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8:3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宝川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54.叶向高与《苍霞草全集

 


晚明时期,神宗怠政,宫府隔绝,国家机构,几趋瘫痪;熹宗昏庸,权移宦官,群奸扰攘,税使横行;内乱四起,百姓流离;边患频仍,兵弱缺饷。明廷统治已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况。叶向高在这种的历史背景下,两入中枢,独相七年,首辅四载,竭诚尽忠,力图补救,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明朝的灭亡。叶向高在数十年的仕宦生活中,又勤于著述。传世的《苍霞草全集》详细记录了所参与的朝政大事、时局要闻,以及为官的经历和感受,直接反映了晚明历史的诸多层面。同时,也可考见叶向高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等等。叶向高虽不以文学名世,但他大部分的文章,议论鞭辟入里,叙事明白洞达;所吟多清新雄瞻,和雅有节,冲郎高华,洗净俗体。

 

《苍霞草全集》一百十八卷,(明)叶向高著。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明万历七年(1579)举于乡。十一年(1583)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转南京国子监司业。二十五年(1597),以左春坊左中允典试南京。次年(1598),召为左庶子,充东宫侍班官。二十七年(1599),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二十九年(1601),转吏部,复摄户、礼二部事。三十五年(1607),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中枢,与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并命。不久,慎行谢世,锡爵辞不出,首辅朱庚又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四十二年(1614)八月,以时事不可为,致仕归里。

泰昌元年(1620),特诏向高还朝。起于家,未至,熹宗立。再遣行人促之。天启元年(1621)十月,还朝,复入阁,命为首辅。是时,魏阉专政,国事疮痍,阁权旁落,政局黑暗。向高无法作为,遂绝意政治,于天启四年(1624)秋,再次致仕归里。七年(1627)八月卒于家,享年六十九。崇祯元年(1628),赠太师,谥文忠。

众所周知,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当是时,神宗怠政,宫府隔绝,国家机构,几趋瘫痪;熹宗昏庸,权移宦官,群奸扰攘,百佞森立。因此,矿监税使,横行天下;内府金银山积,政府财政竭蹶;内乱四起,百姓流离,边患频仍,兵弱缺饷;明朝的统治已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况了。叶向高在这种的历史背景下,两入中枢,独相七年,首辅四载,其形势之复杂,任务之艰难,不言而喻矣。

叶向高仕宦期间,竭诚尽忠,力图补救。虽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明王朝灭亡的命运,但他的所做所为,对缓解社会危机和相对改善晚明政局极度黑暗的些许清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对延缓明朝灭亡的速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他是晚明政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其政治行为实系晚明政治之窍要。

叶向高在数十年的仕宦生活中,勤于著述,详细记载了自己所参与的朝政大事、时局要闻,以及为官的经历和感受,直接反映了晚明历史的诸多层面。清朝建立以后,把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控制,作为其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于是屡行文字狱。尤其是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时,寓禁于征,对所谓有碍清朝统治的典籍,大肆禁毁。由于叶向高历官万历至天启朝,边患即以辽东、西北为重,其奏疏及其它著述涉及辽事等颇多,均在严禁之列,因此流传至今者,均属罕见。叶向高虽有类似全集的著作行世,然无统一完整之版本,而诸家书目对其著录的版本、卷帙等情况,也颇混乱不一,难窥原有面目。

《苍霞草全集》一百十八卷,包含《苍霞草》、《苍霞续草》、《苍霞余草》、《苍霞诗草》、《后纶扉尺牍》、《纶扉奏草》、《续纶扉奏草》等所谓“七草”。诸家著录,或以“苍霞七草”等书名一并著录,或题为《叶向高全集》,也有称《叶台山全集》的。具体为:

1、《苍霞草》二十卷(一作:十二卷)。卷一,论;卷二,议、解、评;卷三,颂、赋、辞;卷四至卷九,序;卷十至卷十一,记;卷十二,疏、檄、书;卷十三,行状、神道碑、墓表;卷十四,传;卷十五,家谱;卷十六至卷十七,圹志、墓志铭;卷十八,赞、祭文;卷十九至卷二十,考。该草有郭正域、顾起元、董应举诸序及叶向高自叙。叶向高自叙其成书缘由曰:“世亦无名余文者,独江夏郭美命酷相慕好。每奏一篇,未尝不称善。美命教南雍,而余来二秩宗。清署悠闲,各裒其生平所作相质定。客有梓美命文者,因及余。余不欲出,而美命固强之。然中常不自得也。又更数岁,复成百余篇,考功  李徐君,北海董君暨诸同曹,请梓之署中。余益逊谢。然念业已布矣,何靳比?乃取旧刻,汰其十之三,益近作十之四,合刻焉”。“题曰苍霞,则余乡亭名”。据考《苍霞草》现存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序刻本和明天启年间刻本两种。前者十二卷,后者二十卷。从上引叶向高《自叙》得知,在万历三十四年序刻本之前,尚有一旧刻,今已佚。现存该草,除少量文章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之前外,其余均为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三十五年(1607)服官南京吏部时所作。

