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10: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黎星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3.黄滔与《黄御史集》

 

黄滔是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善作辞赋,诗亦有名,是与韦庄、罗隐、杜荀鹤并列的著名诗人。早年科场蹭蹬,却得以漫游天下,结交俊彦,增广见闻,磨砺文才。唐亡后,回到福建,投奔武威军节度使王审知。悉心辅佐王审知,在治闽方略上提出了许多良策,劝谏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使福建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能够独享太平,三十年免受兵祸。唐末中原板荡而福建独享安宁,黄滔和罗隐、林宽、徐寅、翁承赞等名士均唱酬相善。文士如韩、崔道融、杨赞图等多人避乱入闽,皆以黄滔为文坛宗主。后人以对联称颂之,联曰:“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论功,闽海一时称乐土。延福世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所著《黄御史集》,基本展示出了黄滔的文学成就。

 

 

《黄御史集》十卷附录一卷,(唐)黄滔著。

黄滔(840—911),字文江,福建莆田人,是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韦庄、罗隐、杜荀鹤并列的著名诗人。黄滔少时在家乡东峰书堂读书习业,壮年时开始了“奋然二十四年于举场”的历程,屡试不第,却得以漫游天下,结交俊彦。其间,黄滔经历了黄巢军入闽、攻占长安及最后战败的动乱时期。唐昭宗乾宁二年(895),黄滔终于进士及第,虽然因科场弊案而重试,他仍然再登黄榜。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守选三年的黄滔被授予四门博士的官职。此时,唐昭宗被节度使李茂贞韩建朱温等挟持、幽禁、胁迫,唐朝已经进入亡国的倒计时了。唐昭宗天复元年(898),黄滔离开京城,回到故乡,投奔了驻节福州的武威军节度使王审知。黄滔才学出众,文赋成就甚高,王审知深为赏识,奏请朝廷授黄滔为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悉心辅佐王审知,在治闽方略上提出了许多良策。王审知采取“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的策略,使福建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能够独享太平,三十年免受兵祸,而“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守臣节,滔匡正之力为多。”(《四库全书总目·黄御史集》)黄滔交游甚广,和罗隐、林宽、徐寅、翁承赞等名士唱酬相善。唐末中原板荡而福建独享安宁,文士如韩偓、崔道融、杨赞图等多人避乱入闽,皆以黄滔为文坛宗主。黄滔于后梁乾化年间(911左右)辞世。

黄滔还曾将自唐高祖武德至唐昭宗天佑290年间福建诗人的诗作,收集编成《泉山秀句》三十卷,这是福建第一部诗歌总集,惜已亡佚。

《四库全书总目·黄御史集》所述:《黄御史集》十卷、《附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唐书·艺文志》载滔集十五卷,又《泉山秀句》三卷(应为“三十卷”),并已散佚。此本卷首有杨万里及谢谔序,万里序谓:“滔裔孙永丰君自言此集久逸,其父考功公始得之,仅四卷而已。其后永丰君又得诗文五卷于吕夏卿家,又得逸诗于翁承赞家。又得铭碣于浮屠、老子之宫,编为十卷。”是为淳熙初刻。后再刻于明正德,三刻于万历,四刻于崇祯。此本即崇祯刻也。

现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黄御史集》观之,仅有八卷,各卷内容分别为:卷一,赋22篇;卷二,五言古体诗11首,五言律诗58首;卷三,七言律诗82首;卷四,五言排律15首,七言排律4首,五言绝句5首,七言绝句33首(附来赠诗2首);卷五,碑记铭文8篇;卷六,墓志铭1篇,祭文10篇;卷七,书3篇,启31篇;卷八,序1篇,赞2篇,杂文10篇。《附录》一卷,有《唐昭宗实录》,《莆阳志》,洪迈《乾宁覆试进士》,洪迈《评黄文江赋》,杨慎《丹铅总录》,《氏族大全》,《裔孙诸志》,崇翰《年考》,明吴源《莆阳名公事迹》。书前有杨万里序,洪迈序,谢谔序。

李最欣先生曾撰《〈四库总目·黄御史集〉提要辨正》一文(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5期),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有误,“十卷”应为“八卷”,他详细辨析说:“笔者在浙江图书馆所目见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本《黄御史集》是太平天国战火后丁丙让人补钞的,确实是十卷,前四卷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文渊阁第五卷为文澜阁第五卷、第六卷,文渊阁第六卷为文澜阁第七卷,文渊阁第七卷为文澜阁第八卷第九卷,文渊阁第八卷为文澜阁第十卷。文渊阁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末四十七年(1782)初,文澜阁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库全书总目》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纂毕进呈 。既然文渊阁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均成书于文澜阁四库全书之前,那么《四库全书总目》当然以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实际为准,丁丙于太平天国战火后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本《黄御史集》时可能受了馆臣《提要》所云‘十卷’之说的影响而自行分为十卷,也可能另有依据,究竟是何原因,今已无从知晓,只好存疑。无论如何,崇祯本《黄御史集》为八卷,而非十卷,这一点由《黄御史集》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现存崇祯本《黄御史集》均可得到证明。”

统计起来,存世的黄滔诗文辞赋有:赋22篇,诗208首,各类文66篇,数量巨大。清康熙年间辑纂编修的《全唐诗》,收录了黄滔诗作共三卷200首;清嘉庆年间辑纂编修的《全唐文》,于卷八二二收录了黄滔赋22篇;卷八二三至卷八二六,收录了黄滔文四卷。《全唐诗》与《全唐文》基本上已完整收录了黄滔存世的作品。

