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65.李光缙与《景璧集》
李光缙是明代嘉靖至天启年间福建著名的学者,因屡次会试不第,遂绝仕途,潜心钻研经史,以讲学授徒为业,其学养卓识,名动一时。生平著述甚丰,尤以《景璧集》扬名文坛。它集中体现李光缙独树一帜的重商思想,敢于为商贾阶层树碑立传,为商人歌功颂德,提出“儒者为商”的观念,颠覆了重农抑商的传统价值观,深刻反映当时闽南地区以安平商人为代表的崇商善贾、不耻言利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价值观,是一部研究明代闽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景璧集》还收录许多相当有价值的地方经济史料和史实,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深受学术界重视。
《景璧集》十九卷,(明)李光缙撰
李光缙(1549—1623),字宗谦,号衷一,人称衷一先生。福建晋江人。父李仁,明嘉靖年间举人,官至户部主事。李光缙4岁时,父殁,家道中落,与母相依为命。自幼聪敏,寓目成诵,举笔成章,闳览博物,善古文词。19岁为诸生,曾师事著名学者苏濬。苏濬深以为傲,谓“异日必成大儒”。(《( 同治)泉州府志》卷四十四《李光缙传》)万历十三年(1585),举福建乡试第一。后屡困会试,遂决意不仕,怡然自得。日研经史及朝章民隐,拥书万卷。居家讲学,授徒甚众。其弟子多取科第,众服其卓识,敬其养深力厚,一时名噪闽南。有人劝他走仕途之道,皆正色拒之。独潜心钻研大业,取四书易传玩索讨论。明天启三年(1623)卒,年七十五岁,辞世前十日,还以“文之不用,道之不行,不处不去,总以成仁”(《景璧集》卷十九《自铭》)为铭授予其子。后郡人请祀学宫。
李光缙生平著述甚多,主要有:《景璧集》《四书要旨》《四书指南》《四书臆说》《四书千百年眼》《易学潜解》《中庸臆说》《南华肤解》《读史偶见》《苏文抄评》《杜诗注解》《独照醒言》《刻李衷一先生清源洞文集》等十余种,另对《史记评林》、《补史记》进行过增补。其治学严谨,文词精微通达。《( 同治)泉州府志》卷四十四《李光缙传》说:“文章悉呕心而出,不轻下一语”。方应祥《李衷一先生文集·旧序》则云:“记序诸体之文,醲厚流丽,毕发而无所底滞,旁通百应而浩然”。许豸《李衷一先生文集·序》甚至评曰:“名位不足动人,其书世远必传”。
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历来是中国古代历朝正统的儒家文化价值观。而李光缙生活的闽南地区,地处东南沿海有通海之便利,“以海为田”的闽南人历来有“恬波涛而轻生死”的豪迈性格,社会风气自古崇商善贾,不耻言利。早在宋元时期,上至巨商大贾,下至市井百姓,把商业贸易视为获利的生计方式,海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当时泉州工商繁荣,万商云集,被誉为“梯航万国”“市井十洲人”的国际商贸中心。早在宋代,刘克庄就有诗云:“闽人务农亦知书,若不耕樵必业儒。唯有桐城南廓外,朝为原宪慕陶朱。”(《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十《泉州南廓二首》)重实求利,便成为这一时期闽南典型商业社会民众认同的文化价值观。明中后期,随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陆续东来,占据了南洋诸国,开辟了远东和欧洲的直接贸易,迎来了“大帆船贸易” 时代,促进了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同时也为闽南人民带来出海贸易和谋生生活的大好机遇。闽南一带重商趋利的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经商的现象更加普遍,民间海上贸易极盛。以安平商人为代表的泉州民间商人,在东南亚和沿海一带商业贸易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如《安海志》卷十二《海港》云:“安平人尚贾,十家而七,以贾为业。即农、儒、童、妇,亦皆能贾。”不仅如此,重商的风气还影响了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官僚士绅阶层,弃儒经商求富之风亦烈。明人何乔远《闽书》卷三十八《风俗》也载:“学不第则去之,习文法吏事,不则行贾于四方矣,以其财饶他邑。”因此,在闽南仕宦之途不再是士子们唯一的选择了。