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庆与厦门大学
——写在厦门大学百年华诞之际
彭一万
厦大校长林文庆
1921年,陈嘉庚先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在厦门创立全国第一所侨办大学——厦门大学,迄今已经整整100年。最初,陈嘉庚聘任邓萃英为校长。5个月后,邓萃英因嫌条件恶劣而辞职。陈嘉庚考虑再三,电邀新加坡林文庆博士为厦大校长。林文庆欣然应诺,辞去新加坡一切职务。筚路蓝缕,担任厦大校长达16年。
博学多才 中西鸿儒
林文庆(1869—1957年),字梦琴,祖籍厦门市海沧。1869年10月10日出生于新加坡。幼年父母双亡,由祖父抚养成人。
林文庆小时候在新加坡福建会馆附设的学堂读四书五经,后来升入莱佛士书院。
林文庆是荣获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的第一位华人,留学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习医,成绩优越,获得第一等荣誉学位,继续到剑桥大学修得博士学位。后来,又获得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林文庆西学基础深厚,又努力学习华文,能操汉语,精通闽、粤方言,又能讲马来语、英语、日语、泰米尔语,懂得法文、德文、荷兰文、希腊文、西班牙文,被誉为“语言天才”。
厦门大学文庆亭及林文庆塑像
林文庆擅长英国文学,能用英文写得一手好诗。后来,他写了不少文章,出版多种著作。
他居住鼓浪屿时,用英文翻译《离骚》,英国著名汉学家瞿理斯和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都为之写序。
林文庆是一代名医,又是勇于开拓的企业家;是新加坡雄辩滔滔的立法议员,也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
1894年3月14日,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肺病被林文庆治好,特地送他一方“功追元化”匾额答谢。
1912年,林文庆联合友人先后成立了华商、和丰与华侨三家银行。三家银行于1932年合并成为华侨银行,是新、马华人企业界规模最大的三大银行之一。
林文庆引种巴西橡胶到南洋种植成功,获得巨大收益,为东南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陈嘉庚在他的影响下,也经营橡胶园成功。陈嘉庚尊称林文庆为“南洋橡胶之父”。陈嘉庚曾说:“在南洋数百万华侨中,能通西洋物质之科学,兼具中国文化之精神者,当首推林文庆博士。”
林文庆一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对儒学发展与传播做出重要贡献。他能用英文侃侃而谈孔孟之道,也能用中文论述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他成立华人改革党、组织华人好学会、创立南洋孔教会……因为他具有影响力、崇高威望与地位,从1895年起,先后任过五届立法议会议员,一直到1921年出任厦门大学校长之后,才彻底告别新加坡政坛。
因为组织“华人好学会”,1900年,林文庆与康有为相识。此后,他与孙中山结为知己。
1900年7月,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共同朋友——日本人宫崎寅藏到达新加坡,康有为将他误认为刺客,使宫崎寅藏身陷英殖民地政府的囹圄之中。孙中山为营救宫崎寅藏从越南西贡赶到新加坡,也差点被羁押。幸好,时任政府议员的林文庆从中斡旋,才使孙中山、宫崎寅藏安然脱险。林文庆与孙中山之间的终生友谊由此开始,林文庆在新加坡的住所,成了孙中山流放生涯中的“安乐窝”。林文庆加入“中国同盟会”,为辛亥革命筹备数百万巨款。孙中山为了奖励他,送他一张自己的大型半身像,林文庆将这张相片悬挂在厦门大学礼堂讲台正中央,视为莫大的光荣。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林文庆成为他贴身机要秘书兼军医官,次年升为卫生部总监督。