2、《苍霞续草》二十二卷。卷一至卷二,碑文、记;卷三至卷七,序;卷八,祭文、题、言、说、策;卷九至卷十三,墓志铭、圹志;卷十四,神道碑;卷十五,墓表、碑、传;卷十六至卷二十二,尺牍。该草首有何乔远序。据叶向高《苍霞余草·叙》曰:“余既刻有《苍霞草》矣,其后自纶扉归,又有《续草》。”可见该草当刻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八月首次致仕归里之后,内容多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后所作。

3、《苍霞余草》十四卷。卷一,碑、记、铭;卷二,记;卷三至卷七,序;卷八,传、神道碑、墓碑;卷九至卷十三,墓志铭、墓表、圹志;卷十四,杂文。该草首有叶向高自叙称:“余既刻有《苍霞草》矣,其后自纶扉归,又有《续草》。顷者谢事,检箧中复得数十篇。留之无益,焚之而意不能割,乃稍汰而存之,名曰《余草》已。”据此得知,该草系刻于天启四年(1624)第二次致归里之后,内容多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以后所作。

4、《苍霞诗草》八卷。卷一,五言古;卷二,七言古;卷三,五言律;卷四,五言俳律;卷五至卷七,七言律;卷八,七言绝句。首有林尧俞序。卷端题为《苍霞草诗》。该诗草汇集了叶向高各种体裁的诗作,凡372题,其中以七言律诗为最多。

5、《后纶扉尺牍》十卷。是书扉页题为《纶扉尺牍》,叶向高自序题为《续纶扉尺牍》,而卷端题为《后纶扉尺牍》。诸家著录大都依卷端所题。纶扉即内阁之意,可见书名之由来。叶向高自序称:“余生平尺牍皆焚其稿,惟前次在纶扉有关系时政者间存之,以附于奏草之后。比再入政地三年,值封疆多故,议论酬答,皆兵食大计。虽书生未闲军旅,而苛有所见,不敢不忆(臆?)……山居无事,检诸尺牍,凡属寒喧,悉投水火,所余无几。乃政地之艰难,疆事之得失,大较可见。他日尚论者,亦或有考焉。”可见前纶扉尺牍系附于《奏草》之后,而未独立成书。天启年间重刊时,则将其附于《苍霞续草》之后,亦即《苍霞续草》的卷十六至卷二十二。《后纶扉尺牍》系叶向高于天启元年(1621)至四年(1624)间所作,其史料价值甚高。

6、《纶扉奏草》三十卷。首有林材序一篇。该草主要汇集了叶向高自万历二十五年(1597)任职南京左春坊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致仕之间的奏疏。虽卷一收录的十九篇和卷二收录的前两篇奏疏均无确切上疏的时间,但基本上注明了作者就任何职时所上,如《请止矿税疏(掌春坊上)》、《进唐书疏(国子监上)》等等。从卷二第三篇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十一月二十五日所上的《入阁谢恩疏》开始,均以时间顺序编排。此外,卷三十目录中缺列《谢赐荫及金弊疏》,正文“卷之三十终”之外,又收录了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初十日《中宫崩逝恭慰圣怀疏》和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十二日《恭候万安疏》两篇,卷三十目录亦未载。据查,这两篇疏文同时又编入《续纶扉奏草》卷一的最前面两篇。若以叶向高于万历一朝的活动为编辑准则,该二疏似编入《纶扉奏草》为宜。

7、《续纶扉奏草》十四卷。首有叶向高自序曰:“此余再入纶扉三年间所草疏  也,共二百余通,而乞归者几三之一。司马聊城张公语余:“读公乞归疏,时政毕具。故虽累上而不觉其复。’士大夫亦多云然。”该草汇集了叶向高自万历四十八年(1620)至天启五年(1625)间所上的奏疏。

由上可见,《苍霞草全集》几乎涵括了叶向高现存的“论、议、解、评、颂、记、辞、赋、序、考、传、赞、铭、奏疏、祭文、杂文、尺牍、行状、诗歌”等各种文体作品,堪称叶向高诗文汇集。除了部分的颂圣,应酬等文字外,大部分的内容集中反映了作者所参与的朝政大事、时局要闻、为官的经历感受,以及生平事迹、政治主张、文学创作等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概而言之,约有如下:

首先,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以降,明神宗肆意搜括金钱,派遣了大批的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督促采矿榷税。大璫小监,横行天下,无恶不作。内府金银山积,百姓则无以聊生。朝中有识之士,慷慨陈辞,上疏请罢。叶向高入阁之后,请谏尤力。其《纶扉奏草》、《续纶扉奏草》中收录了一系列的此类奏疏,力陈税监祸害。直接反映了晚明社会的严重危机。

其次,万历中叶以后,明神宗开始怠于政事,不见群臣,人滞于官,曹署多空,政府机构几近瘫痪。叶向高人阁之初,委曲效忠,力图补救。从《纶扉奏草》中仅“谨补臣阁”的疏文就多达七十七篇,以及“催发考选”诸揭,即可看出他对官曹缺员过多的担心、慨叹与补救之努力,从中又可考知当时的朝臣任免、迁转及科举、学校、刑法、职官等制度。

第三,晚明之季,党争四起,朝中朝外,不曰东林,则曰魏党,士大夫与阉党,互攻相角。叶向高入阁之初,小心恭顺,不偏不袒,调剂群情,辑和异同。从他的“论救朝官”诸奏疏可以窥见,他有鉴于阉党根深蒂固,难以一时翦除,事且决裂,激必生燮。为了不酿大祸,进退人材,多以大体持之,不立党援,不与党争。

笫四,众所周知,晚明朝政多由宦官把持。从《纶扉奏草》与《续纶扉奏草》中所录的一百二十九篇“乞休疏”,以及《后纶扉尺牍》中的颇多酬答之作,淋漓尽致地表述了当时宫府隔绝,呼吁艰难,屡屡乞休之苦衷。故时人云:“读公乞归疏,时政毕具”(《续纶扉奏草·自序》),诚非虚言。

笫五,明天启四年(1624),叶向高致仕归里,途经杭州时,与意大利耶稣会士、人称“西来孔子”的艾儒略相晤。一席之款,相见恨晚,遂力邀艾氏人闽。此后。艾儒略藉着叶向高的名望和保护,足迹殆遍八闽,广交各界人士,劝导百姓人教,传播西方科技文化,达二十五年之久。有关叶向高与艾儒略的交游情况,因种种原因,文献记载甚少。《苍霞余草》卷五中则收录了叶氏为艾儒略所撰的《职方外纪·序》和《西学十诫初解·序》两篇文章,不时流露了作者晚年对西方人士的钦佩和盛赞西学的态度。叶向高这种正视西方文化的思想和促进西学东渐的活动,在明末那种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有其可贵的一面。

总而言之,叶向高虽然不以文学名世,但他大部分的文章,议论鞭辟入里,叙事明白洞达,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亦颇受时人推重。董应举《苍霞草·序》即评曰:“实能卓然得古人所谓神者……有苏、欧诸君子之风……大作小篇,长言短牍,随物赋形,无不斐然秩然。”林欲楫《相国叶文忠公碑记》亦云:“为文如苏长公,意到腕随,悉畅胸中之所欲言……书翰一札十行,晃如云流。”其为诗,撷王维之秀丽,兼李颀之风采。所吟多清新雄瞻,和雅有节,冲郎高华,洗净俗体。林尧俞《苍霞诗草·序》即云:“气必调于平,境必其摹真,咏歌而玩味之憬然,可以自得于言外。”可谓知言。

根据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集部·别类集》所著录的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间刻本《苍霞草二十卷诗八卷余草十四卷续草二十二卷纶扉奏草三十卷续奏草十四卷后纶扉尺牍十卷》称:该本“当为向高全集之最后刻本,惜无总序,亦无碑记,……然历观诸家所著录,此本固为最完全之本矣。”然笔者经眼的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则为明天启崇祯年间汇刊本,原为末代帝师陈宝琛所藏,钤有“陈氏赐书楼珍藏印”、“陈德钧印”、“懋复之印”等陈氏父子的收藏章。全帙黄、白纸本相间,除了《苍霞诗草》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外,其余均半页十行,行十九字。疑为拼凑之本。尤值一提的是,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扉页牌记所题:“福唐叶文忠公著,苍霞草全集,一集正草二十卷、一集续草二十二卷附尺牍、一集余草十四卷、一集诗草八卷、一集纶扉尺牍十卷、一集正奏疏三十卷、一集续奏疏十四卷”,为其它诸家藏本所未见。所谓“续草”附“尺牍”,即《前纶扉尺牍》;“纶扉尺牍”,即《后纶扉尺牍》。而“正奏疏”即为《纶扉奏草》,“续奏疏”即为《续纶扉奏草》。据此,不仅作为叶向高诗文总集的《苍霞草全集》之书名可以确定,而且连“七草”在全集中的编排顺序也明确了。这对叶向高诗文总集的版本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4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的福建省文史馆主编的《福建丛书》第一辑之二,收入了《苍霞草全集》,所据即为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明天启崇祯年间汇刊本,可供读者研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