这种观念同样也深刻反映到思想界,被统治者视为异端人物的大思想家李贽极力批判重农抑商的传统价值观,反对轻贱商人的观点。还有王慎中、张燮等仕宦名流,也主张开放海上贸易,重视工商,李光缙也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虽然他本人不涉商海,生活亦勤俭。但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其伯兄又是安平商界颇有名气的商人,受其商贾家庭氛围的影响,与当地的商贾阶层往来甚频。因此,从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认识中,李光缙形成他独树一帜的重商思想。曾言称:“他人谱讳言贫,余不讳言贫。亦讳言贾,余不讳言贾。……人世起家,自读书下,用贫求富而仁义附,诚莫如贾。”(《景璧集》卷六《儒林李氏族谱·序》)为商贾阶层正名,为他们树碑立传。推崇商业价值,探讨商业活动中的社会伦理。提出“儒者为商”的观念,认为:“士君子不居朝廷,必游市肆,此非盖贫贱而厌仁义,良亦欲有所行其志焉。”(《景璧集》卷十八《祭曾友泉文》)商人的形象不再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代表,而是勇于在商海拼搏,既“谙扶桑之上下,又通华夷之情”(《景璧集》卷三《寓西兄伯寿叙》)的奇大夫。李光缙的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著作《景璧集》里。
《景璧集》十九卷,成书于明崇祯年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文集,也是一部研究明代闽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李光缙为之取“景璧”之名,与天文星宿寓意有关。他认为“北方七宿,璧为文明,掌天上图书之府。内阶六星,在文昌北、北斗魁之前,景见于璧。”“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则景璧是也。”(《景璧集》卷九《重修天阶景璧楼记》)是书首有明崇祯十年许豸《序》、方应祥《旧序》两篇。正文共收录文章623篇。其中:卷一,赠序29篇;卷二至卷四,寿序69篇;卷五至卷六,文序68篇;卷七,制义、序67篇;卷八至卷九,碑记53篇;卷十,说、议、论、试论、策等39篇;卷十一,赞、题跋、疏、启、书等89篇;卷十二至十四,传63篇;卷十五,行状14篇;卷十六至十七,誌铭46篇;卷十八,祭文47篇;卷十九,杂著39篇。其中序、碑记、传、行状、誌铭所占比例最大,也最具有史料价值。
该书涉及商人、商人妇以及记载商业活动的序、记、传就多达数十篇。其中《寓西兄伯寿序》《史母沈孺人寿序》《处士陈斗岩公传》《钱峯洪公传》《梅峯郑季公先生传》《二烈传》《柯烈妇传》《祭曾友泉文》《却西番记》等文章,较为详细记述了以安平商人为代表的泉州商人从事航海商业活动,勇于开拓东南亚贸易市场的史实,描绘他们如何转贩为业从贫致富、从小贾至中贾再至大贾的资本积累过程,以及他们海洋性的人文性格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如卷三《寓西兄伯寿序》,就记述了其兄伯李寓西发家的经历,“年十二遂从人入粤……粤人贾者附之织,赢薄贷用是致赀时为下贾。已徙南澳,与夷人市,能夷言,收息倍于他氏,故益饶为中贾。吕宋澳开募中国人市鲜应者,兄伯遂身之大海外而趋利,其后安平人効之,为上贾。”(《景璧集》卷三《寓西兄伯寿叙》)卷十三《钱峯洪公传》,则生动描绘了本邑洪钱峯从“贫无立锥之地之处寄食于兄”、“初至时风餐露处,袖无半铜,市人无识公者”奋斗到“环市之富族巨姓无不从宾礼公,延为上座矣”(《景璧集》卷十三《钱峯洪公传》)的人生经历。李光缙虽大肆为商人歌功颂德,对他们有胆有识“梯山航海以趋外夷之利”(《景璧集》卷十八《祭曾友泉文》)的商业活动和社会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并非赞同商人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相反他对官商勾结、逐利于市的社会阴暗面有一定清醒的认识。然而,他坚信“行贾间之有贤人”,(《景璧集》卷三《寓西兄伯寿叙》)竭力赞扬那些“用本守末,以文持武,智能权变,勇能决断,仁能取予,疆能有所守,乃其倾赀延士设财役贫”(《景璧集》卷十八《祭曾友泉文》)有儒侠之风的儒商。譬如曾友泉、洪钱峯等,“豪侠有大志,轻财喜施,从贫已然及富,好行其德,振人急益甚。”(《景璧集》卷十三《钱峯洪公传》)又如“隐儒贾间者”的郑季公,“善于完物明于积著”为“当世之贤人”,“虽游于贾人乎,所至与贤大夫结治布衣交倾”,“为人朴愿惇厚,奉二亲孝与人信...性不喜芬华,食无重肉,衣无袭綵,行不张葢,施德于乡”,(《景璧集》卷十三《梅峯郑季公先生传》)充分展示他们仁义君子美好的一面。
