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 23:2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文波



安得广厦千万间

——长汀保障性住房建设纪实

 

陈文波


 

1200多年前,一位老人在溪边的草房被大风吹掉了屋顶的茅草,在下雨的夜里,他的屋里找不到一块干的地方,而冰冷潮湿的被子又被孩子踢破了……种种的困境让老人不由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呐喊振聋发聩,传唱千古。

这位老人就是杜甫,居者有其屋,1200多年前,诗人的梦想,到了今天,依然是大多数人的愿望。

幸好,在今天,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安居工程正在全国上下启动。保障房,圆了无数“寒士”的安居梦,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而在福建内陆山区县长汀,更是走出了一条可供全国借鉴的保障性住房长汀路径。

 

 

长汀,中国最美的两个山城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这里的人们,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州府路郡的行政中心所在。长汀人口众多,城区人口有16.3万之多,由于经济欠发达,居民的收入较低,城镇的无房户、住房困难户较多。近年来,随着长汀纺织、服装等工业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住房需求。然而,在整个龙岩市,长汀的商品房房价并不低,仅次于新罗区。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怎么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到县长接访日,老百姓最多的诉求就是——房子!

百姓的诉求,让长汀的领导班子坐不住了,他们深入到困难群众中去,当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家五口人挤在狭窄的小房子里,瘫痪在床的老人和他的老伴要租房而到处碰壁,烈军属家庭住在又破又小的房子里时……长汀的当家人被触动了,下定决心启动保障房安居工程,此时,他们说出的话掷地有声——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受益,特别是革命老区,这里的群众不能没有房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好。

决心下了,最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钱从哪里来?

长汀县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主任刘智,如同讲述自己的经历一样,几年来,长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故事开始娓娓道来……

保障性住房的长汀之路,从刚起步的时候就尤为艰辛。

项目启动前,经过有关部门的测算,仅仅实现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长汀县需建设保障性廉租房约1500套、8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15亿元。这对当时年财政收入仅三四亿元的长汀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我们的创新、我们的办法都是被逼出来的。”刘智说。

财政吃紧,人员紧缺,长汀县住房保障建设管理中心和长汀县住房保障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分别作为住房保障建设的管理常设机构和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机构而存在。经费由县财政保障,有限公司则被明确定位为非盈利公司,不产生利润,收支实行两条线,全部上缴财政。

在摸索中前行的举措,为长汀的保障房建设确定“不盈利”的民生原则。除此之外,县里定下的政策是开源节流,保证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到位,除了财政上切出一块,还定下了规矩,拿出每年土地出让金的10%投入保障房建设。

除此之外,管理中心还积极运作,在全省最大的廉租房小区——长汀县新民小区的建设中,县住房保障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更创出投融资创新的又一大手笔,变输血为造血。新民小区位置比较中心,人气旺,2007年开始建设时,就设计预留了近70间店面,并以这些店面抵押,从银行获得5000万元的贷款授信额度。

“廉租房小区一样需要完善的配套。通过这种运作,既解决了小区的生活配套问题,又筹集了住房保障建设所需的资金,可谓一举两得。”

财政的积极支持、卓有成效的运作,加上在长汀大开发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落户,这些资金足以支持工程启动,再加上国家、省级的专项补助和贷款等方式的运作,资金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于是——

2007年,长汀第一个廉租住房新民小区开工建设,此举走在了全国前列,到2008年全国廉租住房建设大面积启动时,长汀的首批工程已经完工,城区低保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基本一次性解决。

紧接着,园丁花园小区、腾飞小区、和谐小区、百益山小区、茶园小区、南湖小区、祥和小区等花园式住房保障小区纷纷上马,长汀的3个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了企业外来工、农民工公寓与集体宿舍等企业公共租赁房小区。

f5081c4f764543f4ba156d4f8615003a.jpg

长汀县大同镇新庄村新貌

截至2012年底,长汀投资建设廉租住房2191套计11.15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024套计7.2万平方米,限价商品住房1188套计10.367万平方米,公租房1062套计4.928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在两个小区建设安置房488套,完成改造安置率100%,在福建省内率先实现了低保家庭住房“应保尽保”。

……

作为一个沿海省的内陆山区的长汀县,保障房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却遥遥领先,从福建省保障房供应体系建设的试点县变成了样板县,为降低商品房价格提供了一个范本,一个可以借鉴的长汀模式。

 

 

福建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而这项工作能否让群众满意,关键看4个环节:

一是建设,包括规划科学和工程优质;二是配套,入住初期就要满足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和丰富;三是分配,分配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和透明,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物业管理,要创新管理方式,形成长效机制。

毫无疑问,长汀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踏踏实实地按照这4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长汀路径。

根据刘智介绍,在保障房建设之前,县里先进行了深入的摸底调查,掌握了需要保障房的户数和人数之后,县里才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建设方案。比如,2007年动工的廉租房新民小区,就是专门为低保户中的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建设的。

“我们保障房建设有一个顺序,先是低保户中的无房户、残疾人、老红军、烈军属家庭,然后是低保户中的住房苦难户,再后是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这里面首先解决的是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无房户,然后解决的是低保标准两倍以内的住房困难户,最后解决低保标准3倍以内的无房户及住房困难户。”

如今的长汀,已经到了解决约500户低保收入标准3倍以内的住房困难户的阶段,接下来,长汀县已经转入到以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户的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阶段。“我们要用最大的努力,对所有应该享受到保障房的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刘智表示。

保障的对象住进了崭新的房子,群众感慨万分。

——住在新民小区2号楼的余林木,今年63岁,全身瘫痪长达13年,生活无法自理。搬进廉租房后,妻子蒋碧珍泪流满面地说:“以前我们夫妻年纪大,老余又是残疾人,很多人都不肯把房子租给我们,心里非常难受。幸好是政府盖起了廉租房,不然,我们这辈子哪里有地方住。”

