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以年 润物无声
——一个山区欠发达县的现代文明之路
林永芳
2016年11月11日,“居住在山区小县的武平人,为一场持之以恒的精神布道之旅写下新的一行——“好人之城”数字体验馆正式开馆。市民和现场嘉宾纷纷点击电子显示屏,共同重温了近年来的一幕幕——
武平“最美图书馆”书香飘逸
镜头一:2013年11月8日晚,在CCTV-1和少儿频道同步播出的央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上,福建省唯一入选者、武平县湘店乡女孩王芹秀从航天英雄杨利伟手中接过了2013年度十佳“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奖杯。彼时,小芹秀只有13岁,却因超乎年龄的坚强刻苦、超越血缘的爱与孝心而感动了无数人,先后荣膺福建省第二届美德少年、“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等桂冠。
镜头二:2015年12月9日,阳光照在武平县大禾乡贤坑村的一个农家院落,院子里51岁的农妇邓秀英正在给精神失常的婆婆清洗伤口。7年前,邓秀英的丈夫不幸被大树压倒身亡,婆婆也因失子而精神失常,加上原先与他们一起居住且严重智障的大伯,两个“疯”大人,一对小儿女,以及14万元债务,让这个家濒临崩溃。邓秀英一边抹泪,一边克服千辛万苦,默默撑起了这个家。尽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些帮扶,可毕竟是杯水车薪,而那种日久天长的琐碎折磨,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还要忍受来自家人精神病发作之际带给她的种种委屈。邓秀英的善良、坚韧,感动了无数市民,2015年1月,她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10月,获第五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此后又被评为第四届福建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
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一个个“身边好人”、一项项凡人善举,在这里生动展示。星星点点的温暖,让人相信,向上向善,依然是社会的主流。
小善聚大爱,溪流成大海,近年来,地处闽粤赣三省边陲的武平县,书写着一张张熠熠生辉的精神文明答卷——2009年,荣获第二届省级文明县城称号;2011年,摘下“第三批全国文明县城”桂冠,成了龙岩市首个全国文明县城;2015年2月,荣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全市唯一、全省8个之一获此殊荣的县份。
说起“您对武平这些年的文明之旅感受最深的有哪些方面”,武平老百姓也会如数家珍:
崇德尚善蔚为主流,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志愿服务持续活跃,草根善举层出不穷,“好人之城”雏形初现;
卫生整治成效明显,大街小巷整洁美观,省市来宾普遍表扬,包括背街小巷甚少发现垃圾;
基础设施大幅提升,特别是建成了完全公益性质的儿童乐园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可谓全省少有。该公园通过那么多人捐资筹款而建成,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好人之城”的道德力量……
采访中我了解到,武平的文化和教育部门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儿童乐园,开展文明交通宣传、禁毒宣传,建立志愿服务驿站、“四点钟学校”;完善背街小巷的公益宣传薄弱点;“好人之城”数字体验馆也将根据各阶段的实时需要在内容上经常刷新,“变身”为家训馆、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展馆等,实现一馆多用,成为儿童教育、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武平好人” 群星荟萃
武平“界连江广”“邑居众山之中”,属一般经济发展水平的革命老区县。近几年,该县软件硬件“两手抓”,“制度”“人心”同建设,千方百计提升文明程度,取得累累硕果。文明武平,群星荟萃,许多默默行善、无声奉献的“好人”进入了公众视野:一肩挑起两家担,再苦再累不言弃的中赤乡村民蓝富昌;义务照顾孤寡老人30多年的普通农妇童永兰和蓝善强、蓝五兰夫妇;滔滔洪水中往返30多趟,勇救100多名受困群众的“最美铲车司机”魏富贵……至2016年金秋,武平荣登中国、福建“好人”榜的总人数分别为11名和20名;有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第十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各1名;还有3人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1人被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好少年”,2人获“省道德模范”,3人获“省美德少年”,2人获首届“龙岩市道德模范”,30人获“武平县道德模范”称号。
发轫于这座山区小城的“武平好人现象”,引发全国各级主流媒体的聚焦与追踪,相关报道还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本文开篇所述,便是其中的一幕。
典型引路 星火燎原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一群好人,托起一座和善之城。除了上述各级各类“有名有份”的“好人”,在武平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草根群体:800多人组成的义工队伍,几年来不断关爱弱势群体;500多名“爱心妈妈”以不同的方式常年关爱留守儿童;1500多名离退休干部组成的老干部调委会,努力充当社会和谐稳定的“缓冲器”。县一级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公民道德建设协会,迄今共接收团体会员169个,个人会员385人,成立了基层协会52个,组织开展了“道德小故事”“家训(家规)”征集评选等形式多样的道德主题活动,有效改变了过去公民道德建设由党委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市民主动融入、积极参与。
