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23:3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圣寿



三棵树为青山植芯

 

陈圣寿

 

W020210303355600805833.png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植的三棵树

三棵树,普通而又特别。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宁县后洋村黄振芳林场亲自种植的三棵杉木。它们与周围千万棵杉木一样,以松柏目乔木应有的形态,挺拔向上葱茏俊秀;也跟江南乡村常见的针叶树一样,既是青翠繁阴之所在,又是架屋造桥首选之木材。

 

 

初秋的一个下午,我与友人一起来到林场,望着这三棵正值而立年华、并排挺直的青杉,看着三棵树下方记录它们来历的铭牌,读着周围有形无形的物语人迹,心中不禁悠然神往:那个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头10年,神州大地风起云涌,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怀着理想创业,迸发出多少令人惊叹的力量,上演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逐梦故事。

作为逐梦人之一的黄振芳,如今已届92岁高龄。在周宁县城他的家里,我们拜访了这位神奇的老人。他显得瘦削却依然精神矍铄,谈起30多年前的往事难掩兴奋之情,语速常常因激动而快频,幸亏老人的小儿媳适时旁白加提醒,我听懂并理清了故事原版的脉络,后来又寻访相关人员与资料得以佐证,在此予以清晰还原。

 

 

1989年1月3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于半年内第3次来到黄振芳林场。每次到林场,年轻的地委书记总喜欢步履轻快地走着山路,对黄振芳和他的家人嘘寒问暖,详细询问林场存在什么困难、现状和未来打算,并总是亲切地表扬,热情地鼓励,使黄振芳和所有随行人员都深受鼓舞。当听到黄振芳说林木长势喜人,而且在林下套种各类作物也取得良好效益时,习近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禁欣慰地提议种树,随即与当时省委领导一起,在林场的路边亲自种了3棵幼小的杉木。随后又再三嘱咐随行的本地干部要大力宣传黄振芳精神,支持黄振芳林场。

一个多月后的2月下旬,习书记又安排黄振芳参加宁德市8位各行业脱贫致富榜样的报告会,给地直机关干部讲述艰苦创业历程。《福建日报》为此发了头条新闻,用“山鸡飞上凤凰台”形容农民在台上给干部们作报告,多么新鲜,多么形象,多么鼓舞人心!

 

 

黄振芳激动得难以言表。他不禁想起6年前决定开荒造林的场景,想起6年来充满艰辛也充满喜悦的种树历程,想起半年来习近平书记对自己的各种关怀与激励。

20世纪80年代初,党和政府为了开拓中国特色的农村脱贫致富之路,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后洋村委响应国家号召,出台措施引导乡亲们勤劳致富。年过半百的黄振芳望着老家四周光秃秃的荒山,对致富的渴望糅合着绿化家乡的责任感,激荡起承包荒山大造林的豪情。他不顾家里人的担心和邻里的质疑,毅然跟村委立下一纸“军令状”:承包千亩荒山,植树造林!

睿智的后洋祖先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后世大发展的需求,于肈基始祖第2代张华八公时,立碑规定:凡属众山均为族人共有,任谁造林收益即归谁所有,砍伐后的山权仍归公。这真是一个罕见的了不起的规定,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而宝贵的大同思想,契合现有的土地政策要素,为村里集中力量办大事提前扫清了障碍。

黄振芳遵从祖训,顺应时代,一心要为荒山变绿大干一场。他多方筹资,包括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人风雨无阻、苦干巧干,终于首期成功栽种松树、杉树50亩。紧接着,他又不断拓荒扩种,经过3年多的奋斗,达成了造林1207亩的非凡壮举,成为全县赫赫有名的植树冠军,也成为全省榜上有名的造林大户。

