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23: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半城山色半城湖

——古田县实施“湖城一体”战略的今天与未来

 

  

 

 

我国的一些城市,山湖交映,风光秀丽,如济南,有所谓“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杭州,更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走进古田,发现这座县城也有山与湖的自然环境,而且获悉当地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城一体”的战略构想,准备将其打造成风景优美、既宜居又利于创业的地方。

 

让县城接受水的灵气

 

古田,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已有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但目前的县城却很迟才出现,至今只度过55个春秋。为什么会产生老县新城的情况呢?这要从国家的建设事业说起。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中央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将古田溪梯级水电站列为全国“101”重点项目之一。这是福建省当时最大的水电建设工程,也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大坝修成之后,水库将淹没古田县城,因此,当时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城区的搬迁。

要从旧城搬出居民,就得先在拟定的新城建造房子。1958年7月14日,中共古田县委、县人委、县移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苦战一百天完成基建任务的紧急通知》,决定三年的移民任务一年完成。当时正处于“大跃进”年代,仅用一年左右时间,就在旧县城的西南方9公里外的罗华乡庄洋里,完成了1044幢242910平方米的各类房屋的建筑任务。据统计,当年从旧城迁出的老百姓有1.8万多人,加上机关,学校,企事业人员,新城共接纳移民2.2万多人,而它的面积仅有0.6平方公里。

20世纪60年代初,我曾前往古田新县城采访,然而看到那“寒酸”的情景则非常失望。一座新建的县城何以是如此的简陋?原来为了实现速度快、投资少的目标,当年的搬迁工作一切从简,能省就省,新盖的房子不讲究形式,质量也一般,城市的基础设施更是非常薄弱。30年后,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因参加一个会议到了古田,此时的县城虽有了不小变化,但还是略显后进。2013年10月底我第三次到了古田县城,觉得与同类相比,这里的方方面面已经毫不逊色了。我独自一人在县政府的周边穿街走巷,寻找往日的踪迹,然而,临街的老房子已经很难看到,惟有一些当年的标志性建筑,如县政府的会堂、工人文化宫,依然“健在”,仿佛在诉说着半个世纪以来这座县城不断发展的经历。

看到欣欣向荣的县城,我对古田这些年来的建设感到由衷的钦佩,但当地的同志却告诉我,新一届的县委、县政府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县城小,翠屏湖大,湖与城近在咫尺,却如远隔天涯的实际情况,决定实施“湖城一体”战略,进一步提升县城的品质,使之成为“省会的后花园”。

何为“湖城一体”战略?这位同志为我作了解读。

他说,1958年搬迁而来的古田县城,经过50余年的建设,如今已扩大到8平方公里,但居民也迅速增至10万多人。相比较而言,这里的生存空间依然拥挤,而另一方面,翠屏湖周边的许多土地,又因脱离县城而得不到开发。“湖城一体”的战略就是,通过打通翠屏湖与县城相连的关键节点,使湖与城对接起来,既拓展县城的发展空间,让城接受水的灵气,提升品质,同时又以县城为依托,带动翠屏湖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发展旅游地产、休闲度假、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等产业,让湖“活”起来,实现“城在湖边,湖在城中,湖城相映;城区亦景区,景区亦城区,城景交融”的一体化发展目标。这个战略构想提出后,不仅受到了省、市领导与各方面专家的高度赞赏,也得到了怀有半个世纪“恋湖情结”的古田老百姓的积极拥护,2013年1月1日,古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湖城一体”战略的决议》,对构想加以肯定,并号召全县人民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实施“湖城一体”战略构想,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必须拓宽、改造省道304线高头岭路段与省道202线城关过境路,全力破解湖城交通瓶颈,使县城与翠屏湖连接起来。这项工程目前正在加紧进行,采风期间我多次乘车路过,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它的气氛,觉得有望提前完成。其次,要加快高头岭片区的开发,选择有实力的投资商高端落户,建设旅游文化综合开发项目。这项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很快就可以见到效果。再次,要针对秋冬季枯水期湖水大幅度滑落的情况,建造一条堤坝,将翠屏湖分成内外两个部分,确保内湖的水位长期高而稳定,以达到景区四季风光一样优美的目的。

