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二王”
王炳根
松溪地处武夷山山脉,自古便是产茶之地。松溪产茶的历史,或可追溯到千年以上,闽北茶叶志《建茶志》便有记载,简称为“建茶”。建茶的范围包含“北之建溪两岸及其上游,东溪之北苑,壑源和崇阳溪之武夷以及延平”。松溪地处建溪上游, 唐代属建宁县东平乡,为建茶产地之一。松溪的产茶传统(尤其是绿茶与白茶)代代相承,成为松溪人的谋生方式与生活方式。1981年10月,全省茶叶工作流动现场会在松溪召开,时任省委书记项南对松溪的茶叶寄予厚望,“南有安溪、北有松溪”,便是此公提出的。
我曾两度访松溪,感叹其生态环境与乡村建设之美之好, 曾题写过“松溪瓦尔登,中国美乡村”。那时我刚从美国访问归来,那儿有条湖叫瓦尔登湖,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便是因描写此湖成了最早的描写环境保护的名著,日后被学界认定为“绿色圣经”。我绕行龙源茶山中的那条洁净之湖,便联想到了瓦尔登湖,尽管它们大小不一,但周边的环境、清澈的湖面、碧绿的山林、远近的鸟鸣、水边的昆虫声,多么相像。我写的文字,被文友发在网上,有人便四处打听,松溪的瓦尔登在哪?为何叫瓦尔登?其实,这只是表达我对松溪生态与环保的赞美。此外,我还著有一文《湛卢春》,就是写这款产于“瓦尔登”湖畔的有机之茶。
来到茶室,稍坐,主人取出茶来,一刻的工夫,有机的土壤、透明的空气、雨露霞翳、天光云影、采茶女的纤巧、制茶工的沉稳,在冲下第一注水之时,便一丝丝地流转开来、一片片地呈现出来、一层层地扩散起来。果然,真香似从远方飘来,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我凝神捕捉,极力识辨,当这种香气与我记忆中的各色茶香碰撞后,在我的记忆库存中留下了“湛卢春”独一无二的韵味:白毫纤巧微露的外形、在山泉沸水中渐张成朵、翠绿鲜润的色泽;香气清高,隐现时有,却是持久;入喉清韵十足,口感爽脆,入腹如吸自然之母的乳汁。难怪它在“福建茶人之家”的绿茶评定中获得金奖,可谓绿茶之极品也!
这是我十年前对绿龙湛卢春的描写,重访龙源茶庄,主人马上上新茶,取出九龙银针。老夫自称“茶人”多年,有些喝茶的经验,见那肥实的芽头,闻之干香,便知是款好茶。投入盖碗, 注水,外形芽头的白毫均现,出水,观其汤色浅杏,鲜亮清澈, 余举杯闻之,毫香清纯,啜之滋味甘醇,满嘴生津,且留有淡淡的栀子花香。真是好茶呀,绿龙的另一款好茶。茶庄老板谢荣富告诉我,上午还在紧张进行的松溪九龙大白茶第八届茶王赛,他所提交的参赛样本就是这款九龙银针。那时尚不知评比结果,但从他自信的表情中,似乎可以窥见一斑了。
松溪九龙大白茶(朱建斌 摄)
无论是湛卢春绿茶还是九龙大白茶,首先是建立在“有机” 之上的。这个概念的确立,始于谢荣富就读的宁德福安农校。那时,张天福是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他所推崇的生态茶园的观念,在学生谢荣富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当时所谓的生态茶园,就是从种植上做到“林中有茶、茶中有草,形成物种多样化”。自从承包了龙源的茶山后,谢荣富便秉承着这个理念来对茶园进行管理,茶山周围遍植枫树、桂花、杉木、松树等,茶园还套种乔木厚朴,行道路补种樱花、海棠、玉兰等。“这样既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又构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隔离了外界污染物的侵蚀。”谢荣富如是说。而在茶园,他特意播撒紫云英、三叶草、苜蓿等豆科牧草,定期进行人工割草、中耕除草,这样既能及时杀灭害虫,又能肥土蓄水。我在第二次造访茶园时,恰遇茶树行间的野草莓成熟,嫩绿的茶叶间以红彤彤的草莓,令人陶醉。谢总送来一个大提筐,我赶紧进入梯田式的茶行,脚一踩下,便可听到肥沃泥土滋滋的气泡声,长筒胶鞋便没了脚背。如此有机肥美的土地,能不出好茶?而那野草莓,不时便可采得半筐,不用清洗,坐在地头便可食之。
这次造访,在茶山行走的谢荣富告诉我,他原先用灯光捕虫,现在弃之不用了,因为灯光在捕捉害虫时,也捕捉了益虫, 还是让他们相生相克,以虫治虫,保持自然的平衡;而对于杂草,也是要让其自由生长,不间断地进行人工除草、草秆覆盖、牛耕松土等,这种自然生态种植,使得茶园的土壤越来越肥沃, 保持了有机的循环。所以在茶园完全不用农药、化肥、杀虫药、除草剂等,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保证了茶的高品质。