辞赋勃兴于汉代,此后,历代均将赋作列为文学之大宗,《黄御史集》也循例将22篇赋作列于首卷。在辞赋创作中,黄滔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才华,尤其是他的律赋作品,更受后人称誉。律赋除要求对偶工整外,还要求音韵谐和,于平仄、押韵均有严格规定,为唐代科举考试所采用。宋代学者洪迈在《黄御史集序》中称许道:“马嵬、馆娃、景阳、水殿诸赋,雄新依永,使人读之废卷太息,如身生是时,目摄其故。”洪迈提及诸赋作,指《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馆娃宫赋》《景阳井赋》和《水殿赋》。清吴任臣编撰的《十国春秋》,于黄滔本传中称:“滔善律赋,如《明皇回驾经马嵬赋》云:‘日惨风悲,到玉颜之死处;花愁露泣,认朱脸之啼痕。褒云万叠,肠断新出于啼猿;秦树千层,比翼不如于飞鸟。’风调不在徐寅之下。”《馆娃宫赋》也是黄滔赋的代表作之一,此赋通过吴王夫差之馆娃宫当时繁华与如今荒芜的对比,抒发深沉的感慨,揭示了吴王夫差骄奢淫逸终致败亡的历史教训,赋作中,开篇即叹曰:“吴王殁地兮,吴国芜城;故宫莫问兮,故事难名。门外已飞其玉弩,座中才委其金觥。舞榭歌台,朝为宫而暮为沼;英风霸业,古人失而今人惊。”描写吴宫的富丽奢靡之后,叙述吴王杀忠臣、迷美色,挥霍无度,却在越国的攻击下身死国亡。最后,发出了悲叹和感慨:“悲夫往日层构,兹辰古壕。香迳而同归寂寂,稽山而杳自高高。遗堵尘空,几践群游之鹿。沧洲月在,宁销怒触之涛。”而终之以“彼雕墙峻宇之君,宜鉴邱墟于茂草”!

黄滔的诗作208首,诸体兼具,以唐代诗歌最主要的形式——五律、七律为主,是黄滔作为晚唐重要诗人的实际成就。宋代诗人、学者杨万里在《黄御史集序》中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公文集,其诗尤奇。……如《闻新雁》‘一声初触梦,半白已侵头。余灯依古壁,片月下沧州。’如《游东林寺》‘(阙)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如《上李补阙》‘谏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如《退居》‘青山寒带雨,古木夜啼猿。’”宋代学者洪迈在《黄御史集序》中称黄滔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洪迈所说的“有贞元、长庆风概”,是指黄滔的诗风与白居易、刘禹锡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中唐诗风相近。《唐音癸签》则评价说:“黄文江(滔)力孱韵清,娓娓如与人对语。”黄滔的一生,前期于家乡求学攻读,壮岁开始,蹭蹬科场二十余载,年近六旬才得中进士、授官职。黄滔往返于京城长安于福建家乡之间,又游历全国各地,结识许多文士俊彦,经历晚唐朝纲不振、黄巢作乱、藩镇割据的衰世、乱世,其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感叹身世之作,有羁旅乡思之作,有酬答赠别之作,有悯时伤乱之作。其《河梁》诗云:“五原人走马,昨夜到京师。绣户新夫妇,河梁生别离。陇花开不艳,羌笛静犹悲。惆怅良哉辅,锵锵立凤池。”沉郁哀婉,悲思弥散。其《书事》诗云:“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没镇风沙黑,烧城水陆红。飞章奏西蜀,明诏与殊功。”揭露现实,悲悯乱世。黄滔的诗歌,在晚唐五代的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辞赋、诗歌作品外,《黄御史集》还有黄滔各类文66篇。黄滔之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碑记铭文,多与闽中佛寺殿塔有关,代表作有《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丈六金身碑》、《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等,宋阮阅《诗话总龟》说:“王审知据闽,黄滔为其判官,幕府应用文及塔庙碑碣半出其手。”《十国春秋》黄滔本传中说:“时金石志铭及国中大著作多为滔属草。”可为印证。其二,是书信、序跋、祭文等,洪迈在《黄御史集序》中说:“其文瞻蔚有典则,策扶教化。……祭陈、林先辈诸文,悲怆激越,交情之深,不以昼夜死生乱离契阔为间断。”黄滔的书信类作品有《与罗隐郎中书》《与杨状头书》《与王雄书》《答陈石番隐论诗书》等,在书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黄滔祭文中,《祭崔补阙》是为来闽的中原名士崔道融而做,文中佳句颇多,如:“闽中三月,烟光秀绝。脂辖赴阙,鲲凤嘈赞,其犹南清魂断,北梁涕咽。”还有一部分祭文,是黄滔代闽王王审知作,如《祭钱塘秦国太夫人》《祭南海南平王》等。其三,是杂文,文章体制短小精练,形式不拘一格,针砭时弊,抒发感思,如《巫比》,通过层层设问和问答,指出世人爱听信巫言而不爱听直言的危害。如《吴楚二医》,以治病比喻治国,并以殷秦亡国教训来提醒统治者在选用治国人才时,要全面考察德行。

作为诗文辞赋创作的大家,黄滔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他的功绩成就,后人以对联称颂之,联曰:“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论功,闽海一时称乐土。延福世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

《黄御史集》今存有明崇祯年间刻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所录为崇祯本的抄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