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墓前所想到的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笔者怀着敬仰之情来到宋慈长眠之地,拜谒这位提刑、智臣。
宋慈墓位于建阳崇雒乡昌茂坊的凤山岭上。通往墓地甬道的两旁翠柏成行,地上布满野草。宋慈墓封土堆为石砌圆形,肃穆壮观,是1980年建阳县政府拨款按照岳飞墓的样式修复的。重修的宋慈墓墓碑题着“宋慈惠父之墓”。这几个字是宋理宗的御书。墓旁立一题刻为“业绩垂千古,洗冤传五洲”的石碑,为中国法医学会学者、专家到此祭祀宋慈时所立,表达学者对宋慈的敬仰之情。墓地视野开阔,周围古树拥立,翠竹亭亭。
宋慈,字惠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生于福建建阳县童游里(今建阳市童游镇),卒于1249年。宋慈生在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其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使推官,在崇雒创办了书院──萧峰精舍,教化当地乡民的子弟。在书香氤氲的氛围里,聪颖的宋慈从小就奋发好学,师从朱熹弟子、名儒吴雉。宋慈20岁进入当时最高学府太学读书。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上屡败屡试,直到32岁时才考中进士。就在他即将赴任浙江鄞县县尉之际,又因其父去世在家守孝而未能出仕。这一耽搁就是9年,直至年逾不惑才出任江西信丰县主簿,正式踏上仕途。此后,宋慈出任过知县、州通判、提点刑狱公事、知州军事、知州、经略安抚使等职。他为官二十余载,克勤克俭、秉公执法,口碑载道。
宋慈是一位好官,在有限的文字记载里还是能管窥一斑。一则,讲的是他敢为民言,救灾民于水火的事。那是在宋慈赴南剑州(今南平市)任通判时,当地正遇饥荒,米商乘机囤积居奇、抬高米价,出现灾民饿死,宋慈向朝廷建议实行“济粜”法,把人口按贫富程度划为五等,“赤贫者完全济助,较好者半济,最好者不济,上者发其存粮之半而济人,最上者则尽发其存粮而济人”,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结果“众皆奉令,民无饿死”,使灾民得过荒年。宋慈也因“劫富济贫”之举,声名远播。另一则,讲的是运用智慧维护法律、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事。宋慈到广东就任提点刑狱之前,由于旧吏草菅人命,有的疑犯被关在牢里数年也没对其审理。宋慈到任后,明察暗访,清理了一大批冤案、错案、悬案,短短八个月之内,审结了200多个案件,所积压案件被清理一空。宋慈为官以济世为己任,被当时老百姓传颂的事迹很多,但斗转星移,许多故事都在时光的沧桑中沉寂消失,已无法一一明知。
宋慈还是一位“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和善于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的学者型官员、智者。他四度出任法官,对狱案取“审之又审”的严肃认真态度,着重实地检验,并总结了宋及宋以前的法医知识,结合本人心得,以“十年磨一剑”的执著和栉风沐雨的勤奋,于淳祐七年(1247年)编成《洗冤集录》5卷,在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检骨、死伤的鉴别、毒物的分辨以及急救法、治服毒药方等,均有记载,成为世界法医史上第一个留下系统著作的法医学专家。《洗冤集录》比西方国家最早的法医专著、意大利人菲德里的著作早350余年。宋慈在《洗冤集录》的序言中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这是他创作之初衷。
《洗冤集录》成书后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刑、法官必读书。它还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将东方的智慧撒播在异国他乡。《洗冤集录》先后被译成法、英、荷、德、日、俄、朝鲜等多国文字,前苏联出版的《法医学史》还把宋慈像置于卷首,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然而,史册上关于宋慈的记载却是寂寥的。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对宋慈未著半字。清陆心源编撰《宋史翼》补续了《宋史》,才把宋慈列入“人物志”。清纪晓岚修纂《四库全书》只摘要介绍《洗冤集录》。在地方志中,明嘉靖《建阳县志》,仅存“宋慈始末未详”6个字。清道光《建阳县志》,也只有百余字。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学历史系的《中国通史》,90年代末北大出版的《中华文化之光》,也没有宋慈名录。今人对宋慈的了解主要通过两篇文章,一个是宋慈好友刘克庄为其写的墓志铭《宋经略墓志铭》,另一个是清代陆心源编写的《宋史翼》中的《循吏传》。宋慈奔丧回家守孝,结识了时任建阳县令的刘克庄。两人皆怀忧国患民之心,常抒慷慨激扬之情,结下深厚的情谊。刘克庄尊宋为兄,对宋的为人、才学、见识都十分佩服。30余年后,也是宋慈去世10年之后,为宋慈撰写了《宋经略·墓志铭》:“余(刘克庄)为建阳令,获友其邑中豪杰,而尤所敬爱曰宋公惠父。时江右峒寇张甚,出奉辟书,慷慨就道,余置酒赋词祖饯,期之以辛公动安,王公宣子之事,公果以才业奋历中外,当事任,立勋绩,名为世卿者垂二十载,声望与辛(弃疾)、王二公相颉颃焉。……再调信十簿,帅郑公性之罗致之幕,多所裨益,秩满,南安境内三峒首祸……臬司叶宰惩前招安,决意剿除,创节制司,准遣阙辟公。”墓志铭也对宋慈的人品、官品及功绩作了简略的概括和评价。
宋慈的声望与贡献为什么与时评那么不相称?对此,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宋慈从事的是“贱役”。宋朝以前,国内衙门就设有“仵作”,或叫‘行人’。他们替检验官员充当帮手,抬尸体,涂药酒,报伤痕,接触的是常人避之不及的腐肉、血液、斑迹,一向被蔑视为贱役。宋慈所从事检验职业也就被人轻视了。另一种说法,宋慈长时间从事“提刑官”职务,依宋代制度,提点刑狱司为路级监司,“提点”者,不过是主管也,可谓不重之职。虽然《洗冤集录》书成后,宋理宗看过此书以后,击节赞叹,下令全国颁行,办理刑案的官吏人手一册。宋慈病逝时,皇帝御书墓碑“宋慈惠父之墓”,表彰他为“中外分忧之臣”。但《宋史》因北宋详而南宋略,故《循吏传》里,南宋的竟无一人。宋慈被忽视理所当然。
宋慈于淳九年(1249年)三月七日,卒于广州,终年64岁。他的墓也是寂寥的,只有山风在歌吟,野草相为伴。1955年,建阳县文化卫生部门经两次普查,在崇雒乡昌茂坊风山岭上的几十座荒冢中,找到宋慈的“朝天墓”,并从断碑中确认为宋理宗御书。到了1957年,省政府才拨专款修缮宋慈墓,1961年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宋慈墓前,遥望苍穹,看到天幕上群星闪烁。宋慈,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