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6 16: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建光

 

五 夫 友 道

张建光

朱松与朱熹父子塑像.jpg

朱松与朱熹塑像

 

公元1143年3月24日,朱松病重不治。弥留之际,修书给崇安五夫里奉祠在家的刘子翚,郑重地将身后事托付,同时对年仅14岁的朱熹说:“籍溪胡原仲(胡宪)、白水刘致中(刘勉之)、屏山刘彦冲(刘子翚),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刘子翚闻讯赶来,朱松要朱熹拜刘子翚为义父,跟随他到五夫生活、学习。从此,朱熹与武夷山结下琴书五十载的缘分。

胡原仲、刘致中、刘子翚,被称为“武夷三先生”。他们不负朋友之托,为朱家孤儿寡母的生活作了精心安排。刘子翚给刘勉之的信中写道:“于绯溪得屋五间,器用完备,又于七仓前得地,可以树,有圃可蔬,有池可鱼,朱家人口不多,可以居。”若干年后,朱子在《怀潭溪旧居》中吟道:“忆住潭溪四十年,好峰无数列窗前。虽非水抱山环地,却是冬暖夏冷天。绕舍扶疏千个竹,傍崖寒冽一泓泉。谁教失计冬迁谬,备卧西窗日满川。”相比生活,“武夷三先生”更注重朱熹学业的精进和人格养成,将朱熹收归自己的私塾学习。生性聪颖的朱熹勤奋攻读,连近在咫尺的兴贤街都很少涉足。他在诗中这样描写当时读书生涯:“卜居屏山下,俯仰三十秋。纵然村墟近,未惬心期幽。”还说,“某自十六七岁时,下工夫读书。彼时四旁皆无津涯,只自恁地硬著力去做。至今日虽不足道,但当时也是吃了多少辛苦读书。”“某年十七八时,读《中庸》《大学》,每早起须诵十遍。”朱熹接受了正规全面的儒家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从法帖临摹到经书钻读,一方面为科举入仕攻读词章,一方面为入“圣贤气象”而潜心钻研儒家经典。“武夷三先生”大都是理学开门宗师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不仅倾其所能、呕心沥血为朱熹传道授业,而且给了他健康身心和幸福人生。刘子翚为朱熹取字“元晦”,并明其义为“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朱熹认为元晦境界很难做到,谦虚自称“仲晦”。刘子翚病重时,不忘把“不远复”作“三字符”传授给朱熹,让他注重道德修养,克己复礼。朱熹一生牢记老师教诲,将多处书斋称为“复斋”,门上写的对联是“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上联取自父亲的字,指遵照严父的教导,慎独修身;下联意自先生的教导,要谨守严师之遗训,善自韬晦。刘勉之还将其女刘清四许配给朱熹,让其有了家庭的温暖港湾。在五夫学习期间,朱熹还结识了一批“武夷三先生”的弟子和慕名前来授业的优秀学子,共同志向情趣和生活,让他们成了莫逆之交。后来,他们中不少俊杰出相入第,为朱熹的思想确立和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

武夷山朱熹塑像.jpg

武夷山朱熹塑像

“武夷三先生”的苦心和努力终于让朱熹修成正果。公元1147年,朱熹以建阳籍贯参加乡试,从300多名考生中拔得头筹,高中乡贡,次年赴临安参加省试,经过礼部诗赋、经文等论文三场考试后,又到集英殿接受殿试,以第五甲第九十名的成绩赐同进士出身。公元1151年春,朱熹又到朝廷参加殿试,被授予左迪功郎,外放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主簿,二年后到任。从此踏上了不平凡的仕途。

徜徉屏山之下潭溪之上,面对朱松托孤的成功,笔者深感当时他所做的决定的不易。以常规论,首先当是回归家乡。朱松父子对祖籍江西婺源一往情深,朱松的岳父在徽州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且老丈人早前就催女婿返乡回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松托孤给他好友——“武夷三先生”。不难看出:“武夷三先生”和朱熹父亲朱松生前结下的友情如同兄弟般牢不可破。这种纯真的朋友情谊,是建筑在志同道合基础之上的,叫“朋友之道”,即友道。

友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尤其重视。中国古代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朋友是其中重要一伦。孔子设想的理想社会,可以简单概括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曾子所谓的“每日三省吾身”,其中重要一省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孟子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并将孔子的“仁、义、礼”扩充为“仁、义、礼、智”,汉代的董仲舒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纲”和“五常”。友道也就成为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成为封建社会的伦理基础。《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二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人认为,道德修养,知识学习,除了自身努力外,还要与朋友交流探讨才能进步。

西方谚语云:“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中国人则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

两者都反映出:人之为人,没有交往和友谊是不可想象的。

友道是道之道。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道义相交。朱熹的父亲朱松与三先生同朝为官,志向相投,遭遇相同,虽两度入朝,但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也遭秦桧迫害。朱熹与刘子翚的后代和其他同窗好友也是如此。时任国子学录的魏掞之因为谈论曾觌被罢职。朱熹一气之下也辞官不任枢密院编修。

 友道是信之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朱子强调:“交朋友,贵乎信也。”信是交友的关键,也是为友之本。朱子对孔子以马车为例论述“人不可无信”十分认可,“车与牛马本两物。以輗軏交乎其间,则物我一致矣,而引重致远,无所不至焉。物与未合,亦二物,以信行于其间,则物我一致矣。夫然后行。”信,成为物我有机统一的桥梁,朱子还以“仁、义、礼、智、信”五德之间关系论证,指出:信,是其它四德的核心和基础。武夷先生们当年践行的真正的信道。

友道是诚之道。“诚者,天之道也;诚是者,人之道也。”朱子不仅把诚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而且认为“诚意者,自修之首也。”诚意作为八条目“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去世前三天,他还在修改《大学章句》之诚意章的原因所在。人们一般都把诚信连用,看作是同等含义,即“真实无妄”。但在朱子那里,诚是“天之道”,信是“人之道”。“诚是自然底实,信是做人底实”,信是对诚的追求,实现诚信之德也就达到了天人合一。朱子说:“有一毫见得与天理不相合,便于诚有一毫未至。”五夫友道也是忠于这个诚。

友道至高无上。真正的朋友不是“酒肉之交”“利害之交”,不会“巧言、令色、足恭”,不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它可以超越年龄、职业、地位,甚至生死,甚至国界。1977年,人类向外太空发射了一个特殊的飞行物“旅行者一号”,向外星人介绍地球人类,介绍中国的便是古琴曲《高山流水》。“这就是说,我们把尚未谋面的外星人,当作了‘可能的钟子期’。”希望友道能够道行天下,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