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2 13:1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唐 颐



金秋公寓的“乐龄人士”

 

  


 

 

大约10年前,一篇报告文学《老年悲歌——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引起社会轰动,读罢令人揪心并为之唏嘘感慨。那位名叫曲兰的女作者深入采访和翔实记述了多种行业,不同层次的几十位老人,他们的生存现状诠释了文章中的一段话:“人生是一个舞台。相对我们的青年或者中年时期来说,老年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尽管由于阅历的丰富,这是我们一生中最睿智的时期,然而,也是我们最无奈的一段生命。”

确实,当中国迎来新世纪的曙光之际,“人口爆炸”的硝烟尚未散尽,又“急匆匆”地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0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占人口总数的11.6%;占世界老年人口1/5,亚洲的1/2,相当于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而根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3%以上速度递增,而80岁以上高龄老人则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1/4多。

这些枯燥无味的数据告诉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以老龄人口绝对数量最大,迈着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的步伐,毫无悬念又令人措手不及地步入老龄化社会。且慢,还有一个数据更令人震撼,据调查,我国老年人“空巢”率已达26.4%,意味着1/4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这些老年人怎样才能获得安全感?什么时候才能不在孤独和恐惧中度过最后时光?

看来,晚年的幸福,除了我们未雨绸缪、自身努力之外,还有赖于整个社会关爱。其实,社会化养老是一种更为先进、更为人道,也更为自主的养老模式。曲兰在报告的最后极力推崇社会化养老模式,她认为:“老一代人,用他们的青春为今天的社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后一代人动用社会资源,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老年保障体系,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与和谐运行的重要体现。”

是的,如何养老,可能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进入老年之后,不会因失去健康而贫穷,不会因失去伴侣而孤独,不会因子女远走高飞而无人照料,不会因为年老而被恐惧所折磨……

 

 

上杭县金秋公寓显然是曲兰女士推崇的养老模式之一。2013年初夏,我到闽西采风,走进了这座占地120亩的公园式的老年公寓。这里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它位于县城近郊,东南依紫金公园,西北邻九曲汀江,山水交融,天境佳成;身处幽静之处,隔岸繁华城市,青山、碧水、田野、老城,皆可触手可及,闲适、有序、淡定、从容,必然情由景生。

9855bd4a62dda5bafca9d866164aa5e3.jpg

上杭县金秋老年公寓

我乘着电瓶车,沿着弯弯曲曲的路径,体验了一遭遵循“生态优先,人文关怀”理念建成的公寓社区。整个社区分三大功能区:北面由11幢群楼组成标准的老年公寓区,中部乃两幢建筑组成的综合服务区,南面是40多幢小别墅组成的高档老年公寓区。三大功能区通过吉庆广场、绿色长廊、生态水景等有机连接,社区内拥有餐厅、超市、医疗室、电影院、游泳馆、网球场、棋牌室、祈福堂等配套设施。虽然走马观花,但环境清新、格调优雅的小区就如一座时兴的公园。

很遗憾,因金秋老年服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晓霞女士出差外地,我们未能谋面,未能听她亲自介绍这已投资2.26亿元的金秋公寓建设历程,和她当年的初衷以及今后的思路。但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小郭,这位网名“笔墨丫头”的年轻女士,她的娓娓叙说、清晰思路、服务理念和自信心,足以让我领略到郭董事长领导下的,朝气蓬勃、敢于挑战的团队精神。

