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8 15: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未艾

迎接两岸第一只报春的鸿雁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随着海峡两岸“两会”签订四项协议,春天已经悄悄提前降临了。2008年12月15日,两岸的空运、海运、邮政协议正式生效。自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通航、通邮、通商的“三通”倡议,我们整整等待了30个年头啊!


这30年来,两岸通邮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发展阶段。1979年5月起,大陆开始收寄寄往台湾的平信和挂号函件,但遭到台湾邮政的“拒收”;1988年4月,台湾开始通过香港红十字会接收寄往大陆的函件,使用“香港内详”的特制信封,称为“通信不通邮”;1989年6月,台湾邮政部门正式收寄寄往大陆的平常函件,可以在信封上贴台湾邮票;1993年6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在新加坡举行有名的“汪辜会谈”,并签署了《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一年后协议生效,台湾邮政开始收寄到大陆的函件,两岸邮政部门正式建立了信函查询关系。这一天,我给张学良、辜振甫、陈立夫先生寄去第一封挂号函件,承蒙他们在信封上签名或盖章退回给我留念。


但是,在2008年12月5日《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生效之前,从福州寄一封航空函件到我的故乡金门县,需要7-8天的邮程。因为福州邮件处理中心把航空邮件汇集后,用邮车送往厦门。由厦门处理中心向台北邮件处理中心封发总包,需由澳门航空公司的厦门—澳门,转澳门—台北航班运载,到达台北邮件处理中心,经过分检后,由台北—金门的航班送到金门邮件处理中心。厦门到金门小三通水路航程只要45分钟左右,而一封航空函件,却要经历七八天的邮路颠簸。有时候,台湾邮友寄来很宝贵的首日纪念封,收到时却皱巴巴脏兮兮,我常为此扼腕叹息,心疼三天!


我一直在期待两岸正式通邮(邮件总包直来直去)这一天的到来。2008年12月17日下午3时,第一只报春的鸿雁,从我的故乡金门县飞越海峡,抵达榕城。启程的邮戳是12月15日上午8时,挂号函前后只走了3天。紧接其后,台湾各地邮友在两岸正式通邮首日发来纪念封、明信片,也纷纷飞达。更令我惊喜的是金门县县长李炷烽先生,因为知悉我痴爱集邮,长期潜心研究海峡两岸60年来通邮历史,在金厦小三通邮路开通翌日,一口气亲笔为我邮寄5枚纪念封,和我一起见证两岸邮路真正开通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手捧这一叠彼岸飞来的鸿雁,我研究了30余年的两岸通邮史《断鸿复飞记》论文,可以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