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城 新 韵
陈元邦
一
清晨,我站在下榻宾馆的高处静静地欣赏这座县城,城依偎在湛卢山下,松溪如一条玉带,环绕城边,彩虹桥倒映溪水,湛蓝的天空疏朗的云,山与天相接处一片嫣红,悦耳的鸟鸣声传入耳际,不时还可隐约听到鸡鸣声。这声音更让我觉得城的静幽。坐在窗前,品着九龙大白茶,茶香沁人。说起茶叶,当地同志颇为自豪:这里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蒸青绿茶出口基地,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这座县城,好似茶香氤氲而成,弥漫着“和静”。
手绘松溪(陈超星绘,陈元邦书)
昨晚,我也站在这窗前眺望,夜灯柔和,广场上音乐声传来,不少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音乐唤我走进这座县城,夜色下,见得最多的是茶楼与餐馆,宁静而祥和。我曾经听一位在市直机关工作的松溪人谈起他的家乡:“小巧宁静舒适是她的特点,走在街上不慌不忙,悠闲自在,就像小时候看到的水牛大摇大摆穿街而过,即便现在街上跑着电动车,也是无声无息地从身边轻轻划过……街道两边种着梧桐树,树冠像一把打开的伞。夏天走在街上,都不需要戴遮阳帽。”那聊起家乡的神态,那陶醉于家乡的情结深深感染了我。30 多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今天再看松溪,觉得它犹如一位美女子,变得更加俊俏了,让人看了,宛如花季少女,带着山野质朴。
二
30多年前的松溪,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座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底蕴的县城,古时“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县名就从这诗句而得。在城乡中随处走走,古韵扑面而来,遗迹随处可见,始建于宋咸淳年间的奎光塔屹立于县城西郊虎头岩上,成为寄寓乡愁之标志性建筑。湛卢剑列古代五大名剑之首,宋代九龙窑青瓷享誉东南亚和日本等地,松溪版画秉承古代建安刻版印刷遗风,松溪人以此为傲,誉之为“松溪三宝”。朱熹曾在湛卢山筑“吟室”讲学授徒,至今遗址犹存。明清时期,梅口埠乃万里茶道的必经之路,也是松溪九龙窑珠光青瓷南运、食盐北运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我坐在茶室中,与初次谋面的松溪人聊天,他们很骄傲地告诉我,家乡是一块人杰地灵之地,历代共有28人考取进士。
然而,当年去松溪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从建阳到松溪出差,车行沙土路上,尘土飞扬,到了松溪蓬头垢面,更别说从省城福州或更远的地方去了。那时人们谈起松溪,“谈路色变”、望路退却,投资者即使有投资意愿,一趟松溪之行,念头又打消了。这次,我再到松溪,1小时多的高铁到南平,之后再坐小车走1小时左右的高速就进了县城。改革开放以来,松溪的交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可通福州,宁衢铁路从福州通达浙江衢州,松溪是这条铁路上的重要站点,每日有绿皮客车通过,交通撩开了松溪面纱,让这个“美女子”走出了深闺。
傍晚,我从县城去梅口埠,20多千米的路程只需30分钟的车程,柏油路平坦宽敞。我很感慨地对司机说,以前所见的都是沙土路,车跑在路上,尘土飞扬。司机说,现在已经不见沙土路了,即使是村道,也铺上了水泥。自从通了火车,建起了火车站后,县城的道路已经成环。当地的同志告诉我,松溪之变,最大变化是交通之变,这变,可谓是“蝶变”。
三
松溪人讲起家乡的生态,自豪地说,松溪是闽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手绘湛卢(陈超星绘,陈元邦书)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祖先留下的财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大布村中央巷口坊门外曾立着一个《奉禁碑》,这碑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8位村民奉谕为封山育林而立,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早在康熙年间,松溪人民就非常重视保护森林,强调山林水源。“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保护好环境,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运行”“山好水好空气才会好,这片山山水水一定要留好”“靠山吃山,也要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发展致富路”“老老实实地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松溪考察调研的话语一直铭记在百姓心里。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就没了金山银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生态“高颜值”实现“守绿换金”和“添绿增金”,以发展“新模式”实现“点绿成金” 和“借绿生金”,探索出以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土特产”赋能乡村振兴模式,以逐“绿”前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态农业”模式,以串联乡村旅游资源实现破局“出圈”的生态旅游模式,以践行“两山”理念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的“制度创新”模式。如今的松溪,森林覆盖率达到76 %。
我伫立梅口古渡眺望,夕阳斜照,山披金晖,波光潋滟,老厝仿佛在夕阳中讲述着往事,一幅画圈仿佛地我眼前徐徐展开。第二天,我又去了大布村,那里也是一处古码头,溪水从浙江庆元入松溪后的第二个码头,江面开阔,遗址众多。工人们正在修复古渡风貌,有些古建筑已经完工,有些还在建设之中。我期望有一天能够再现古时“两岸多乔松,百里松荫碧长溪”的胜景,能够泛舟享受“明月松间照,风静听溪流”的意境。
将青山绿水和厚重古韵结合,讲好松溪故事,让游人“知松溪、来松溪、留松溪”,县委、县政府按照“系统谋划、集中集聚、修旧如旧、风貌统一”的思路,让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梅口景区、湛卢书院、版画传习所、房车营地,“百年蔗”农业观光,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漫步吴山头村古道,品“剑溪”朱子古茶,领略“剑侠”气概;驻足诗歌长廊,欣赏古今文人墨客朗诵佳作,吟《朱子家训》,恍如梦回千年,韵味十足,在吴山头古村享受传统村落古朴、清新、自然之美。当地人说起当地旅游资源,颇为得意:1个国家4A级景区、3 个3A级景区,12个省级乡村旅游村、3 个省级金牌旅游村。我无论是行走城区,还是徜徉乡间,温润与壮美氤氲出的好山好水、氤氲出的和静刚柔人文,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四
县里户籍人口16万多,常住人口13万多。让我有些意外,曾经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口还能基本稳定。县领导说,这里土地平坦,适宜种蔬菜,交通的改善,解决了运输瓶颈,农民早晨四五点钟起床收获蔬菜,当天就可运送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种植也催生了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营销商,建立起了营销渠道。我在茶平乡的农田上还看到这样的情景:两架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在操作手的操纵下,正在给稻田灭虫。操作手告诉我,他们是县里专业公司。
现代农业正在改变传统的以小家庭为单位的耕作方式。未来的城乡,只是居住地的不同,住在乡村的人,也许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住在城里的人,也许正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松溪,一批年轻人从事带货直播,把松溪的丰富物产推销出去,听说一年的产值有10多亿。还有一些年轻人,正在开发松溪青瓷,他们说,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丢。传统型的农村正在向着现代化农村转变,这转变,是传统的赓续,是现代化的加持,松溪,城与乡都焕发着勃勃生机。
松溪的面纱被撩开了,交通便利了,也抱了几个工业产业 “金娃娃”。县里的工业企业有38家,税收上千万的有2家。有实力才能有魅力。
福建常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民营企业,解决了800人的就业问题,2023年实现产值2.48亿元,入库税收3402万元。企业正在二期建设,公司的三位股东全是,外地人。来松溪投资办企业的,除了注重区域优势,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青山绿水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家把目光聚焦松溪。
松溪,这个闽北小县,有着厚重历史的古县,当地人告诉我:相信家乡会越来越美,日子会越来越幸福。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