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09: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卢美松



·“卢馆长序跋系列”专题·

 

楼建龙《福建古驿道》荐言

 

 

《福建古驿道》一书,第一次在福建全域范围内,通过全面的考古调查和细致的史志征引,并在考察摄影的基础上编辑成书,因而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它填补了福建古代驿道和乡村道路调查、记录的空白,为古代驿馆铺递乃至桥渡码头立传存照,因而具有开创的意义和存史的价值。

福建素称“东南山国”,其登陟之难有“蜀道无以过”之叹。古代行者视为畏途,今日履及更觉艰辛。本书作者迎难而上,合力挑战险阻,穷年跋涉山川,最终献给读者以丰厚的成果。该书以简约的四章,详细地介绍了福建省域范围内诸多驿道形成的历史,详述它们对于福建地区经济开发、政治教化、军事攻防、人员往来、文化交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作者精心谋划,条分缕析地展示并说明福建岭道山路开发的历史过程。首先,用大量篇幅记述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并刊山奠川的劳绩,为全书的内容记叙奠定基础。其次,有重点地介绍各地关隘寨堡建筑的历史过程,以及伴随着它们而兴起的驿馆铺递、庵塘亭汛乃至渡口码头、桥梁井塔等设施。说明驿站之设不仅为官府“置邮传命”之必须,也是行旅往来之所便,更是商贸沟通之通途。由此实现了福建山货水产的交流,游宦举子的奔竞,商贾旅客的络绎往来。

作者精心记录了设险守固的关隘、迎来送往的驿站,既有匆促的过客,也有寂寞的戍卒。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描绘闽中山川的壮丽奇崛的同时,也不忘讲述随处可见的精彩民俗、虔诚信仰、文人诗赋与“非遗”传承,从深山虚谷的宁静中,传达出声色俱美的动态。

该书注意行文通俗优美,利于读者阅览,具有可读性强的特点。同时,采用大量实拍的图照,紧密配合正文叙述,真正达到以图辅文的目的,而且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该书的一大特点。

最后,作者以细腻的手笔抒写闽道人文的丰富内容,从沿途经由的城邑村庄中搜罗故事传说,从山道岭路近旁的摩崖碑刻中寻觅历史的记忆。这样,本书所展示与传布的就不仅仅是冷峻的山林与古道站驿,而且有饱满的历史内容与温暖的人文气息。一书三年成,存史千秋后。我们庆幸,省内有这样一支团队,不畏高山大川,不避艰难险阻,深入今已人迹罕至之区,寻幽探险,拍摄记录,为我们挖掘山林瑰宝,展示出人所罕见的山形水势、地貌植被;更为我们介绍地区开发、人事沧桑与社会变迁的历史。“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们嗟伤往事的时代已经过去,歌言新生的时节正在当今。愿我们的考古和历史学者,我们的作家,都能书写出像本书一样具有高度存史价值和图文并茂的名山之作,以飨今人而传后学。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本人同意推荐《福建古驿道》参加图书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