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3 08:3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缘源同根两岸花


 如果波浪拥有记忆,能否指认最初的航线?如果草木拥有记忆,是否会在土壤下追寻根的出发点?在没有到平和之前,我不知道这个地方竟和台湾有着那样密切的联系。我所知道的“阿里山神”吴凤,台湾雾峰林家,献策收复台湾的大将黄梧,抗清民族英雄林爽文、庄大田,竟然都出自这里,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前台湾“内政部部长”、“法务部部长”叶金凤,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以及林丰正、赖士葆等等耳熟能详的许多台湾政要的祖籍地也都在这里。林语堂故居、三平寺、心田宫、侯山宫、慈惠宫、五寨林氏大宗、安厚林氏家庙、霄岭黄氏大宗、九峰杨氏追来堂、大溪壶嗣吴氏宗祠和大溪江姓济阳堂,这些地方更是平和与台湾枝蔓相连的实物记载。那历经百年依然清晰的痕迹,时时以一种镌刻般的坚强与执著,叙述着两岸血缘、神缘和史缘的承袭相扣的往事,提醒着远行的人们不要忘记回家的路。

“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江丙坤先生祖籍在我们平和县大溪镇的江寨村,赖幸媛女士、赖士葆先生的祖籍在坂仔镇心田村,就在林语堂祖屋的附近。如果从漳州开车南下先到坂仔镇,心田村就在和诏线路边,再往西南方向20多公里就到大溪镇江寨村……”驱车而行,平和县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周武如数家珍,向我描绘着一幅密集的台湾名人祖籍地路线图,听在心里,想象着台湾游子归来时的感受,竟涌起一番莫名的亲切。

记得还是2006年7月,我随福建省新闻媒体参访团到台湾。日月潭阿里山自然是必去的地方。就在“神木”林立之间,发现有供奉“阿里山神吴凤”的牌位,当时只觉得奇怪,按说“山神”总该是香火鼎盛,这里缘何如此清净?这吴凤又与这阿里山有什么样深厚的渊源?自诩比较熟悉台湾的我把这当成了对台湾历史缺少了解的表现。没有想到的是,此行才知道吴凤原是来自祖国大陆平和乌石社(今大溪镇壶嗣村),他与台湾竟有那么深厚的情谊渊源,原来不甚了解的不仅是台湾,更是平和。台湾桃园大溪镇的名称源自平和,台湾的平和里的命名出自平和人……平和与台湾,还有多少我不曾知道的?我的平和之行更成了探访之旅。

平和的宗庙、宗祠、故居、祖厝、族谱、祖墓等是构成与台湾渊源关系的主要历史证物。据厦门大学历史系颜亚玉女士1993年撰成的《三平史考》记载,清康雍时期由于政治上的统一,海峡两岸的各种联系加强。闽台仅一水之隔,从已开发的福建向开发中的台湾移民,自然而然,但由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移民的迁徙无法大规模展开。到乾隆中期以后,随着“海禁”政策的逐步破产,移民迁徙日渐高涨,位于山区的平和也不例外。台湾的山山水水,到处留下平和人的足迹,他们垦荒拓土、辛苦劳作、繁衍生息,同时也不忘追根溯源、寻根谒祖,编修族谱,兴建祖祠、祖坟,其昭穆、堂号、庙号、郡望、碑文无不有相关记载。

朱灿辉是平和县台办的前任主任,对平和与台湾的渊源了解甚深,他告诉我说,清朝时期,平和有60多个姓氏,而明清时期旅居台湾的就有54个姓氏,现在台后裔已逾百万。自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之后,很多台湾同胞都通过各种渠道,回到平和寻根谒祖,近百个台胞祖地点,每个地方都有来自海峡彼岸的台胞返梓认宗,“在任台办主任期间,接待最多的就是那些来平和找祖地续祖谱的台胞。算来大大小小也有几百件。”

朱灿辉还清楚地记得时任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的前台湾“内政部长”、“法务部长”叶金凤寻找祖籍地的过程。“那是2007年的一天,福建省台办副主任韦忠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有一位台湾政要想在平和寻根,但没有地址,问我能不能在一周之内帮她找到。我问可有什么线索,她给了我两个名字:一个是开基祖,一个是去台祖。”就凭着那两个名字,朱灿辉查询调阅核对了叶氏祖谱,终于在3天之后确认回复“找到了”。平和县叶氏向台湾移民始于第14世纪,叶金凤的祖先是在清朝年间迁移台湾的,至今已有180多年。“叶金凤当时可能就在大陆,所以没过两天,她就到了平和。那天正下着大雨,我们一行坐了辆三轮吉普,一到了芦溪祖地,不顾地上泥泞,叶金凤跪在了祖位之前。”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帮助台胞寻宗问祖的过程中,朱灿辉也有不少爱莫能助的遗憾。他还记得有一位台胞想到平和认祖归宗,所能提供的线索只有4个字——“和邑清河”。

“你姓张吗?”朱灿辉脱口而出。

“不是,姓黄。”