放大点滴善举,能最大限度汇聚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间,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至截稿时,武平有女子商会志愿服务队、模范好人志愿服务队、盲人按摩志愿服务队、万安侃夫文化志愿服务队、自行车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180多支,近万名注册志愿者广泛开展送温暖捐款捐物、文明交通劝导、无偿献血、扶助残疾人,关爱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文明春节”“文化端午”“经典讲座”等各类志愿活动。县里围绕邻里守望、关爱他人、文明劝导、道德建设、文明礼仪等主题,在全县公开征集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制定志愿服务嘉许制度;结合“数字武平”建设,建立全县志愿服务平台,构筑社区需求对接制度,规范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注册登记、活动管理、时长记录、志愿者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许多受助者也怀着感恩之心加入奉献社会的行列。
锲而不舍的“精神布道”与“典型示范”,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武平好人”正呈现出由盆景到风景、由景观到现象的转变,向上向善成为许多人发自内心的价值追求。
“好人”之根 融汇古今
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武平人的从善、向善,是融汇古今传统、呼应人心所向的结果。
北宋宣和元年,名臣李纲被谪摄武平县知事,在灵洞山建读书堂并亲自讲学,力促儒家文明扎根武平。康熙时署理知县赵良生引用旧郡志来形容武平民风:“勤劳稼穑”“俗尚淳直,……凡礼犹有古风”。康熙版、民国版《武平县志》分别记载了数百位事迹出众并受到官方旌表的古代版“武平好人”:有孝敬父母、尽心抚养他人遗孤的,有捐义谷、建义仓、设粥厂、建茶亭周济他人的,有守孤城、御流寇、护百姓的……而作为客家县、革命老区县,客家文化中的敬业乐群、慷慨好客、古道热肠等品质,红土地文化中的追求正义、不畏牺牲、吃苦耐劳等传统,都在武平人的族群血液中熔入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历史深处的回音,成为心灵深处的精神营养。
难怪,当“被讹诈”的担忧把许多人变成“冷漠的过客”时,武平一次次涌现“危难之处伸援手”的人间温情——该县的钟日富,18年间救了9名遇险者,荣膺2012年“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称号。
当“好人后援” 促“好人好报”
为使“好人”生长的土壤更肥沃,武平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政治上关心,精神上支持,物质上帮助,等等,为好人办实事、撑腰杆,力促好人有好报,激励更多人愿意做好人——
其一,制定并落实《武平县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确保“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建立协调机制、设立保障基金,在就业、资金补助、银行贷款、优先就医诊疗等方面努力帮助“好人”们解决实际困难。
其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关心关爱“身边好人”,每年召开两次集中座谈会,邀请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参加当地重要节日庆典和重大活动、免费参观游览,给予他们种种礼遇,彰显好人的崇高社会地位。
其三,坚持“多条腿走路”,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爱好人,争当“好人后援队”的铁杆队员。如组织志愿者为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提供周到细致的志愿服务,等等。
其四,多样化宣传,广而告之,让“好人”成为大家身边的真实“明星”。比如,以王芹秀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父亲的鞋》;以林桃秀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春雨》;以钟日富为原型编排了三句半《好警官》;将邓秀英的事迹改编成船灯戏,用客家方言到各乡村巡回演出。通过“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乡村“墙体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等载体,通过微电影、小品、山歌、三句半等文艺形式,让崇德尚善之风吹入千家万户,浸润无数心田。
奖惩并重 “软”“硬”兼顾
一个社会,倘若只有对善举的褒扬,却没有对“道德犯规者”的惩戒和制约,那就势必导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最终便是“粗鄙野蛮”之恶横行无忌,“文明”与“善”寸步难行。而这,正是政府的用武之地、职责所向。
武平的现代文明之路,同样离不开对“不文明”之处的“诊治”和“疗救”。这些年来,武平人多管齐下,啃“硬骨头”、治“老大难”,决心让不文明现象成为过街老鼠。
“七坊村里垃圾池少,路边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希望曝光整改”“亲,你又被拍了!武平交警曝光违章第17期”“城区绿化带被损坏!武平县城脏乱差现象大曝光及追踪报道第9期!”“这个曝光做法很好”“今年的将军广场草地比往年美丽了”……这是“福建武平网”微信平台不文明现象曝光及追踪报道活动的内容之一。
为根治不文明现象,2016年8月,武平县委文明办、武平网、县广播电视台、县委报道组成立了曝光及追踪报道小组,每周四、周五联合深入城区背街小巷,采取“三步走”的方式,对脏、乱、差,对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不文明现象或群众反映强烈而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予以曝光,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报道。
