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8 23:3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 惟



中国梦里的河田

 

  



微信图片_20230221224950.jpg

       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邃的穿透历史的眼光。2011年1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他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与福建省主要领导谈话时曾说:“(那里)民国时期就有水土保持区……”

那时还是抗战时期,国难当头。1940年11月,中国最早的水土保持机构福建省研究院土壤保肥实验区在长汀河田设立。习近平竟然注意到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振我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梦想是没有中断的。

据青年学者邹文清查考,担任长汀河田土壤保肥实验区主任的张木匋,湖南醴陵人,1908年生,曾就读法国著名综合性公立大学图卢兹大学,这是建于1229年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张木匋学成归国,他深知福建长汀是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并列的全国三大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毅然携眷投身抗战中的后方山村长汀河田。从他1942年写的《一年来河田土壤保肥实验工作》的叙述中,给我们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状况:

“河田乡在长汀左岸,距长汀县城二十二公里,为朋(口)瑞(金)公路必经之处……镇中原有居民七千,几年来因天灾人祸不断地发生,一部分辗转沟壑,一部分迁徙流亡,现在只剩得四千余人了……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密布的切沟穿透到每一个角落,把整个的山面支离破碎,有些地方竟至半山崩缺……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数十年后,溪岸沙丘将无限地扩展,河田镇恐怕也将随着楼兰而变成了废墟。昔时万株垂柳,遍地翠竹的胜地(注:河田昔名‘柳村’,又称‘竹子垄’),只有在黄沙落日中一供行人凭吊了。”

但这份报告当时的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和继任的刘建绪不知是否看到或做何感想?

百年来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总是忧国忧民,是追寻中国梦的先驱者。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中国梦”是无法实现的。而上文所说到的数十年后,也即是今天,河田真要随着楼兰而变成废墟了吗?

1950年,我当时是部队文工团的创作员,全团在长汀活动忽然接到命令奉调南京三野总部整编,我们路经河田,见到是一片光秃秃的赤土,未见片柳。由于流沙淤积河道,最高处河床比田高出1.5至2米,水从头上过。30年后,我回到龙岩地区主持文化工作,特地去河田考察古老的祠堂一条街,在唐代汀州府这里是很大的村庄群落和通车驿道,曾是自中原南迁的客家人中转站,聚集起百家祠堂。1971年台湾出版的《乐安孙氏族谱》,有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的《先世述略》,其中说道:“孙俐五传至孙承事,迁居福建长汀的河田。”明永乐年间其裔孙讳友松者才由闽迁粤融入广府民系。而先祖孙俐则为唐中书舍人兼两浙节度使孙拙之子,以军功封东平侯,屯于虔州(今赣州)为南迁始祖。历经千年沧桑,此时所见唯有断墙颓垣,极目四望仍是一片赤土,只有略似汉唐关中咸阳人坝上送别亲友常见的几丛柳。新中国成立以来河田保留了水土保持实验机构,也分配来了一茬茬的大学生,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种植了黑荆树和技子、蓉草、五节芒等灌草,为大地涂抹一些绿色,无奈难阻那每年每平方公里平均流失8580吨河沙的狂势。而那些林业人如李春林、傅锡成、刘永良、康绍松等等奋战的英姿以及留下的一行行深深的脚印,我们是不能忘记的。

“圣人出,黄河清”。如果说以前对河田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还在专业机构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努力,那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项南主政八闽,他作为省委书记,于1983年4月2日亲赴河田考察,总结出了《水土保持三字经》:“责任制,最重要;严封山,要做到。多种树,密植好;薪炭林,乔灌草。防为主,治抓早;讲法制,不可少。搞工程,讲实效;小水电,建设好。办沼气,电饭煲;省柴灶,推广好。穷变富,水土保;三字经,要记牢。”这是一篇贴近群众生活的美文,既有思维的战略高度,又有省政府文件的措施保证。如从1983年起5年内,由龙岩行署每年安排一万吨煤供应河田作为群众生活燃料,而由省水保办每年提供30万元作为煤炭供应补贴,以及省林业厅每年拨出育林基金20万元用于培育苗木和造林补贴等等,就使得政府与群众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了。