林文庆热衷于教育的行为和思想,对陈嘉庚产生了很大影响。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电召林文庆回国襄赞外交。几乎同时,陈嘉庚也盛邀林文庆出任厦门大学校长。孙中山出于对教育事业的关怀重视,支持林文庆到厦门大学。于是,林文庆辞掉一切职务,于7月4日到厦门任职。
1921年夏,林文庆在离开新加坡之前,将自己名下51英亩土地的3/5份额捐赠给厦门大学,设立林文庆基金。
初来厦门大学,他不领薪水。后来,因在新加坡的产业托人不当,损失惨重,才开始领薪水。当学校经济出现困难时,他慨然捐出了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一年的工资6000元。
无私奉献 弘扬国学
林文庆任厦门大学校长16年,始终不遗余力地推崇儒家思想。任职之前,他与陈嘉庚做过深入探讨,形成“国学与西文两者不可偏废,而尤以整顿国学为最重要”的共识。
林文庆一到厦门大学,就宣布要把学校“办成生的非死的、真的非伪的、实的非虚的大学”。他将校训定为“止于至善”,亲自拟定《厦门大学校旨》,绘制校徽。在校旨中提出“发扬美满民族精神,造就应用科学人才,使我国得与世界各强国居同等地位”的办学方针。
1926年,厦门大学文、理、教育、法、商五学院19个系已成规模。文学家陈衍、鲁迅、林语堂、沈兼士、孙伏园、台静农、余謇,语言学家罗常培、周辩明,哲学家朱谦之、张颐,史学家张星烺、顾颉刚、陈万里,教育学家孙贵定、朱君毅、杜佐周、姜琦、邱椿,化学家刘树杞、丘崇彦、张资拱,生物学家秉志、陈子英、钟心煊、吴兆发、林绍文、钱崇澍,数学家姜立夫、黄汉和、杨克纯等各路大师接踵而至。厦门大学“南方之强”盛况显现;林文庆追求“止于至善”,文理并重,中西并重,教研并重。
1926年10月,林文庆创立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亲任院长。该院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研究范围广泛,提出口号:“材料是中国的,方法是世界的。”这说明林文庆对国学的理解是超前的。
在林文庆任校长期间,厦门大学培育了不少人才。教育家陈村牧、人类学家林惠祥、天文学家李鉴澄、原子专家陈国珍、物理化学家卢嘉锡、新加坡著名学者黄望青等,都是那时的学生。
1928年,黄奕住、李维修等十几位知名人士发起创建厦门中山医院,林文庆作为医学专家提供了专业指导,他献出从新、马筹募来的白银79000元,连同厦门筹募的共16万元,建立了门诊楼和医技楼。1933年,厦门中山医院开诊,林文庆兼任首任院长。他从新加坡、香港聘请了不少医学专家来院,使之成为厦门最先进的综合医院。1931年,林文庆帮助筹建鼓浪屿医院,曾兼任院长。
在厦门大学工作期间,林文庆一直住在鼓浪屿笔架山自家别墅。厦门和鼓浪屿的富人,常到他家中求诊,奉上高额医疗费。林文庆把这些资金捐献给厦门大学。办学经费困难时,他奔走于福州、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印尼募捐,为厦门大学捐款。林文庆的努力,使厦门大学赢得了“中国南方之强”的盛誉。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新加坡,年逾古稀的林文庆出面组织“华侨协会”,利用“协会”及其“会长”身份,营救了不少爱国华侨,也做了许多有益社会人群的事。如“南侨总会”财政李振殿被日本宪兵拘捕,由林文庆签具保证书而获释。古晋侨领黄庆昌等被日本水上宪兵拘捕,由“华侨协会”出面保释。136部队抗日战士李金泉一再肯定林文庆的贡献,认为“他纯粹是一个对华侨有功劳的老先生”。不过,“华侨协会”毕竟是得到日本侵略者允许成立的组织,战后,林文庆对担任会长一职深感内疚。多年闭门谢客。1957年元月,他在新加坡逝世,终年88岁。
临终前,林文庆立下遗嘱,将鼓浪屿笔架山的别墅全部和遗产的60%捐赠给厦门大学。
2006年,厦门大学举办研讨会纪念林文庆创办厦门大学国学院80周年,复办国学院;林文庆故居开放,成为文化旅游点;厦大校园里建造“文庆亭”,亭旁有林文庆塑像。基座《文庆亭记》写道:“一九二一年六月,林文庆博士应校主陈嘉庚先生之请,接长厦门大学,倾其睿智才学,运筹操劳,主理校政十六载。学校事业蒸蒸日上,硕彦咸集,鸿才叠起,声名远播海内外,与公办名校并驾齐驱。”
鼓浪屿林文庆别墅,现开放为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