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延平 新农业
吴建华
延平,以风光秀美著称。有被誉为“福建庐山”的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冠以南平“后花园”的溪源峡谷,有风光卓绝的石佛山、九峰山、杉湖岛、古道三千八百坎等名胜群。
区委、区政府对“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凭借众多的风景名胜,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经过几年的努力,特色现代农业已出现“一棵菜、一篮菇、一头猪、一袋奶、一朵花”的区域特色。
一棵菜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徜徉在延平区的蔬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菜篮里装满绿油油的瓜果青菜,足见蔬菜对消费者之重要。
延平区是福建省16个蔬菜商品生产重点县(区)之一,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6.35万亩,总产量23.79万吨,产值达4.8亿元。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企业达42家、蔬菜产品127个、绿色蔬菜认证企业8家、绿色蔬菜认证产品30个,涌现出“享通蔬菜”、“跃农蔬菜”等著名商标。建立了3个蔬菜集约化智能温室大棚,享通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在茫荡山、赤门、塔前等大山深处,有一家立足于闽北生态资源,发挥闽北自然优势,集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兴企业,它就是南平市跃农蔬菜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册资金2159万元,经营蔬菜、水果种植及销售。现有员工270人,自有种植基地面积3200余亩,主要分布于塔前镇赤坑村及西洋村、茫荡镇岩头村演山基地、延平区赤门乡仁岩村,种植白菜、包菜、花菜、茄子、青椒及各种绿色蔬菜品种50多个。公司与夏商超市商业有限公司签订农超对接协议书,按计划提供各种蔬菜,在天新批发市场,直接与采购商进行果蔬批发交易,对南平市区100多家食堂、餐饮业单位进行订单配送各种蔬菜。
南平市跃农蔬菜公司,之所以在蔬菜产业中名列前茅,是因为发挥了四大优势。
其一,是生产环境优势。公司处于茫荡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海拔平均700米,拥有成片山坳盆地,基地山水清冽、土质肥沃,且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作物养分的积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富含有益的微量元素。近几年公司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技术规程,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通过国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为省级城市副食品蔬菜基地,其中有1950亩被福建省农业厅认定为“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由于“健康生态,跃农蔬菜”符合现代人对绿色、安全、营养、健康的消费需要,所以,具有明显的生产环境优势及产品质量优势。
其二,是科技促成的品种优势。优良品种,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条件。公司立足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依托自己的栽培基地和生产加工中心,与福建省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签订项目对接合作,并聘请省农科院多名蔬菜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同时,建立“科企合作研发平台”科研机构,为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科学栽培,生态耕耘,年培育种植优选蔬菜品种达20多个。目前,公司基地种植50多个蔬菜品种中,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蔬菜标志的有7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有8个,公司注册的“跃农”牌商标,被授予“福建省著名商标”。
其三,是龙头带动作用的优势。2013年—2016年,公司连续两届获得“南平市龙头企业”,2016年又被福建省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称号。在公司带领下,基地周边300多户农民,从事绿色蔬菜种植。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共赢模式下,公司朝着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为南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发挥强有力带动作用。
其四,是政策扶持的优势。党中央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十一年发出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为全党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为“三农”提供政策扶持。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陈晓华副部长就《关于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作出解读,今后国家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朱正辉董事长意味深长地说,跃农公司正是发挥这四大优势,才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今后要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加强产品物流外配送的半径,加大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斥资600万元,投入水利设施改造、冷库房建设和购入冷链车及加工设备。对跃农今后的发展,朱董事长满怀信心。
一篮菇
食用菌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可改善膳食结构,具有符合现代理念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功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据香菇、平菇、金针菇、双孢菇、杏鲍菇、茶树菇、黑木耳等菇类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粗纤维、多种矿物质、蛋白质以及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总量的40%以上,是营养全面、配比合理,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其食疗、保健功能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防治“富贵病”、护肝、利胆、润肺、止咳、平咳、舒筋、活络止痛、镇静安神、抗菌、抗病毒、健肠胃、助消化、活血、止血、补血、抗辐射、消除结石、驱虫、防治眼病、通便利尿、缓解痛风等。
