视察长汀水土保持工作。他在河田世纪生态园为他捐种的樟树浇水、培土,接着,听取长汀县领导的汇报,要求各级各部门求真务实,常抓不懈,完善建设机制,拓宽筹资渠道,真正把水土治理工作作为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的大事抓紧抓实。
河田镇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乡镇,三洲又是1987年10月份从河田划出建乡的年轻乡镇,全镇水土流失面积4.95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74%。三洲镇抓住省委、省政府将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机遇,出台“对连片种植杨梅50亩的,每亩补助300元,连片种植500亩的,由政府出资修通果园道路”的扶持办法。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这个镇先后种植杨梅12660亩,成为福建省单体面积最大的万亩杨梅生态园。全镇水土流失面积也由原来4.95万亩降至2011年1.7万亩,流失比例由原来74%降至27%,实现了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经济产业的双赢。
三洲的变化,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缩影。不久,长汀县被国家水利部领导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被院士专家考察团誉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旗帜”。
迎来水土流失治理又一个春天
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看到1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从荒山连片到花果飘香——福建长汀十年治荒山河披绿》的报道,立即作出批示:“请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提出继续支持推进的意见。”
过了不到一个月,2012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组织的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水利部、林业局、扶贫办等单位联合调研的报告上批示:同意中央部门联合调查组关于支持福建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艰巨的任务,长汀县水土流失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长汀县成立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长汀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规划》,率先在全省成立县林业金融服务中心,构建评估、担保、收储、流转、贷款“五位一体”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扶持企业和个人参与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绿化造林。在推进造林绿化的同时,新增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五年来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
“三多”即:一多,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和生态村镇增多。全县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3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省级、市级生态村分别为63个和195个。二多,水土流失区群众收入逐年增多。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011元增至2016年的12824元。三多,社会参与治理的力量增多。省军区、省委办公厅等241个省市县有关单位参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引进和扶持彩元、艳阳等60多家企业造林绿化。
“三少”即:一少,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据2015年底遥感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的47.69万亩,下降到2015年39.6万亩,水土流失率降低到8.52%,低于全省8.87%的平均水平。“二少,红帽子”山头明显减少。全县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比2012年初减少2.87万亩,近70%以上水土流失区的强度明显减轻。三少,针叶林比例明显减少。全县新植或补种枫香、木荷、杜英等优良乡土阔叶树近9万亩,明显改善林分结构,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高,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由1025万立方米提高到1557万立方米。
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石壁下水土流失治理前后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