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2 15:5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田 朴

时间是一个舞台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欣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非常兴奋,写下了一首七律,其中“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两句,是诗人面对古老的中国即将历史性地从旧时代转向新时代所发出的欢呼。现在,笔者想借用它形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巨大变化。


从1949年到2009年,历史走过了60个春秋。60年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人民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作为中国人,我们深切感受到这种“今胜昔”、“慨而慷”的巨大变化,无不沉浸在欢欣鼓舞之中。


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也引发各方的议论——是什么力量促成这一巨变的呢?时间吗?当然不是。尽管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具有某种力量,能让人从年轻到年老,能让草木枯了又荣,鲜花开了又谢,潮水涨了又落,甚至使沧海变成陆地。但时间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法改变人类社会,更不能把我们从贫穷带进小康。最简单又明了的说明是,同为60年,从1889到1949,是中国历史上灾难最深重的时期之一。


不过,时间对人类而言又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作用在于提供舞台,让人类去展现自己。这中间,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例子;既有威武雄壮史诗般的大戏,也有不堪卒看的悲剧。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时而兴盛,时而衰落;时而统一,时而分裂,可谓纷繁复杂。近60年来,新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中国人民在这段时间里,沿着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道路,不断拼搏奋斗所取得,而此前的60年及上溯至鸦片战争时期之所以落后挨打,则是腐败的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与剥削所造成。因此,怎样利用时间这个舞台,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否非常关键。


60年来,新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为底子薄,人口多,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况且过去的60年,我们也有过许多失误与挫折,需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因此,今天的中国人民,不能沉醉在已经取得成就的欢乐里,而应该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未来的发展如何,关键仍在于时间的把握。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曾经对着奔腾而过的大江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东去的流水,不停地往前走,人们应该振作起来,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更有一种勇于做时间主人的精神,他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我们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无论是从国内情况还是从国际形势看,都需要抓紧时间。


去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这是科学的论断,尤其是“不折腾”的提出,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许多专家纷纷作了解读。笔者学习后认为,“不折腾”,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所得到的启示,它道出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因为折腾必然消耗时间,影响信心,破坏团结,削弱斗志,甚至认不清目标,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这方面的事例实在太多了,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不折腾,就是不窝里斗,不朝令夕改,而是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岁月匆匆,新中国已度过了60华诞,第二个60年也即将开始。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祝愿亲爱的祖国,在未来的时间舞台上,英姿勃发,展现出更加壮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