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15: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强项令”董宣

楚   欣

董宣2.jpg

硬脖子董宣

“强项”——硬脖子,形容被称呼者凡事不轻易俯首低头,含有对其顽强精神的赞赏。东汉初年的官员董宣,曾被光武皇帝称为“强项令”。此人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酷吏,《后汉书·酷吏列传》对他有过专门的介绍。

“酷吏”,乍看起来似乎是个负面之词。其实不然。酷吏指的是执法非常严酷的官吏,并不涉及政治品质,应属于中性词汇。现实中的酷吏,千差万别,很不一样。既有为非作歹、十恶不赦的恶棍,如盛唐武则天时代的周兴、来俊臣;也有忠心耿耿、替老百姓造福的好人,如北魏年间的郦道元(也是伟大的水利专家,其所著的《水经注》流传至今)。正如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篇末所指出:酷吏,“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

为什么会出现酷吏?范晔在《后汉书·酷吏列传》的篇前有一段议论。他认为,“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闾里,且宰守旷远,户口殷大,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肆情刚烈”,“至于重文横入,为穷怒之所迁及者,亦何可胜言。故乃积骸满藊,漂血十里”。“若其揣挫强伤,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自中兴以后,科网稍密,吏人之严害者,方于前世省矣。而阉人亲娅,侵虐天下,致使阳球磔王甫之尸,张俭剖曹节之墓。若此之类,虽厌快众愤,亦云酷矣!”意思是,汉代承袭战国之后,那些横行乡里、欺压残害老百姓的为非作歹者还是很多,他们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祸害。为了震慑这些坏家伙,官吏执法时力度很大,十分严酷,乃至于滥杀也置之不顾。这种现象到了刘秀(东汉光武帝)掌权后,因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少了一些 。然而,宦官外戚暴虐天下的情况,依然存在。为了平民愤,一些官吏在执法过程中操之过猛的现象还是常有,他们即被视为酷吏。

《后汉书·酷吏列传》介绍了七个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董宣。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县(故址在今河南杞县南)人。起初被司徒侯霸(光武帝的尚书令)召用,因表现突出,多次被提拔,担任北海相。就职后,他让望族公孙丹出任五官掾。公孙丹当时兴建新宅,请风水先生前来察看。风水先生前后左右审视了一番,觉得此宅有凶象,住进去会死人。公孙丹听了,就叫儿子到路上随便抓个行人杀掉,然后将尸体搁在宅内,以抵消可能出现的灾祸。光天化日之下,如此公然地残害无辜者,实在是太出格了。董宣知道后非常恼怒,立刻将公孙丹抓起来处死。公孙丹的家族在当地很有势力,看到自己的头头被杀,无法忍受,竟不问青红皂白,纠集了30多人,拿着武器到府前鸣冤哭喊,大闹一场。董宣见状,不仅没有退让,还因此记起公孙丹之前跟随过王莽的事,认为这些族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可能曾与海上的盗贼相勾结,于是新账老账一起算,干脆把这帮人都关进剧县的监狱,并派手下负责文书的佐吏水丘岑将他们统统杀掉。

    青州府尹对董宣杀人太滥很有意见,当即上书朝廷告发他,并拷问水丘岑。董宣被传唤到庭受审,判了死刑。这样的重判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恐怖的。董宣却不在乎,他与平常一样,起早摸黑读书,吟诗唱歌。到了即将行刑的那天,官吏拿来吃的喝的让他享用,以表示“辞生”。董宣断然拒食,并大声说道:我董宣一生从来不曾吃过别人的东西,何况就要死了,还吃什么!说罢,仰首坐上囚车就走。当天一同受刑的有九个,按次序该轮到董宣了。此时人们发现,刑场外有一匹马快速赶到,原来是光武帝特派侍从前来赦免董宣死罪的。大难不死的董宣回到监狱,侍从问他为什么要滥杀无辜,董宣对事情的经过一一作了回顾,并说水丘岑的所作所为都是受了他的指示,责任在他,自己情愿以死换取水丘岑的性命。侍从将情况报告给朝廷,光武帝觉得董宣的做法虽然过火,但情有可原,当即下了诏书,免除董宣死罪,把他降为怀县县令,同时指示青州府,不要再审理水丘岑了。水丘岑后来升任司隶校尉。

