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10:4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宋志坚

 

李泌是“真相”

宋志坚

李泌.jpg

四朝重臣李泌

 

李泌历经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正式出任宰相之职,只有最后两年。但正如唐德宗对李泌所说,“凡相者,必委以政事;如玄宗时牛仙客、李希烈,可以谓之相乎!如肃宗、代宗之任卿,虽不受其名,乃真相耳,必以官至平章事为相,则王武俊之徒皆相也。”(《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

 本文题中“真相”二字出于上述这番话。“真相”者,真正的宰相也。

白衣山人

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李泌就是他的布衣之交。公元756年,唐肃宗即位,隐居于颍阳的李泌奉诏入京。

唐肃宗常与李泌并马而行,有军士窃窃私语:“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唐肃宗把这个“白衣山人”的议论说给李泌听了,让李泌穿上一套事先备好的紫色衣袍,说:“艰难之际,不敢相屈以官,且衣紫袍以绝群疑。”等李泌穿上之后,又笑着说:“既服此,岂可无名称!”于是敕命李泌为待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因为当时的头等大事是平乱,李泌做的就是乱世宰相的事情。

李泌对战局的估量很乐观。唐肃宗问李泌:“今敌强如此,何时可定?”李泌回答:“以臣料之,不过二年,天下无寇矣”,其理由有二,一、他们将“所获子女金帛,皆输之范阳”,可见并无“雄据四海之志”;二、只有胡人“或为之用”,汉人除高尚等数人外,“自余皆胁从”而已。

李泌向唐肃宗提议,敕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以此两支部队,拖住史思明、张忠志,安守忠与田乾真四员骁将,让安禄山势单力薄。又提议由唐肃宗亲自率领军队,与郭子仪、李光弼的军队交互攻击叛军,使之疲于奔命。

在平乱的过程中,李泌不忘为唐肃宗拾遗补阙,往往直言不讳。

唐肃宗宠爱妃子张良娣,赏赐以七宝装饰的马鞍。李泌对唐肃宗说:“今四海分崩,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此。请撤其珠玉付库吏,以俟有战功者赏之。”唐肃宗明白李泌的意见是“为社稷计”,当即下令撤去镶在马鞍上的珠宝。

唐肃宗闲聊时对李泌说,他要命令诸将在攻克长安之后,挖开李林甫的坟墓,将他的尸体“焚骨扬灰”。李泌知道,李林甫得势时,曾千方百计想废掉李亨这个太子,但他还是劝阻唐肃宗,因为此举“徒示圣德之不弘”,极易阻碍跟从安史作乱之人的“自新之心”。更何况这样做了,会使太上皇唐玄宗“内惭不怿”,“感愤成疾”,这就有“以天下之大不能安君亲”之嫌。李泌的话还没有说完,唐肃宗就泪流满面:“朕不及此,是天使先生言之也!”

唐肃宗想立张良娣为后,因为张良娣的祖母,是太上皇的姨妈;唐肃宗还想立广平王李俶为太子,让建宁王李倓出任元帅。这两件事,他都征求李泌的意见,李泌直抒己见,认为立后与立储“宜待上皇之命”。

公元757年,李泌向唐肃宗提出“复为闲人”的请求,自述其理由为“臣有五不可留”,即“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亦太奇”,并说如果“不听臣去”,则无异于“杀臣”。

唐肃宗未能留住李泌,只好让他返回衡山,再当“白衣山人”去了。

谋略与胆识

公元768年,唐代宗即位,请李泌出山。对正五品官以上官员以及各藩镇节度使的任免及军政大事,都和李泌商议。唐代宗欲以李泌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坚决推辞。已经大权独揽的元载容不了李泌,常在唐代宗面前说李泌的坏话。公元770年,唐代宗让李泌先去魏少游那边任江西判官躲避。八年之后,元载被除,生怕代宗重用李泌的常衮又引经据典,让唐代宗外放李泌任刺史。

公元779年唐德宗即位,征召李泌为左散骑常侍,每天在中书省值班。

唐德宗日夜为河中担忧,因为河中离京城很近,“朔方兵素称精锐,如达奚小俊等皆万人敌”。李泌则说,达奚小俊之辈不足为意。李怀光亦不足为忧,因为他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奉天解围之后,他不乘胜灭了朱泚这伙“垂亡之虏”,反而“与之连和”;二、陛下已回京城,他不“束身归罪”,反而“虐杀使臣”,如今犹如“鼠伏河中”。李泌预料,李怀光不久将“为帐下所枭”。果然,李怀光于次年在四面楚歌中自缢而死。