改革开放的先驱战士总是披坚执锐勇往前行的。1985年项南因故离开省委书记岗位坦然回到北京。他仍然念念不忘河田的水土治理,第二年的5月11日,他重返河田查看了罗地果场,所见八十里河小流域治理,风流岭稀土生产矿点,他欣然题词:“八十里河今胜昔,风流岭上土变金”。1991年4月,身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的项南,特地率领上海、江苏的一批高级专家学者,进一步全面考察河田,看到水土流失区已治理35万亩,占流失总面积的1/3,他夜不成寐,披衣而起,又编了一个《四字经》:“马不停蹄,长短结合;自力更生,劳力投入;食草动物,紧紧抓住;自我发展,良性循环;争取外援,工贸结合。”

1992年,福建省的领导,察看了贯彻项南指示的河田水土流失的治理初见成效,决定继续对长汀的煤炭补贴,从河田及刚从河田分出的三洲两个镇扩大到新桥、策武、南山、涂坊、濯田和宣成乡的福跃片,贴补专款从每年30万元增加到80万元。

项南于1994年9月26日又来到了他日思夜梦的河田,看到满山遍野一片绿洲,断流多年的小河又淌碧波,野兔、山鸡、水鸟又回来栖息了,他欣然道:“100多年来,河田镇周围水土流失日甚一日,不长草木的面积达107万亩,经过10年整治,近半变作绿洲,今后7年全部治理好,进一步把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经济效益相挂钩,在荒地上搞好水土农业综合开发,使河田由穷变富,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巨大工程。”

他对河田大地和人民的深情,使天地动容。然而,他没能等到7年,只在3年之后,项南同志突因心脏病猝发病逝北京。正是“治水未捷身先死,常为斯人泪满襟”。

1999年11月27日,一位40多岁的北方汉子,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来到河田,他缓步走到当地民众自发建立的项公纪念园前,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亲的生动体现。他久久伫立,动情地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在项南老书记重视、关怀下,取得很大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锲而不舍……”他回到省里,2000年元月8日,立刻批示“同意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他还专程托人送来1000元在河田世纪生态园捐种一棵樟树。2001年10月13日,他又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来到河田世纪生态园为他捐种的樟树培土浇水,也留下了他对河田人民眷念的一颗心。

习近平与项南同志一样,始终念念不忘长汀河田的水土流失治理,在2011年12月10日和次年1月8日,两次作了批示,强调“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给河田和全省人民很大的鼓舞。时任和现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孙春兰、尤权,省长苏树林以及龙岩市委、市政府及时有力地予以贯彻。并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赖木生、全国三八红旗手沈腾香和水土流失治理先进个人马雪梅、范小明、黄金养、赖春沐等。

像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在上杭古田召开了一个会议而使一个山村彪炳中国革命史册一样,闽西何幸,现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曾在河田世纪生态园手植的樟树,成了弘扬长汀经验推进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进军号角,也是激励国人奋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正能量动力。

我也是随着慕名的人群的脚步走进分出三洲镇后仍有8万人口的大镇河田,以及毗邻连片的中国南方最大的银杏林基地策武镇南坑村等,极目所见,是各有特色的杨梅村、马尾松村、杏银树村、柰果村。在习总书记手植的樟树旁徘徊流连,园区一排排的树木已长大成林。我健步登上佛峰寺,放眼望去,如洗的湛蓝天空,几朵白云之下,四周起伏的山峦当年飞机撒播种子而成长的森林苍郁葱葱,踏进露湖村的鲜切花基地,红玫瑰和郁金香正盛开一片。以河田之名为标志的水土治理,实际上涵盖了三洲、策武、南山、新桥、涂坊、濯田和杨成武将军的家乡宣成乡,绿了南天一片。而在逐渐恢复了清清流水的朱溪河畔,晋江(河田)工业园区已拔地而起,将建成高端纺织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是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的生态区。当年项南提倡的大念山海经,现在已融入“人一我十,滴水穿石”的长汀山区精神,并与“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沿海晋江经验相结合,正是千年前同属中原南迁人的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的交融汇合必然迸发出新特质的精神光芒。

如果在当年这样贫瘠的荒山野岭能建成优美的绿色家园,在我们中华民族生息凝聚的神州大地上,有什么地方不能一齐同圆“中国梦”!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长汀》;图片来源于“微长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