另一方面,以农为本思想在几千年来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中依然占主导地位,李光缙同样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对民以农为本的问题在《景璧集》中亦有所论述。“周家以农立国,汉以孝弟力田,举官冷商贾,无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所以重农而贱末也。”(《景璧集》卷三《寓西兄伯寿叙》)他认为:“民农则朴,无关智而仰机利,民农则重,无走骛而任地着,民农则复其产,无涉险而凌风波。用贫求富,农不如贾,积德累行,贾不如农。”(《景璧集》卷三《寓西兄伯寿叙》)并真实反映了一些商贾人家,最终回归向往的田园生活情景。“故兄伯輓年税驾于贾而息肩于农,筑庐田间,锄云耕月,笠雨簑风,釀禾而醉,饭稻而饱。徐徐陶陶,春秋不知,荣枯不问……”。( 《景璧集》卷三《寓西兄伯寿叙》)
李光缙不仅广为士商阶层、贫民布衣立传,难能可贵还为商人妇、节妇烈女留一席之地。在他的笔下,不乏赞誉那些成为整个家族坚强后盾、又贤惠之极的女中名流,敢于肯定她们的社会作用。当丈夫“近者岁一归,远者数岁始归,过邑不入门,以异域为家”(《景璧集》卷四《史母沈孺人寿序》)忙于生计时,她们不但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米盐户役筦鑰之事皆委棅,而且能文能诵,课子督导,教子有方,对丈夫收入不问有无多寡,一心一意节缩佐之,素衣浣服,蓝缕如初。真“可谓知轩轾矣。”(《景璧集》卷四《史母沈孺人寿序》)当然,李光缙对妇女还是秉持传统保守的观念,对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思想持赞同观点。如《二烈传》《柯烈妇传》,就是描绘安平人贾于海外至吕宋,岁夷酉发难之变,英娘姑嫂闻讯自缢,以烈妇旌表乡里一事。另外,《史烈妇议》《孙烈女议》《叶氏双节事》《王节妇李氏事》《读三节传》《读郭氏九节传》《王氏贞烈事》等诸篇,也是议论妇道、表彰贞烈事迹。
李光缙工于制义,志在经世,以经义制举文章,名满寓内,凡经学家皆宗仪之。晋江许豸称其文章:“古色苍然,一似周秦间法物。”(《景璧集》许豸《李衷一先生文集·序》)方应祥赞其“是所谓盛世之文。”(《景璧集》方应祥《李衷一先生文集旧序》)该书卷七收录不少他的制义文章,《昭代诸元折衷》就是对明朝当时各名家文章进行概括精到的点评,其中不乏精辟论述。
李光缙的文学思想并不保守,他提倡文章应气神兼备。如卷九《游清源记》等篇绘景抒翰,镕古铸今,读之淋漓畅致,神明曠然。该书还收录许多地方经济史料和史实,如《庄赠公清丈清源山畝功德记》《浦城梅氏义田记》,分别记载清源山茶赋和土地兼并、以及乡村设置义田的缘由。《重建北新关题名碑记》则记述了当时朝廷设税课局收取商税的情形以及商人苦税重的烦忧。《欲西番记》则详细记述万历年间荷兰人船至大海外旁属国吕宋等,与华人交易通商的情况。漳泉商人潘秀与荷兰酋长韦麻郎相善,欲请求开市通商而不得请,而韦麻郎率舰船占领澎湖岛以求市,我方沈有容将军以雪夜过澎湖山外,驱逐外侵,声名大振的历史史实。《中丞徐公去思碑》还记载有关岛夷兵讨东南,议增置战舰水军,帑金以数万计,东南民力不堪承受等之事。《邑尉王实斋君弭盗安民碑》叙说了永春颜叔齐起义的经过。这些史料均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行世的《景璧集》仅有明崇祯十年(1637)刻本,流传甚少。国内仅泉州市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三家珍藏,海外只有日本内阁文库、前田育德会、公文书馆珍藏。1996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了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主编《福建丛书》第一辑之五收录的《景璧集》,即以此版本影印。201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的《八闽文献丛刊》收入了曾祥波点校的《景璧集》,颇便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