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寨:从穷山村到“绿富美”的蝶变
刘少雄
桐花若雪映湖碧,云寨如诗闻雾香。
正是桐花绽放、乍晴还阴时节,我们沿仙女湖畔走进云寨村,但见层峦叠嶂、雾岚罩峰之下,水光潋滟、湖波倒影之间, 排列整齐的客家民居映入眼帘:白墙、灰瓦、青砖、木窗、楼阁……信步青山碧水间,一步一景画中意,好迷人的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啊!
云寨,位于武平县城区东北部,是梁野山下的小山寨。这里山势险峻,平均海拔600米,雄山、飞瀑、幽谷、古树,构成了这里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环境。
云寨,原名叫云“礤”。礤,意为粗石。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古村落,全村居住人口600余人,主要是邱、钟两姓, 两姓分别聚族而居,距今已有500余年。
“有女莫嫁云礤郎,石多人穷山路长。”曾几何时,这个地处深山腹地的小小山村,因了山峦的重重阻隔,在公路不通的过去,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直到20世纪末,这里的百姓还是靠上山砍树、打猎维持生计。因偏远落后、环境脏乱差,许多村民被迫外出谋生,最少时仅有100多人留村。
在宽敞的农家别墅里,村支委钟天平和我们聊起了家常。抚今思昔,讲起当年交通不便带来的艰难困苦,这位46岁的客家汉子感慨万千。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村只有一条石砌路,沿着山背通往山外。村里为耕田买回的拖拉机,都是从石砌路抬回来的。那时,我们出入大山,全凭肩挑手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每人仅1亩多地,大多是山田,地瘦水冷,亩产低。那时,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啊,靠养几只鸡、鸭换点日用品,赶圩都得去十多千米外的县城。”
这样清苦的日子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让钟天平记忆最深的是去县城卖米。1993年,年仅16岁的天平,和母亲挑着五六十斤的担子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进县城,走到山下时,早已浑身湿透。五六十斤米其实卖不了多少钱,只能换一些猪肉、食杂、日用品等回家。
交通不便,给云寨人带来的痛苦可是数不胜数。村里有病人需要急救,只得用担架抬着走两三小时的山路,赶到山下县医院去治疗。
一位大叔罹患脑出血,错过了黄金时间,没有救活; 一位孕妇难产,抢救不及时,失血过多去世;一位村民胃出血,抬到医院时已救治不及…… 这样的惨痛记忆,实在让人不堪回首。因为穷,云寨人走到山外经常受人欺负,那时跟外村人打架是常有的事。
为了摆脱困境,1997年,钟天平的父母借了一笔钱,在县城附近买了一块70平方米的地皮,盖了幢两层楼的砖房,靠卖掉一拨拨猪崽,将债务还清后,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大约是2001年,初中毕业后的钟天平,投资两万多元开了家农用车修车厂,每年可创收四五万元。
梦幻仙女湖(李国潮 摄)
“云寨村的变化,始于2011年。随着梁野山景区的开发、公路的拓宽,村民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钟天平说,他是2013 年从县城回到村里的。那时,刚好修车厂要征迁,他发现回村里发展也很不错,就申请了180平方米土地,盖了现在这座三层楼的洋房,他和兄弟合建,各人一半。那时,他欣喜地看到村里的道路已经拓宽硬化,梁野山景区的旅游蓝图也规划好了,景区指挥部就设在山脚下的东云村。
“真正让村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2016年1月开工建设、2019年7月投入使用的云寨水库。”
2018年,水库开始蓄水,云寨水库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 仙女湖。2019年,环湖栈道建成,整座小村面貌焕然一新,美如仙境。2020年,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增加了知青馆、自驾游宿营基地。2021年,在仙女湖边,投入50多万元开发了50亩红花脆桃基地。2022年后,又增加了太空舱设施和五彩月亮景观,形成了仙女奔月的美好意境……
从过去仅仅观云寨瀑布到如今走木栈道欣赏仙女湖,乡村旅游的不断升级给云寨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冷清的小村子成了网红景点。返乡创业的老板、青年、农民也多了起来,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示范。
从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云寨村,而今成了闻名遐迩的网红打卡地,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个小康村有了不一样的烟火气。云中有山寨,风景似桃源。倚傍于梁野山麓的云寨村,得益于林改政策,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2.2%,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时,达每立方米9.7万个,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空气清新”标准的3倍。云寨村“绿色氧吧、清新云寨”的定位,更是吸引着众多游人来体验。