第一步,收集整理。开展“不文明行为大家谈”征文比赛、“文明创建大家拍”摄影比赛及“不文明交通曝光”“不文明随手拍”活动,发动市民利用手机、相机等拍下公共领域不文明现象,并发送至“文明武平”公众号;县委文明办、创城办人员定时分片分块督查,找出问题;设立群众投诉举报电话、邮箱,收集市民日常发现的不文明现象。
第二步,整改反馈。县创城办专人负责对收集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梳理,列出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形成整改意见书;建立“不文明现象互动交流群”微信群,每周四之前将整改意见书发布到群内,并以书面形式发放给相关单位,各责任单位在一周内反馈整改情况。
第三步,跟踪曝光。在武平县电视台、福建武平网设置“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各相关单位对整改意见书在限期内无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即在“福建武平网”、“文明武平”微信平台上曝光。每周五,不文明现象曝光组对上期曝光后的不文明点进行跟踪督查,对已整改的进行反馈,仍未整改的继续曝光;屡次曝光仍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发通报限期整改;若在限期内仍不整改的,在县电视台曝光,同时按照《武平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追责。
与此同时,武平对照文明城市的要求,从软件、硬件各方面找差距、补短腿,梳理出“五项清单”——一是责任清单。对照标准,列出任务清单,分解到17个乡镇和92个部门单位。二是问题清单。针对排查出的近2000个问题,列出各单位问题清单。三是项目清单。结合“四城”测评指标及当前存在问题,确定2016年重点实施市政道路设施、卫生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14类项目96个工程。四是负面清单。根据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指标要求,列出负面清单。五是问责清单。根据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列出问责清单通报全县,拖后腿严重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约谈。
督导制度也是一大利器。2015年以来,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督查与创城办常态督查相结合,共发出整改意见书100多份、《督查通报》6期,剑指农贸市场整治、消防设施、环境卫生等突出问题。
局部之功 整体之效
文明之路千头万绪,尤需突出重点,扭住“牛鼻子”。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武平针对交通问题、市场问题、消防问题、环境卫生等重点、难点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出台专项治理方案,在彻底整治消防设施损坏难题、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城区一级环卫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有效“动刀”,“加法”与“减法”并举,软件和硬件兼顾。
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局部发力,收到了整体推进之效——
几年来,这个山区小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公园绿地越来越多了;滨河公园、免费儿童乐园、景观漫步道建起来了;公交停靠站、临时停车场、停车位新增了几百个;东大街,沿河西路,政府路,建起了人机隔离护栏,主要路段初步实现了人机分流;沿河西路,武会路,东环路,南门大桥,环城东路,中街西路,陆续改造提升;建起了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使之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和重大活动的理想场所;建成了武平大道、梁野大道、客都汇旅游集散中心、闽粤赣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共建,实施了象洞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水质、空气质量得到巨大改善……
璀璨的精神之花,催生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2015年,武平县十项主要经济指标八项增速居全市前列;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全省第一,被评为“省平安先进县”;10年来,除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之外,武平还先后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县城、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全省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等一系列其它荣誉称号。2016年,武平又启动“四城同创”工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工作综合统筹,整体推进,加快打造闽粤赣边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文明城市。
诚然,打造文明武平,是一个需要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长期工程。以日以年,润物无声,提升素质、改善环境。武平,正在文明之路上精耕细作,坚定前行,坚信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必能于无声处听到万物生长、百花绽放。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武平》;图片来源于武平文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