    那时,大贼夏喜等在江夏郡一带作乱,危害老百姓。朝廷认为董宣有胆有识,可以重用,便任命他为江夏太守。董宣到郡后,针对夏喜等人颁发布告,严正声明:朝廷因为我能够擒拿奸贼,所以让我出任太守。如今我在郡界统领军队,檄文到时,希望曾经为贼所用的人都要认真考虑,看清形势,想一想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些为非作乱者要识时务,赶快归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果然,看到布告后的夏喜等人非常害怕,降的降,跑的跑,如鸟兽般地散去。

不久,董宣被任命为洛阳令。洛阳是东汉的首都,住着众多的皇亲国戚和高官富豪,管理起来非常不容易。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刘黄就是一位很难对付的权贵。

这位公主,依仗自己是当朝皇上的姐姐,骄奢富侈,胡作非为,谁也不敢得罪她。当时,公主有个奴仆大白天杀人,事后躲在府里不出来,衙门拿他没办法。有一天,公主外出,这个奴仆奉命跟陪。消息传到董宣那里,他就带着一帮府役提早赶在公主必经之地的夏门亭等候。公主的车子一到,董宣就将其拦住,手里拿着刀在地上比划,大声数说公主的不是,并让手下的府役将那个家奴拉下车打死。一贯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的湖阳公主,看到自己手下的人被处死,非常恼怒,但又奈何不得,只能气呼呼地回到宫中向光武帝告状,说董宣如何欺侮她。光武帝听了也很生气,当即召来董宣,吩咐内侍用棍棒打他,替公主消气。董宣叩头说:请先别打,让我说一句话再打死也不迟。光武帝问:事到如今,你还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道德圣明,大汉得以中兴。现在却放纵公主的奴仆杀害平民百姓,这样下去,还能治理天下吗?臣不需要您下令杖击,就让我自杀吧。说完,伸头向柱子撞去,满脸流血。此时的光武帝,觉得董宣的话有道理,不能对他治罪,但又碍于姐姐的面子,就指示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向公主道个歉就算完事。董宣不肯,光武帝便让小太监强行按他的头,董宣却用两只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太监向光武帝报告:回禀陛下,这人的脖子太硬了,摁不下去。光武帝笑了:那就让这个硬脖子(强项)的人下去吧!公主听了很不高兴,气呼呼地对皇上说:文叔(汉光武的名字),你做百姓时,敢作敢为,即便是藏匿逃亡者或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上门来抓。现在你做了天子,威权无比,却不敢用于一个府令,真是让人不可理解。光武帝笑道,“天子不与白衣同”,意思是,当皇帝的人,自然跟普通百姓不一样啰。接着,把董宣放了,还赏给他30万钱。董宣受赏后,将钱全部分给下面的同事。

董宣敢于挑战湖阳公主,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威震朝野。那些犯法者对他无不畏惧,京城里的人甚至称他为“卧虎”(即躺着的、随时都可能发威的老虎)。有的还唱道:“枹鼓不响董少平”。意思是,董宣为官清正,再也没有人击鼓喊冤了。

董宣当洛阳令长达5年,74岁时于任上去世。光武帝下诏书派人前往探视丧事。使者看到的是用粗布被子盖着董宣的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徒四壁,仅有几斛大麦、一部破旧的车子。回去向光武帝如实汇报,光武帝听后非常伤感,他深为自责:“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为了安抚其后人,他根据董宣生前曾任二千石官员的职位,决定赐给艾绶,以大夫的礼仪下葬,又授其子董并为郎中。董并后来做到了齐国的宰相。

通过以上简要介绍,人们可以看到,董宣作为一名“酷吏”,在执法过程中虽然也有不当、过火的时候(如不加分别地将公孙丹的30多个闹事族人统统杀掉),但总的说来,他不畏强权,敢于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精神,以及清正廉洁的品德,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当中,确实难能可贵。按司马迁的说法,他的许多行为“足以为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