延平区是南平市食用菌的重要产地,2015年食用菌产量5912万袋、鲜品6007吨、干品2971吨。目前,正积极推进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的优化,进一步扩大海鲜菇、香菇、竹荪等食用菌面积。同时,充分发挥福建和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杏鲍菇生产基地,年生产杏鲍菇2160万袋,产量6480吨。杏鲍菇是一种口感鲜美、菌柄脆嫩、品质良好的珍稀食用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们高兴地看到,全区食用菌生产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全区食用菌主要企业,年工厂化及大棚生产规模近4000万袋,产量1.20万吨,工厂化栽培成为主要的生产模式。
2016年5月19日下午,在延平区农业局局长陈钰林、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杨家建的陪同下,我们冒着大雨,来到茫荡山海拔800多米的岩头村。南平市延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10年8月,基地面积120多亩,现有成员102人,其中农艺师2人、农技员11人,并聘请省级科研院所教授及教授级专家3人,作为常年的技术指导顾问。这是延平区一家规模较大的高山生态型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是南平市科技型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也是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菌菇栽培技术和种植技术外籍学员实训基地,目前已承担国家多个援外农业项目的生产任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合作社利用所在地高山地缘和自然条件优势,以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为导向,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开展农业技术对接,实施农业“五新”技术运用和食用菌前沿生产综合技术的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合作社2013年9月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定,2014年12月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认证,2014年被南平市认定为市级示范社、知名商标,2015年被南平市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
延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后,曹隆理事长就树立了“有所为、要作为”的开拓理念,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优质服务。一是与科研研究所合作,开展科技成果的对接引进,如采用保水膜的新技术,既省工,又省成本。二是衔接好食用菌专家给予的技术指导,以合作社现有的技术员为主力,做好社员和订单农户的生产跟踪服务,及时为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三是引导农户调整种植品种,发展优质食用菌品种生产,增加农户收入。四是制定合理的收购价,保护社员及订单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优质优价,及时结算。此外,还结合电商、体验店,一个月就销售了1万袋菇筒。同时,合作社还设有一个电子商务公司,费用成本降低了,一个菇筒卖9.9元,成本2—2.5元,每个菇筒可赚7—8元。
目前,合作社已成为山区农户连接市场和发展流通的纽带,对促进延平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合作社现有菌菇基地200多亩,带动102个菌菇专业户发展农业生产,年可产菌菇900多吨,为市场提供健康的食品。
一头猪
延平区畜牧业在我省名列前茅,尤以生猪养殖闻名。2015年,生猪出栏数113.33万头,存栏数79.28万头、能繁殖母猪8.47万头、肉产量8.59万吨。畜牧业正朝着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企业化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最大的突破口,是调整产业链结构,引导和鼓励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形成从松散到紧密型的结合,解决产业链脱节而导致的生产波动和质量安全监管难等问题,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了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做好做大做强畜牧水产的文章,推动“一产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突破生猪等肉联加工,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猪——沼——果和稻鱼共生、莲鱼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
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力度,推广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一环。为此,推动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全面拆除关闭禁养区生猪养殖场(户)和可养区内不达标的生猪养殖户,打击养殖污染回潮的行为,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举措。峡阳省级农民创业园,作为全省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园区内的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技术,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对区里的其他养殖企业治理,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同时,为了有效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创新模式,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积极引进了正大集团——正大欧瑞信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太平镇南坪溪流域作为养治分离第三方治理试点流域。2016年6月通过验收,并以此为模板,以点带面,很快复制推广到区内杜溪、徐洋溪等其他小流域,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加快辖区内流域水质的改善。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延平区的畜禽养殖也面临着疫情疫病的防治问题。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一起,强化动植物疫情疫病的监测防控,规范畜禽的屠宰管理,加强人畜共患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严防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建设,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一袋奶