湖中筑坝是件不易的事,既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又要妥善处理与水电等部门的关系。县委、县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这条坝建在翠屏湖上的极乐半岛与龟山半岛之间,并将它命名为“翠屏湖亲水步游道”(也称“金堤”)。2012年3月11日工程正式开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翠屏湖的汛期提前到来,水位多次上涨,工程两度被迫停工。面对自然界所设下的种种难题,建设者们发挥聪明才智,逐一加以克服,围堰终于在2013年3月16日顺利合拢,6月4日亲水步游道主体工程顺利完成。

亲水步游道主体工程长468米,高30米,顶部宽36米,填石方45.9万立方,填黏土19.6立方,填砂卵石7.7万立方,总填量达73.2万立方。虽然已完工将近半年,但仍处于沉降期阶段。陪同参观的同志介绍,待完全沉实后,将在上面修建道路,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廊桥等各种设施。

那天,走在亲水步游道(金堤)上,我想起了杭州西湖著名的白堤与苏堤。这两条古堤是历史的遗存,而亲水步游道(金堤)则属于今天的成果,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为自己所在的湖泊增添秀色,而且方便了游人。据介绍,翠屏湖亲水步游道(金堤)建成后,3000亩内湖(面积相当于六七个福州西湖),将常年保持稳定的高水位,构筑绿水青山的好景观。工程指挥部的同志为了使我有一个形象化的感觉,当天晚上放映了《亲水步游道是怎么建成的》电视纪录片。荧屏里优美的风光,尤其是金堤上廊桥夜晚的景观效果,非常迷人。

古田县“湖城一体”战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在翠屏湖畔建新城。因此,县有关方面对沿湖永安片区、居仙岛、七星岛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段,以及其他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计划进行适度开发。当地一位领导告诉我,“湖城一体”战略实现后,面积可达110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为青山,四分为绿水,二分是城区。那时,人们游览古田县城,就可以围绕翠屏湖,从“老城”逛至新城。如若从空中俯视,则可以观赏到“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

 

往翠湖注入城市活力

 

翠屏湖,因附近有翠屏山而得名,但它并非天造地设,乃人为结晶,准确地说是座水库。上世纪50年代末,建设古田溪梯级水电站,在龟濑地段筑起了一座长412米高71米的大坝,淹没了千年的古田县城以及周边50多个村庄、4万多亩田地,形成了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库容量6亿多立方米的巨大水库。作为一个人工湖,它已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并默默地奉献了自己丰沛的水电资源,为国家建设效力,为人民大众造福。虽然有人因其面积位居福建与台湾的湖泊之首,称之为“海峡第一湖”,但知道的人并不多,于是有人借用白居易的诗句,形容翠屏湖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翠屏湖不仅风光优美,湖沿人文景观也相当丰富。唐代出生的陆上女神陈靖姑,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元明两朝帝师、诗人张以宁,近现代高僧圆瑛法师,19世纪的西方传教士,以及共和国的一些领导人,如朱德、谢觉哉,都曾在翠屏湖畔留下足迹与影响。沿湖不仅有临水宫祖庙,千年古刹极乐寺,以及仙爷庙,弥勒寺、天王寺等古迹,湖中小岛还有张以宁的坟墓,天主教牧师的欧式居所。有人因此作了概括,说“古田文化尽在一湖中”。虽然翠屏湖拥有自然与文化两大优势,但历史短暂,没有多少名气,尤其是与县城隔了一段距离,缺乏人气与地气,旅游业自然热不起来。反观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之所以名闻遐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们与所在的城市紧密相连。因此,要破解翠屏湖美而不太为人所知的难题,就要让它与县城连在一起,承接人气与地气。