小郭是这么介绍她的董事长的:郭晓霞,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上杭一中毕业,当了6年的地质队队员,1989年开始自主创业,先后创办了机砖厂、通用厂、水泥厂、生态林场,在闽西企业商业界摸爬滚打多年,颇有名气。2004年,女儿从厦门大学毕业,准备赴英国留学。在为即将远行的女儿打理行装时,顿感失落的母亲对孩子的父亲说:“女儿长大了,远走高飞了,我们也快老了,将来要是有那么一个地方,饿了,有人端来可口的饭菜;渴了,有人给泡茶;指甲长了,有人给剪。那样养老,我就满足了。”丈夫笑答:“哪有那样的好地方,除非你自己做一个。”“做一个就做一个。”于是,郭晓霞的回答便有了现在的金秋公寓。这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似乎注释了一句中国传统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可以看出,小郭言谈之间,毫不掩饰对公司的自豪感和对自家董事长的钦佩之情。她说,金秋公寓第一期工程2009年8月开工,2011年底竣工,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总床位1000张。第二期工程预计再投资2.8亿元,增加用地100亩,增加床位1000张。所有建筑及设施均按照国家养老服务体系标准。金秋公寓一期已经成为全省最大规模的民营养老基地。她还说,目前,仅上杭县6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万,全省60岁以上老人达400多万,粤东一带老人资源也丰富,老年社会化养老服务行业,朝阳产业也。

谈及董事长,小郭说,郭董是龙岩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上省“三八红旗手”,上杭县“五好政协委员”。整个团队都敬佩她,连郭晓霞留学英国回来的女儿也对母亲说,我们这些高学历的,就是为你这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服务的。郭董事长做人做事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的力量,她认为养老产业必须定位长线投资,不能急于赚快钱,即使金秋公寓已具备全面接待能力,但她还是压慢了入住的速度,她认为员工的业务能力尚未达标,还要加强培训,让每一位入住的老人得到有尊严的高水准服务。她办事干脆利索,每年义务献血两次,每次400CC。对老年人体贴入微,对员工布置工作时总是柔声细语,她说:“小时候经济困难时期,白糖在舌尖上的感觉太美妙了,好言好语也可以像糖一样甜。”

 

 

85岁的李寿修和老伴王南凤入住金秋公寓已8个月了,他们有1个儿子,2个女儿,可谓四代同堂,大家庭共计20多人,儿子是位企业家,在深圳发展。起先儿子不同意父母到这里养老,觉得没面子,但老人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氛围,拗不过,就让他们住一段时间试试,谁知老俩口住得舒心,竟连春节都不回家,儿孙们只好到公寓看望老人家。李寿修老人1951年就当上小学教师,教书育人30多年,喜好剪报。我采访他时,他正在桌子前看报纸,很高兴地与我攀谈,并让我参观他收集整理的各式各样剪报。老人告诉我,社区还有老年大学,经常举办讲座和各种活动,他很喜欢参加。

对于能够自理的老人,公寓收费标准每月人均1500元,(包括住宿费、膳食费、管理费,两人住一个房间)。唐新汉老人喜欢住单间,所以每月交费2000元,老人说不贵,如果请一个保姆到家中,月工资得付1500元,还要管保姆吃、住,还是在这里养老好。老人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30多平方米的房间和宽大的阳台,高兴地说:这边环境很好,太漂亮了,这边的领导和员工都很好,很关心照顾老人,我们家里人都很放心。唐新汉老人88岁,原籍福州,解放初期就到上杭百货公司工作,有4个子女,都很孝顺,但他觉得住公寓好,好就好在老年人多,说话的人多。

“说话的人多”,是老年人情感的重要需求。因为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大都向往较高的社会化程度生活。老人生活中能有一个社会群体,并及时得到沟通、认可、帮助,也是老人幸福的重要因素。社区的棋牌室很为热闹,搓麻将、下棋、品茶、聊天,这就是这里惬意的生活主流。郭济美老人84岁,有7个孩子,可还是愿意住在这里,老人喜欢盆景制作,他的作品现在摆放在活动室里,让老人很有成就感。而丧偶的老人,“空巢”的老人更害怕孤独,更需要有“说话的人”。94岁的甘腊梅老人是江西樟树人,丈夫38岁那年便去世。她是公寓一开业就入住的,至今有3年了。她原是上杭县一个乡镇卫生院的职工,现在有退休金每月2700元,按她自己的话说,交了养老费用后,还剩不少零花钱。她有位形影不离的老妹妹,是在公寓结识的新朋友,这位老妹妹竟是郭董事长的婆婆。我来采访时,老姐妹正坐在床沿说着悄悄话,那温馨的画面会让我有忍不住为之拍张特写照的冲动。后来又看着她们相互搀扶着去膳厅用晚餐,那一阵子,我感觉心中满满的一股暖流。

