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 15:2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未艾

 

垃圾分类与国民素质

方未艾

 

垃圾分类不仅是环境保护和再回收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国民文明素质的一次重大提升。近年来,垃圾分类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2017年国务院曾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至2020年底,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紧接着,全国46城市进入强制垃圾分类的“快车道”。湖北、黑龙江更先行一步,将农村生活垃圾提上议程。

一场全新的垃圾分类“突围战”,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蓬勃发展。

有天,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手上提着一兜垃圾,在一排分类的垃圾桶前,打开塑料袋,将里面的厨余类垃圾倒进“湿垃圾”桶里,又把装垃圾的塑料袋放到了“其他垃圾”桶里。小女孩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并从中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文明教育,也要从小孩抓起。家长、老师都有这个责任。就像“红灯停,绿灯行”一样,要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文明规则的种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就能自觉遵守。

习主席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影响深远的大事。统计数字显示,我国600多个城市中,堆存的垃圾总量达70亿吨,堆积如山的垃圾侵蚀掉80万亩的土地,对大气、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和大量滋生蚊蝇传播的疾病,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垃圾分类,对于跨入新时代的中国,势在必行!

垃圾分类带来的不仅是生活行为的改变,还带来环保理念等方面的转变。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垃圾分类关系到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必须全民动员,持之以恒。

让居民把垃圾一件件捡出来分类投放,很多人没有耐心。垃圾乱丢乱放屡见不鲜。近年来,各地在探索垃圾分类上总结了一些经验。例如浙江金华,推广一套“两次四分法”,把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分成两大类,“不会烂”的垃圾再分为“好卖”和“不好卖”。还有一些地方,安排专业保洁人员定点收集和分拣垃圾。加强电子化、智能化监管,依法对乱丢垃圾的行为曝光和处罚。组织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测试,高分奖励,低分鞭策,居民用塑料瓶、玻璃罐可换来一些“小礼品”。通过“软硬兼施”、“点面结合”等做法,引导公众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总之,垃圾分类要立法执行和习惯养成相结合,强化约束和贴心服务相结合,个人努力和社会动员相结合。

同时,有条件的城镇,对垃圾分类的处理应注重科学治理,从堆肥、发电等终端处理技术入手,延长垃圾分类处理的价值链条。终结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否则,前端千方百计分类,后方一股脑儿埋入土中,岂不是劳民伤财之举?

垃圾分类,前景无限美好;

垃圾分类,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