朱灿辉一时语塞:“‘和邑’即为平和,‘清河’便是张姓郡望。怎么会不姓张?”怀着满腹的疑问,朱灿辉向对方索要了名片回到家里,两三天也没能想出个头绪。这天早晨起床,如醍醐灌顶,朱灿辉的思路突然豁然开朗,他立刻给对方打了个电话:“你家里祭祖是不是拜两位祖先,一姓黄一姓张?”对方惊讶:“你怎么知道?”朱灿辉肯定地说:“你老祖家姓张,后姓氏变更有两个原因,或是小时给了黄家抱养,或是成人之后入赘黄氏。”

尽管最后终因线索太少,朱灿辉没能为这位黄姓台胞找到祖地,但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许多台湾同胞迁台已经数十代数百年,但还一代代保持着对先祖的祭拜,念念不忘先辈的嘱托,千方百计地要找到他们在大陆的根脉,正是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不忘所自的精神体现。那一本本祖谱其实就是两岸同胞同宗一脉、血肉相连的血缘、亲缘的明证。”

“开枝散叶拜的是同一尊佛”

探寻平和与台湾渊源,时时被引领到寺庙、道观。初始颇不理解:“这与我的采访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陪同前往的当地干部黄周武与林宗勤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常说法缘,除了政治法律关系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包括以神灵崇拜为主要载体的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神灵信仰文化。这种信仰不仅和民众日常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其中遗存、折射着昔日辉煌的历史记忆,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依归、一种文化。”朱灿辉如是说。

台湾地区现存寺庙8000多座,崇拜的神明达数百位。其中的三平祖师公就出自平和,它的祖庙就是千年古刹三平寺,是唐代高僧、唐宣宗皇帝敕封的广济大师杨义中开基之处。

当年迁徙台湾的移民,远不像今天这样容易。因为航海设备简陋,移民渡海,都是驾着古老的木壳帆船,仅仅凭着往日沿海捕鱼的一点航海经验,就鼓起无比勇气,横海东渡,当然是十分危险的。台湾海峡更有被称作是“黑水沟”的海域,狂风恶浪致人于死地。所以一般移民在背井离乡之初,都把家乡奉祀的神明,随身携带,作为精神支撑,冀保水陆平安。移居台湾南投县的林祖生,当年就随身携带有三平祖师的神像,至南投后,先是供于自宅,后因开垦工作顺利,乃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创建了三平祖师公庙。此后,祖师公庙香火盛极,仅在台湾地区就有50多座分庙,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国内外前来平和朝圣的达60多万人次,其中台胞上万人次。不管是各分庙每隔一定的时期上祖庙乞火,还是祖庙主神巡游台湾各分庙,几百年过去,虽然开枝散叶,终究“拜的还是同一尊佛”。

台中市元保宫凌霄宝殿现有碑记云:“雍正年间,平和县心田村赖氏来此拓荒,遂将心田宫保生大帝香火分灵来此庙祀,以为乡土之守护神也……”在台的心田赖氏祖坟墓碑上至今都刻有“心田”二字。

在台湾地区的众多神祇中,除了大陆移民分香到台的唐山神外,还有很多在台湾诞生的广受民间信仰的本土神明,如台湾嘉义县新港乡的思齐阁,供人们凭吊纪念颜思齐;在嘉义县中埔乡社口村兴建的吴凤庙,这些本土化神明其实正是平和开台先民以勇气、智慧和生命创造台湾历史的重要见证。

位于平和县小溪镇琯溪蜜柚发源地西林村的侯山宫,是福建省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管委会的办公楼,就看到捐自台湾的各种各样的匾额和实物,有台湾省道教会赠贺的“祝侯山宫玄唐元帅元宵巡境圆满成功,神同源,人同祖,财神恩,两岸和谐”,有台湾道教总庙三清总道院赠送的“平和乡亲合家平安幸福”……每一个牌匾背后都有一段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碧云室、戏台、八角形攒尖寿金炉和天公炉……每一个实物背后都见证着两岸宗教界交流交往的一桩盛事。西山侯山宫管理委员会主任李亚信告诉我,这些年来,侯山宫和台湾宫庙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他们经常来,这几年我们也经常去。”

侯山宫供着财神赵公明。5年前,桃园南崁五福宫到大陆认祖庙,寻到了山西赵公明故里,但是这几年每次到大陆进香会香,五福宫首推的却是平和县的侯山宫。“路近,语言通,台湾南投县草屯镇李氏与小溪西山李氏还同出一源,来这里就像回到家一样亲切。”侯山宫自产一种特色卤面,号称当地一绝,用直径约半米的铝盆装着,配着当地上好的果子,就着台湾朋友赠送的金门高粱,主客围着一张大桌“各自为战”,真是别有温暖滋味在心头。以这样的亲近之心待客,也就难怪台湾同胞愿意到这儿来了。