因为年龄差距导致的差异极容易产生“代沟”,因此同龄人更容易沟通,更愿意相聚一起。我还了解到,郭董事长婆婆和母亲都入住金秋公寓。两位老人身体力行是为了支持媳妇和女儿的事业,还是确实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氛围呢?也许两者皆有。应该承认,国人对家庭养老模式天经地义的传统观念依然强大,对有子女的老人入住养老院,大都不容易接受。有的是老人感觉被遗弃了,有的是子女担心背上“不孝顺”骂名。现阶段,似乎后者更多些。那天,陪同一起采风的县文联黄女士对我说,她爷爷到金秋公寓逛了几次,喜欢上这里,要求入住。她父亲是县中层干部,几番考察公寓,终于同意了,但远在深圳的企业家大伯死活不同意,说宁可请保姆也不能丢这个面子。这些都说明传统的养老观念仍是推行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障碍。

老年人可分为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一般来说,从退休到有自理能力都应该列为低龄老人,但到了卧床不起,需要护理的高龄阶段,公寓起到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85岁的温梅兰老人,上杭兰溪人,17岁出嫁,育有3子1女,大儿子未满2岁夭折,她29岁那年,任小学教师的丈夫不幸去世,她靠下地务农赚工分,和弟弟每月接济10元钱养活全家。老人吃苦耐劳,曾是生产队的生产标兵,在这么艰难环境下,竟然把3个儿女都培养成才。女儿安徽大学毕业后在安徽一所中学教书;一个儿子上了吉林大学,现供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另一个儿子毕业于福建省林学院,现就职于县林业部门。之前,老人一直健康快乐地与女儿、儿子生活在一起,去年一场大病使老人住进了县医院,出院后,儿女们为了让母亲得到更好照顾,选择了金秋公寓,作为二级护理,每月交纳2250元(含住宿、伙食、护理)。老人刚入住时,为自己的病郁郁寡欢,金秋公寓的医护人员、生活管家、护工阿姨都努力开导老人,经常陪聊天、散心。现在老人已经蛮健谈了,说,我辛苦了一辈子,儿女都很孝顺,我要好好享福了。我诧异于她能说出一个个护士、护工的名字,甚于还能念叨起已经不在金秋公寓工作的员工姓名:“先兰护士、王琴护士、秀华护士长,我会一直记得她们的,她们就和我亲重孙女一样,为我送药、打饭,照顾我起居。阳台上的盆栽都是她们送的,她们希望我多看看绿叶红花,心情能舒畅起来……”

浙江有一对夫妇,退休后云游四方,慕名到上杭旅游,偶然见识了金秋公寓,本想小住一段,没想到一住就是半年,并以此为半径,旅游加休闲。这种候鸟迁徙的方式,也是金秋公寓一个项目,包括接待老年人旅游休闲团队,几天到几个星期都行,一天收费98元包括食、宿,颇受欢迎。公寓还准备开展老人日托和临时托养服务。

那天晚餐时间,我在餐厅看到老人们一起用餐,那是一幅相互谦让、其乐融融,鹤发童颜、吉祥如意的温馨画面。我想起了华人占70%的新加坡,这个国度因为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退休后的老年人被称为“乐龄人士”。

金秋公寓应该会产生“乐龄人士”。

我想,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现在或今后成为“乐龄人士”。

本文原载于《走进上杭》;图片来源于幸福老年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