南平畜牧业,素以“一鸡二奶”遐迩闻名。一鸡是指傅光明的“肯特鸡”原料;二奶是指“长富”奶业和“大乘”奶业。长富奶业落脚延平区,不能不说是延平区的骄傲和光荣,因为它为延平的畜牧业插上强劲有力的翅膀。正因为长富奶业是延平畜牧业的重点,所以,区里加快长富奶业全产业链的延伸扩张,推行奶牛工厂化、智能化饲养,实施畜禽场标准化养治分离改造,提高奶产品的附加值。2016年,奶牛存栏1.42万头,年产奶5.78万吨。
福建长富乳业集团创建于1998年3月,长富乳业有限公司是福建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也是中国自建牧场规模最大的、装备最先进的集牧草养殖、奶牛饲养、乳制品加工销售和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全国涉农龙头企业,解决了城镇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力3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公司名列福建省工业企业300强行业榜首,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质量管理达标单位,产品先后通过ISO9002、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自有牧场,在国内首批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喂料机和转盘式挤奶台。公司奶牛技术中心,成功完成了奶牛良种的胚胎移植技术,填补了全省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牧场原料奶每毫升的微生物数小于5万个,大大优于国家一级原料奶每毫升微生物数50万个的指标。同时,在全国率先实现原料奶无抗化,可与欧洲国家的优质牛奶相媲美。实施通过国家“星火计划”验收的牛粪固液分离无害化处理技术,彻底解决了牧场的污染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公司现有4个乳品生产车间,16条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乳品500吨。采取美国、德国、瑞典、西班牙等国先进的生产工艺,通过全封闭、标准化的净乳、脱气、均质、闪蒸、巴氏杀菌、UHT灭菌、冷链储存等加工工序完成乳品生产,实现全过程电脑自动化管理。采用世界最高标准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标准进行产品检测,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体细胞分析仪、乳成分分析仪、微生物快速检测仪、抗生素快速检测仪等检测设备,生产的乳制品先后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首批获得市场准入证(QS)认证。2002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学生饮用奶办公室和福建省学生饮用奶办公室,认定为“中国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长富”牌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长富”鲜奶年年赢得福建市场第一。
一朵花
走进延平,随处可见姹紫嫣红的百合花,或白、或紫、或红、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图,在我们的心田留下了磨砺不去的印象。
近年来,延平区确立了百合花产业的主导地位,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科院、福建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百合花繁育技术攻关合作,先后引进并筛选出适应延平生长的优良品种34种,成功引种6个香水百合种植品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百合鲜切花和种球复壮、种球处理等技术体系。目前,延平区成为全国百合鲜切花三大主要产区之一,形成了以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水口库区移民百合示范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格局。短短6年时间,百合种植从6个乡镇9个村,发展到10个乡镇19个村,2015年,种植面积由起先的690亩,发展到4500亩;年产值由原来的3450万元,达到2.7亿元。
百合产业之所以发展得如火如荼,是因为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制定并实施了《南平市延平区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规模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水口库区移民百合示范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逐步构建“两带(316、205国道沿线发展带)、八镇(王台、峡阳、茫荡、大横、塔前、炉下、太平、樟湖)、多点”的产业发展布局。
拓展营销渠道,构建多元销售体系,是提高百合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搭建平台、配备人才等方式,逐步形成生产、销售、配送一条龙。组织专业营销人才,到各大城市推介百合品牌,聘请专业销售人员,进行新市场拓展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工作,逐步扩大百合的流通领域。同时,引进福建西诺花卉有限公司,搭建易花电商销售平台,开展订单销售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动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拓展百合销售的新渠道。省有关部门对延平区百合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省林业厅、财政厅补助发展资金2000万元,建设示范基地6个;省农业厅下达1500多亩的大棚补贴资金;
省库区移民运用项目资金,建设智能温室大棚20亩,示范基地200亩,促进了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延平》;图片来源于“延平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