2004年茶园通过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欧盟EC标准)、德国色瑞斯(欧盟EC标准)有机认证,同时通过国内万泰有机认证,每年有30吨茶叶出口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各国,在中国北京、广州、上海、厦门等大中城市均有销售。
从龙源茶庄回到酒店的当晚,松溪九龙大白茶第八届茶王赛揭晓并举行了颁奖仪式。果然,龙源茶庄参评的“九龙银针”以98分的高分获得茶王称号。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从龙源茶庄的有机茶园、从那简单而又精心的制作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作为茶王的诸种要素。九龙银针的茶王王冠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令我高兴的还有,另一款参评的“白毫银针”,也以96分的高分摘得白毫银针组茶王的桂冠。
白毫银针茶王属松溪茗博茶业有限公司,也就是颁奖的当日上午,我正在这家公司访茶。站在九龙岗上,接待人员指着远近山间的茶园告诉我,这里都是有
机茶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加上地理位置与环境,白茶的质量是杠杠的。虽然松溪的白茶,知名度尚不如福鼎、政和那么高,但九龙大白茶的祖庭在松溪,在我们所站立的九龙岗。我仔细观察了眼前的老茶树,据说有一百多年树龄,当地村民与政府对其呵护有加。这呵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其原生态,保护其水土与植被,让其得到自然的生长与发展。这个追求,恰恰契合松溪多年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有机种植的理念之中。
龙源茶园(王大伟 摄)
据有关资料显示,松溪县以九龙大白茶为代表的生态茶,先后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九龙大白茶之乡”等荣誉。截至2023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合计8.2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3.97万亩、有机茶园认证7200亩,全县共有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含合作社)248家。2023年茶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6亿元,带动全县7.5万名茶农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茶叶已成为松溪乡村产业振兴的“金叶子”。
在龙嘘工作室,九龙大白茶的守护人李光发正在与省农科院的专家探讨以九龙大白茶制作抹茶的构想,他认为这是白茶发展的一个方向,将九龙大白茶的抹茶,投入矿泉水瓶,轻轻一摇, 便会冒出泡沫,饮之,如啜甘霖。我在一旁,要了一小杯,果然清爽、甘甜。之后,李光发开了他的四驱越野车,带我上了白云岩的有机茶园。
白云岩的海拔并不高,但属于未开发的山野,道路便是李光发等茶人上山时,车轮碾出来的,一路高低、坑洼、山石、泥泞,完全无规则,坐在车上,上下颠簸,如同腾云驾雾。直至山巅,人已昏昏然,但下车往下一看,我立时神清气爽。不说这丛山密林中的负离子多少,仅是那个沿山而下一坡山场,腾腾地散发着清新的茶青香,就让你飘然神旷。李光发告诉我,这是他的高山有机茶园,虽然只有163亩,每年从这里采出的鲜叶制作成的白茶,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
说到晚间即将揭晓的松溪第八届茶王赛,李光发说,他所提交的参评样品,便始于这个山场,经过复式萎凋与二次转换烘干,松溪九龙大白茶更显花香,那种淡淡的栀子花香,我们称之为“九龙韵”。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精心呵护的高山有机茶,让李光发登上白毫银针茶王的宝座,更让他的白茶,香飘万家。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