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治绩彪炳千秋 忠惠荣名光耀万代
——在《七闽人师阮弥之》新书发布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
俞 杰
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由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和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阮氏委员会联合编纂的《七闽人师阮弥之》正式出版面世了。该书研究了阮氏源流、阮弥之家世、阮弥之入闽及治绩、身后哀荣及其文化遗产等,堪称首部研究阮弥之的专著。
新书发布座谈会
关于阮弥之的行状,《福建通志·名宦传》有载:“(南朝宋)阮弥之,江左人。元嘉中为昌国太守(昌国郡即晋安郡改名)。昌国初为蛮地,俗不知学,弥之教稼穑,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嚣。平洞夷海寇之乱。有鹤常栖与衙宇,人以为祥。文帝遣散骑常侍袁渝至昌国观察吏治。渝数称仁声惠政,上欲召用。后闻上杀檀道济,叹曰:‘社稷之臣也,使我在左右,必不使上有此失也。’竟以忧卒,谥忠惠。郡人神而祠之。”从传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阮弥之任昌国太守,教稼穑,兴学校,平洞夷海寇,治绩卓著,死后谥号忠惠,郡人建祠祀之。《福建通志·风俗志》有载·“晋永嘉中,衣冠多趋闽。自是畏乱,无复仕者。唐神龙中,州人薛令之始登上第。产惧薄以勤羡,用喜啬以实华。自晋、宋文雅以来,教化丕变,家庠序而人诗书,君子外鲁内文,小人谨事畏法,民以鱼盐为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南朝永嘉中,中原士族大量入闽,使得被称为“南蛮”的福建民风教化丕变。出身中原士族的阮弥之,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入闽后劝农兴学,教化百姓,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新书发布座谈会
阮姓是华夏民族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可追溯至上古时期,早期其先人生活在秦岭西段一带。阮姓受封食邑于夏,经过长期发展,部分先人开始向外迁移,有不少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他们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学的阮氏家风与家族文化。在朝代更迭中,阮氏族人始终保持着“忠贞弘毅”的家族传统和“淡泊名利,坚贞不屈”的凛然正气。阮弥之作为阮氏族人的优秀代表,在昌国郡守任上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如书中所述,其在任期间的事迹主要有:教民稼穑,垦荒屯粮;兴办学校,延师教学;端正士习,移风易俗;招岛安民,化育夷越;绥靖闽疆,郡邑井然,闽中因之大治。正因为如此,“闽人食其德,立祠祀之”,并“塑像奉以为神”,在乌山南麓学社原址建庙,郡人奉匾曰“七闽人师”,足见百姓对这位“闽中文教始祖”的评价和礼敬。
新书发布座谈会
在现存史籍中,关于阮弥之的资料十分匮乏。主编团队不畏困难,多方搜寻,集腋成裘,终于完成了这项艰难的工作,值得我们敬佩。本书的出版,意义重大。
一是弘扬廉政文化。阮弥之是一位堪称廉洁奉公的清官、好官,他立志为公,政事不怠,推行教育,发展农事。这和南朝刘宋时期重视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有关,地方官吏在江南开发和经济发展大潮中,以廉洁奉公的精神、勤政爱民的行为,执行朝廷颁布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为后代树立了“循吏、良吏”的楷模。阮弥之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楷模。
二是开创了阮弥之文化研究的先河。本书共设七章,详细记载了阮弥之家世、阮弥之入闽、身后哀荣、文化遗产、阮姓名贤、谱序匾联、文章选辑。让读者对阮弥之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感受弥之文化的特殊魅力。
三是推动阮弥之研究和阮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七闽人师”“闽瓯师表”文化深入福建,光耀“一带一路”。福建阮弥之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底蕴,阮弥之是福建省推广文化教育而被载入史册的第一人,堪称“文化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新时代打造“七闽人师”“闽瓯师表”文化品牌,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的具体体现。
(原载于《炎黄纵横》杂志2024年第3期,作者为中国地方志专家库专家、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原一级巡视员、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