3年来,1000多天如一日,黄振芳一家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知穿破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层茧,流过多少汗水,走过多少坎坷,历经多少苦痛,却从来没有后悔没有动摇过。即使每年的冬天都要下几场雪,山头变作冰雪世界,父子3人仍然每天冒着严寒上山,扒雪堆、敲冰块、挖林穴,割破手脚摔疼摔伤成了家常便饭,也从来没人埋怨没人退却过。漫山遍野的葱绿是最美的回报,乡亲们的交口称赞是最高的礼遇,政府部门的支持是最强的后盾。他们自豪地沉浸在劳动收获的喜悦之中。

 

 

黄振芳隐隐还是有些不满足。林下套种作物提供了一部分收入,但眼下还只能解决日常开销。未来怎样才能做到生产生活两不误,做到日子越过越红火?才能对得起乡亲们的期待,也对得起自己曾经的一番雄心呢?

习近平书记半年内3次到访他这偏远的林场,通过唠家常一般的慰问,每次都让他觉得如同吃了个定心丸,自然而然地产生莫大的信心。他知道,习书记夙夜在公,心系百姓,上任甫始就走遍闽东的山山水水,把他的林场也一直放在心上。他明白,习书记种的三棵树,将成为守护青山绿水的图腾、开启绿色宝库的密钥。

从三棵树种下开始,黄振芳再没有任何的犹豫。他一方面继续精心护理千亩林场,防火、防害虫,忙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以满腔热情帮助越来越多的乡邻投入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也正是从三棵树种下以后,后洋村委和村民们对绿色生态倍加珍惜,对造林护林的热情空前高涨。村委连续组织乡亲们一方面把村集体原来荒废的1000亩林地恢复起来,并加以管护与修整,在林间设置防火路、防火带;另一方面不断扩大造林面积,总面积达7000多亩,在闽东乡村绿化方面首屈一指,同时努力探索绿色关联产业,包括茶园、果园、中草药种植等,使后洋始终洋溢着以绿为主色调的斑斓活力。

 

 

在周宁,三棵树逐渐演变为一种对绿色生态的普遍信念。这份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转化成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人民大众生产生活的愿景,转化成环境美化的无声命令、提高幸福指数的有效密码。这份信念经年累月晒出了亮闪闪的成绩单:周宁全境现有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面积6万多亩,以72.82%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绿化第一省的福建也名列前茅,荣获“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美称。

离三棵树不远处,在茶园的上方,一尊天然蟾蜍岩伏身昂首,千万年来与青山荣辱与共。它环视着远近群峰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俯瞰着山下日益多彩的田园景色,眺望着后洋村时常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感觉如梦幻一般:它曾经被赋予“招财进宝、辟邪镇宅”的神化使命,从前不过是村民们聊以自慰的愿望,如今却正在变成现实。

蟾蜍岩当然不解,变化其实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了,共产党人改天换地、实现共富的理想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接近着;变化从改革开放以后表现出来了,解放生产力、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有力地推动农民致富;而其中一个具体而奇妙的变化,则发生在三棵树根植黄振芳林场以后。

W020210303355600843999.jpg

周宁县后洋村新貌

后洋村近年被称作“七彩后洋”,表现在村庄外墙那充满童话趣味的七彩缤纷,更体现在各式生态产业丰富多彩。无论是黄振芳儿子黄传融经营的200多箱养蜂业与20多亩葡萄园,还是周宁和谐牧业有限公司现有700多头澳大利亚奶牛的规模产奶,都在绿色农业的生态圈里,洋溢着芬芳演奏着进行曲。而去年落户的福建省三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在首期200亩的空间里,涵盖组培、盆栽、净化、电商、物流以及展示与观光等分区,正是生态后洋与新生代绿色产业的理想融合。

在林场群山远黛近翠的环抱中,在田园牧歌蜂飞蝶舞的醉意中,在木栈勾连湖波荡漾的魅惑里,七彩后洋正演变成为旅游网红地。无论游人、拍客、访问者,当他们饱览风光、探访林场、仰望三棵树之时,内心将跟我们一样自动按下一个确认键:三棵树,是植入并激活青山的芯片!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周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