唐德宗征发吐蕃兵征讨朱泚时,曾经答应吐蕃,成功之后将伊西、北庭之地送给吐蕃,剿灭朱泚之后,吐蕃人就来要地了。唐德宗正想召回郭昕、李元忠两位节度使,将此二地送给吐蕃。李泌谏阻,认为此二地“人性骁悍”,其地理位置也相当重要,不但控制西域一带,能使吐蕃不能“并兵东侵”;且此二地的将士,“势孤地远,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你“一旦弃之以与戎狄”,势必让他们心生怨恨,他日将会“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再说,讨伐朱泚的时候,吐蕃兵“观望不进,阴持两端,大掠武功,受赂而去”,无功可言,无须回报。听了李泌这番话,唐德宗打消了送地念头。

公元784年,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杀害节度使张劝,想得到节度使的旌节。唐德宗派遣李泌为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前去解决难题。李泌谢绝派军队护送,还故意放出口风让人传回陕州,说皇上让他出任水陆运使,监督江淮之粮以赈陕虢之灾,达奚抱晖如若立功,也当赐予节度旌节。如此,“使其士卒思米,抱晖思节”,上下都有盼头,也就不会铤而走险。李泌到了陕州之后,将佐们自行前来迎接。离州城不远时,达奚抱晖出来谒见,李泌肯定他“摄事保完城隍之功”,“职事皆按诸如故”。局面稳住之后,他私下召见达奚抱晖,叫他代去祭奠前任节度使,别再进入潼关。“自择安处”之后,再来悄悄接走家眷。就这样,不用一兵一卒,低调化解了陕州兵变。

宰相名实

公元787年,唐德宗以陕虢观察使李泌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正式出任宰相。

李泌出任宰相时,与唐德宗有个君子约定。唐德宗要李泌“慎勿报仇”; 李泌要唐德宗“勿害功臣”,他特别点明勿因李晟、马燧功大而忌之。当时,吐蕃的尚结赞把李晟、马燧以及浑瑊当作阻碍他图谋大唐的最大阻碍,正在实施离间计,另有朝臣配合他们向唐德宗进谗。李泌当着李晟、马燧的面,提醒唐德宗,“万一害之,则宿卫之士,方镇之臣,无不愤惋而反仄,恐中外之变不日复生”。唐德宗当即表示,此乃“社稷之计”,李晟与马燧即“皆起,泣谢”。

    李泌还着手解决胡人长期客居长安的问题。客居长安者,都是安西、北庭来长安奏事及西域派来的使者。长期以来“人马皆仰给于鸿胪,礼宾委府、县供之”。领不到钱财时长安“市肆”就会闹得不得安宁。对此,李泌下令,凡胡客有田宅者一律停发给养。愿意回去的可以得到帮助,不愿回去的根据不同情况在神策两军中安排他们的差使。这样一来,“岁省度支钱五十万缗”,大大减轻国家负担,且使“禁旅益壮”,“市人皆喜”。

唐德宗曾与李泌说过恢复府兵制的问题。李泌出任宰相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府兵的粮食。他注意到原州和会州一带吐蕃人运输粮食之后闲置的牛,提议将库藏的十八万匹丝帛染色,通过党项人卖给吐蕃,换来六万多头牛,再配上农用器具与麦种,分赐边疆一带的军镇由戍卒耕种,约定来年加倍偿还种子,政府加价收买余粮,如是,“戍卒获利,耕者浸多”。粮食供过于求,“其价必贱”。

李泌上述意见,得到了唐德宗的支持和赞赏。

因为当时对唐威胁最大的是吐蕃,李泌力说德宗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使吐蕃孤立无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唐德宗最不容易过的就是这一道坎,他将前任可汗与现任可汗做的事混为一谈,将于唐有功者视作于唐有罪,认为北和回纥,就对不起当年死去的将士。为此,李泌多次与唐德宗谈论此事,最终予以说服,从而改变了周边环境的整个格局,也解决了边军缺乏马匹的问题。

公元789年,李泌去世。

为李泌辩

司马光对李泌作了这样评说:“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但翻开《资治通鉴》,并未发现李泌“好谈神仙诡诞”的例证,恰恰相反,李泌不言“神仙诡诞”。

这里仅举一例:咸阳有人上言,说他看到秦代名将白起,还说白起请陛下准他“捍御西陲”,唐德宗以为白起显灵了,竟“欲于京城立庙,赠司徒”,李泌对此直谏:“臣闻‘国将兴,听于人。’今将帅立功而陛下褒赏白起,臣恐边臣解体矣!若立庙京城,盛为祈祷,流闻四方,将长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