古田人深知,开发翠屏湖,事关全县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有序地进行。县委、县政府为此提出,“先行突破,梯度开发,长远考虑,稳步实施”的方针,要求工作通盘考虑,分批分步骤进行。同时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他们认为,“古田的希望在翠屏湖,空间在翠屏湖,未来在翠屏湖”,一定要科学规划,努力将其打造成“高端、精品、生态、休闲”的旅游度假胜地。

开发翠屏湖,虽然是古田县首先提出来的,但牵涉到方方面面,因此要贯彻互利共赢的原则,做到各方都出力,以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为了这个目标,县有关部门频繁与古田溪水电厂、水库林场、乡镇(街道)、村以及普通老百姓进行沟通,并建立完善的共同受益的体制机制,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开发翠屏湖,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对此,县有关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把它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如不断强化对环湖污染源的有效监控与防治,实施环境连片整治,完善沿湖村庄垃圾“村收集,乡清运”的长效保洁机制,严禁违章建筑、非法采砂等行为,并对环湖一重山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加快林相改造,鼓励退果还林。特别是着力提高翠屏湖的水质,让湖水始终清澈明净。据介绍,近年来翠屏湖的水质一直保持二类水平,内湖的某些指标,甚至达到一类水平。

开发翠屏湖,优秀文化的发掘、保护与弘扬同样重要。这些年来,当地采取各种措施把它与生态保护贯穿在一起,做到两手抓。例如,举办翠屏湖风光摄影比赛、名人书画展,修缮环翠屏湖的历史遗迹,等等。其中溪山书画院的建设,尤其值得一说。

古田旧县城,历史上有一座著名的学府,称“溪山书院”,始建于宋淳化二年(991年)。朱熹曾在那里讲学,并题写“溪山第一”的匾额。1959年,因建设水电站,截断古田溪,溪山书院从此沉入湖底。2000年,人们在原书院的不远处——翠屏湖中的后垄后岛,兴建文化设施,取名“溪山书画院”,如今已建成南楼与北苑两座颇具规模的大厦,以及六座欧式别墅。书画院的建筑错落有致,既呈古韵,又富于现代气息,且品位高,设施完备。有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200平方米的创作大厅,216平方米的学术交流大厅,还有200平方米的藏书阁,收藏字画书籍,包括全套的文渊阁版《四库全书》。

这个曾是无人的荒凉小岛,经过十来年的精心策划与建造,已经成了文化殿堂与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而从这里望过去,近在咫尺的湖心岛,还留有当年传教士的居处。那座西洋别墅,青砖灰瓦,临水而立,正在等待游人前去探寻。

看过溪山书画院,我们乘坐汽船,游览翠屏湖。虽然此时已是深秋季节,湖水下降了不少,但放眼望去,四面青山,一湖绿水,仍然是那样的迷人。此时我想起了老革命家朱德与谢觉哉1961年游古田溪水库写的诗,但只是依稀记得。回到下榻处打开电脑,完整地读到了他们的作品。谢老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山里行舟自古无,沿湾绕岛路回迂。

水中城市蛟龙困,地下楼台星月徐。

级级能源增不已,重重巨坝锁无余。

建溪明岁成新海,上武夷峰看打鱼。

朱德委员长按谢诗的原韵奉和如下:

湖水清平波浪无,楼船并进路航迂。

岛中风景明如画,池上鸥飞甚款徐。

四级梯形多发电,层堤水利用无余。

古田巨坝完成好,灌溉运输又养鱼。

这两首七律写的是50年前的情景,当时老革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非常关心,诗中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与古田溪水电站发挥的作用,而对翠屏湖(古田溪水库)的优美风光也不忘带上一笔,并且在游览过程中,殷殷嘱咐当地同志,务必要保护好这片青山绿水。笔者想,待“湖城一体”的战略构想实现之后,翠屏湖的景色一定要远远胜过老革命家当年的所见。假设他们能再次到此一游,那么留下来的诗作,更多的必将是对翠屏湖的讴歌与赞美。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古田》;图片来源于“古田发布”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