——2013年春节,71岁的游月章激动得五六天没睡着觉,他一家人刚刚住进了长汀县城茶园小区的三室一厅的廉租住房时,感慨地说:“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有新房住,拿到钥匙后,我几天没睡着。”老游儿子视力残疾,是低保对象,过去一家人租房住,而且拥挤不堪,保障房,让他们一家住进了新房。

——84岁的高六嫲已经在新民小区住了好几年,以往她的一大家子人挤在东门街一处破房子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又闷又热,廉租房让她第一次住上了新房子。而且周围配套的生活设施齐全,买菜什么的还很方便。高老太见人都说共产党好。

漫步在长汀的保障房新民小区和茶园小区内,能感觉到,这里的环境并不比周围那些商品房的环境差,随处可见的是很多群众用春联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之情。感恩,写在春联上,也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笔者随机走进了几家廉租房,里面面积虽小,但功能配套俱全,这就是廉租房规划的优点:以人为本。

“中央规定,单套廉租房面积不能超过50平方米,一些地方干脆就全部建成50平方米。但我们这里没有这样一刀切,而是建设了从25至50平方米不等的多种户型,以适合不同家庭的需求。”刘智介绍说。考虑到不同家庭对于住房面积的实际需要,同时又不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在建设廉租房小区时,他们设计了几种户型,单人户为25平方米的一居室套房,2到4口人的为40至45平方米的两居室套房,5口以上的为50平方米三居室套房。这些房型按需分配,既不浪费房源,又不加大住户的经济负担,而且户型向阳通透,功能齐全,被省内外许多地方看上,纷纷前来取经学习,还要走了设计图纸。

同时,在租金收取方面,考虑到家庭收入的动态性,长汀采取先收后补的方式,先根据市场标准收取租金,然后按照低保户全额补贴、低收入户按50%的标准补贴保障面积部分的租金。以3口之家的低保户住新民小区45平方米的廉租房为例,按照当地规定,3口之家享受36平方米的保障面积,这部分租金采取先收后补的方式由财政全额补贴,那么这个家庭每月所交的实际租金仅仅是超出保障部分的9平方米乘以小区租金市场价7元,1套共63元,折租金每月每平方米1.4元;若属4口之家,享受44平方米保障面积,由财政全额补贴,超出保障部分的1平方米乘以小区租金市场价7元,1套共7元,折租金每月每平方米0.15元。

此外,在小区配套等方面,廉租房的小区道路硬化、绿化、垃圾收集处理等,与商品房小区并无二样,甚至更好,连套房内的基本水、电等,在住户入住前统统做好,平时还有住房保障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长期在这里上班,义务充当物业公司的角色,帮助协调解决住户遇到的问题。对于家里有70岁以上老人、肢体残疾、双目失明且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特殊家庭,当地也明确规定,一律优先安排在每幢楼的一二层,以方便他们的生活。以人为本,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建设方面,过去往往只重视‘量’,而忽视‘质’,也就是只重视建了多少套、完成了多少指标,而提及宜居宜业却不多。”省住建厅负责人在调研长汀保障房建设之后表示,从2007年的新民小区到被评为全省“和谐人居示范试点”的茶园小区,标志着我省保障房在进步,我省倡导的“和谐人居”正在实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是从居者有其屋到和谐居其屋的重大飞跃,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

 

 

安居,然后乐业,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朴素的生活理想。人不可能像蜗牛一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房子。房子意味着什么?对小家,住房是家,是亲情,是依靠,更是希望;对于城市和国家来说,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和谐。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保障房分配过程中,公平、公正,决定了长汀的规矩,这也是长汀县保障性住房在源源不断地投入使用时,却没有群众投诉的原因。

当然,一开始也是有故事的。当初,在首批228套经济适用房建好后,刘智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接到了方方面面的领导写来批条300多张,而大部分要求领导写条子的一般都是达不到申请经济适用房条件的人。刘智在县里一个专题会上当场说出了这种情况,让许多与会者震惊了,县领导当场宣布所有批条作废,一切按照制度办事。

此后,再没有领导自讨没趣批条子、打电话给刘智了。此后,长汀县在保障性住房工作方面走向制度化。保障房建设从立项、征地开始,县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就介入监督,土地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始终被置于监督和互相监督之下。保障房在分配时,他们设置了多重环节来保证公平、公正。

县人大参与摸底调查─申请人向社区提出申请─社区审查公示─乡镇审查公示─民政、国土、房管等13部门联合审查(是否属于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是否有私宅或将私宅转让等)后公示─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审核(是否享受了政策性住房)后通过电视和宣传栏集中公示─进入抽签确定楼号房号阶段。

环节如此复杂,反复公示及全社会监督,但还是有蒙混过关的人。据刘智介绍,首批廉租房就搬进去了8户不符合条件者。经群众举报,相关部门核实发现问题后,及时把这8户清理出了廉租房。同时,也有符合条件,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及时享受保障房的群众,相关部门发现后,马上采取补救措施,有房子就按标准提供房屋,没有房子就等到下一批解决,在此期间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这样一来,阳光照进保障房,公平和公正得到彰显,群众心服口服。

 

不是尾声

 

采风团离开长汀时,长汀的保障房建设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县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的消息,今年长汀县还将竣工和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860套,将会有更多住房困难户、低收入家庭等住房保障对象喜迁新居。这是长汀县重视民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谱写的新篇章,也是向困难群众献上的一份厚礼。

搁笔之际,我想如果真有时空穿越,杜甫跨越1200多年来到长汀,也许会有更好的篇章吧。

本文原载于《走进长汀》;图片来源于“微长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