2008年12月5日,侯山宫举行建宫500周年活动,台湾地区南投、台中、宜兰、彰化、桃园、澎湖等地的侯山宫分宫信众纷纷前来参加庆典。从侯山宫“凛冽金鞭堪伏虎,威灵铁面镇侯山”的对联到台湾彰化通天宫的“通悟玄机凛冽金鞭堪伏虎,天留神德雄威铁面尽除邪”门联,从平和国强走水尪活动到台湾嘉义王灵宫、炳灵宫每年在海边举行的“割水香”活动,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传统民俗特色文化是如此的一脉相承,如同代代相传的香火。李亚信主委说:“我们民间往来,无论蓝绿,从来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我有一个心愿就是两岸永久和平,和谐发展,共同振兴中华。”

“大家同心协力必能花红果香”

坂仔镇仁山村寨仔脚旁,连绵起伏苍翠墨绿的果林之中有一所小学校——仁山小学,在当地颇有名气。原因并不是它悠久的建校历史,也不是逐渐改善的教学条件,而是因为它与台湾宗亲赖英乾先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从1991年到2008年的18年间,赖英乾先生先后捐资200余万元用于学校的整修建设。1992年5月,英乾教学楼奠基动工,赖先生亲自参与学校基建、校园设计等事务的谋划和决策。为铭感赖英乾先生心系家乡、热心教育、无私奉献、不求回报、造福桑梓的高仪恩德,仁山小学礼聘赖先生为名誉校长,并在教学楼前用石板砌成一座赖英乾先生捐资建校碑。走进今天的仁山小学,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规模更加扩大,设施更加现代,但是赖英乾先生捐资兴建的英乾教学楼仍然矗立,5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育贤亭、建校碑前总少不了欢笑奔跑的学童。碑上题写的“勤俭自持,慈爱好善,虚心谦让,忠厚待人;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乐,给人方便”,是赖先生自我期许的写照,也是他给予莘莘学子的另一种精神财富。

其实,在平和,类似的故事并不少。许多返乡寻根的宗亲回到故乡之后,常想着为自己的祖地做些什么,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修葺宗祠祖庙、公益助学往往成为第一选项。比如台中市元保宫在心田元保小学捐建的元保教学楼,台中县玉阙朝仁宫捐资修建的西林小学教学楼等等。

平和,山清水秀,花果飘香,这里走出过世界级文化大师,也有闻名中外的建筑奇葩,是许多台湾宗亲念念在兹的梦里家园,它灵感通心,却是璞玉待琢。朱灿辉先生介绍说:平和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迁台大县,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谋生,二是失地,三是躲避变故,一旦先祖开例,便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宗亲后裔跟随其后。当时的台湾还是“瘰瘴之地”,一代又一代的平和人和所有的移民先祖一样,在台湾披荆斩棘,拓荒垦殖,建立村庄,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不朽功绩,而他们自己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发展繁衍。像雾峰林朝栋,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一年(1890—1895年)靠经营樟脑、蔗糖出名而成巨富。甲午战前,林朝栋在台湾的林地达2万余亩,制樟脑和蔗糖作坊、糖铺达500多处。

尽管,平和与台湾地区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每年有那么多来自海峡彼岸的乡亲族裔回来寻根谒祖,但是真正在平和投资工业建设的并不多,一些早期前来平和经营服装来料加工的台商,也多是借着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赚了钱。当一个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两岸的平和乡亲开始思考另一个新的合作方向。

众所周知,平和县是全国的水果生产强县,是有名的蜜柚之乡、香蕉之乡。这里四季如春,稻子一年三熟,花果常年飘香。据《漳州府志》记载,台湾的麻豆文旦柚的先祖其实就是平和的琯溪蜜柚。近年来,自然资源丰富的平和县充分利用与台湾习俗相近、人缘相亲、两地农业生态环境相近的优势,发展对台农业合作,引种台湾农业良种并吸引众多台商前来投资。

平和县五寨乡是台湾“雾峰林氏”的祖籍地,地处偏僻山区,全乡人均耕地不到一亩。长期以来,靠着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当地民众根本感受不到多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与台湾林氏宗亲日益频繁的交流中,五寨乡开始感受到“台字号”高优农业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从接触引进高优农业品种到把发展“台字号”的高优农作物种植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再到建立“台湾高优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凭着小规模试种、大户示范带动的方式,五乡“台字号”农业种植目前已呈遍地开花之势,台湾木瓜、水果型台湾玉米、台湾青枣、台湾莲雾、台湾释迦,再到瓜类春燕、神秘果,许多以前鲜少尝过的新口味现在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台字号”农业引进投产后产生的效益,让当地农民备受鼓舞。据了解,今天的平和县已经引进了台湾地区农业优质品种和长白、杜勒克等良种猪品种100多个,全县涉农台资项目近百个。

此次走进平和,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农业县勃然而动的盎然生机。2007年,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江丙坤先生曾对自己的大陆行作出这样的评价:“我很荣幸在重要的时刻,做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假如两岸的和平达不到,台湾的经济就无从发展。”同样的,只要两岸同胞同心携手,平和这块沃土必能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春雷春风春雨,迎接着一个新的收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