“来武平,我氧你。”在闲聊中,钟天平还说了一件云寨村“氧”人的趣事。厦门年逾古稀的黄老先生夫妇,几年前来到云寨村,就被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给迷住了。在这环境舒适、风景秀丽和空气清新的云寨村住上一段时间后,老先生的支气管炎老毛病居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从此,老两口每年都要来到这户叫“水云轩”的森林人家住上好几个月。他还专门给水云轩添置了冰箱和橱柜,出钱让房东将水井的水拿去权威部门检测。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云寨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全力打造“智慧旅游+民宿度假+农产品推销+研学开发”等四位一体的云寨特色示范村,真正实现宜居、宜业、宜旅的美丽家园。村里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和村庄美化工程,随着村主干道拓宽、环村道路硬化和亲水体验场地、迎宾广场、休闲长廊、农家书屋、知青馆、老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村里还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并把村中特产与餐饮、民宿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生态产业链,实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能致富的局面,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
早在2015年,云寨村就成立了森林人家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将云寨的客家特产、美食打造成品牌,制定了标准,购物、吃饭都是统一价格,靠口味和良性服务竞争,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钟天平告诉我们,从2006年村里兴办“农家乐”,到后来经营“森林人家”,再到如今发展旅游民宿,村民们切身体会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给大家带来了巨大效益。如今,靠经营民宿和“森林人家”,平均每户年创收10多万元。
这几年来,云寨村先后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批“全国旅游重点村”名单,被福建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被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列为全省首批30个“金牌旅游村”之一。民宿、餐饮、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迅速崛起,为云寨村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铺开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山间碧水流诗韵,桥上风光入画屏。”如今,徜徉在云中桥,漫步在云寨村,处处诗情画意。就连路边的围墙都是用书法题写的漫画“三字经”:常看书、多读报,新形势、跟得牢,旧观念、常更新,合潮流、受欢迎……许多民宿也取了非常雅致的名字:轩茗居、水云轩、云水涧、益香居、客来居……我们寻访云寨村时,好几幢新盖的民宿正在装修中。 “回来这么些年,我每年纯收入有15万元左右,日子过得挺舒心的。”钟天平家有客房12间,最多时一天接待就餐的游客就多达22桌。
如今,村里218户,有大半的农家办起了“农家乐”“森林人家”或民宿,90%的人家拥有小车,全村有近300部小车,其中不乏奥迪、宝马、奔驰之类的豪车。
谈到村里的沧桑巨变,来到钟天平家喝茶的邻居、69岁的退休老教师钟尚仁也忍不住插话:“现在交通太方便了,进城10多分钟就到了,吃住行变化太大了!”
他还告诉我们,村里的医疗条件好了。有急病,打个电话, 不到半小时,救护车就到了。社区卫生院条件大大改善。现在, 村民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65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免费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村民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80岁以上的有20多个,90岁以上的有4个。
村民对教育也非常重视,大学生周建平和钟静、邱伟鹏、钟正文、钟东平等牵头设立了云寨村民间助学基金,家家户户自觉捐款。村里培养出了三四十位大学生、两位博士研究生。
林权改革赋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助力百姓致富。从离开故土外出打拼,到重回故土发展创业;从守着绿水青山受穷,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致富;从“有女不嫁云寨郎”的穷山村,到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的“生态美、百姓富”的示范村、小康村,云寨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引领、产业为本、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