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5 11:2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章 武

土楼与标点符号


土楼群远眺


“土楼是个大大的句号,却引来无数问号与感叹号!”在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群中,有许多中外游客留下来的精彩题词。这一条,就因其想象力的奇特与大胆,文字的精练与含蓄,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那么,它是何时、何地、由何人构想出来,又由何人把它写进留言簿的呢?说来,其间还藏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

距今22年前,即1991年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并在福建日报上组织“征文作品专版”,福建省文联组成福建作家采风团,于3月5日至15日赴闽西、粤北中央苏区采风。

团长:许怀中(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副团长:章武(时任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团员:朱谷忠、张惟、陈志泽、延青、王振源。

3月4日晚上,采风团从福州启程,坐了一夜火车,于3月5日晨抵达龙岩。刚下火车,便听得一声春雷巨响,紧接着,豪雨从天而降。好在前来接站的当地主人已带来雨伞。大家全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今年春天的第一声春雷、第一场春雨,好啊,好彩头!

本次采风的主题十分集中,任务也十分明确,即参访中央苏区各革命历史纪念馆、各基层单位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每人为福建日报写一篇征文作品。报社的王振源作为随团编辑和记者,负责专版稿件的组稿任务并在途中就地落实。

3月7日,采风团在永定老区采风期间,参观了位于湖坑镇洪坑村的土楼振成楼。该楼始建于民国元年,内部空间设计状如八卦,俗称八卦楼,内部装饰多含西洋元素,在闽西土楼中,是一幢难得的带有中西合璧风格的杰作。1988年,振成楼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但当时,各地旅游业尚未兴起,对土楼的研究和宣传也刚刚起步,来此参观的,多为各级官员和专家学者,普通游客并不多。参观结束时,楼主人请采风团在留言簿上题词。大家先翻阅比我团捷足先登者所留下的墨宝,除“埃及金字塔,中国土圆楼”一条较为引人注目外,其余多为“中华一绝”“国之瑰宝”“建筑奇葩”等放置四海而皆宜的泛泛之词。对此,采风团的团友们都说,我们是作家团,理应想出个比较新鲜的,能让人一见难忘的句子来。于是,大家全都沉吟不语,进入腾云驾雾的思索之中。不久,擅长散文诗写作的福州老作家延青率先打破沉默,兴奋地说:能不能用标点符号来加以表达?比如:“土楼是一个句号,却引来无数问号和感叹号!”此语一出,众皆齐声叫好,于是,团长许怀中便代表全团欣然提笔,留下苍劲有力的笔墨。

当年,振成楼尚无“土楼王子”之美称,更未荣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龙虎榜,延青老兄这一别出心裁的妙句,便以其特有的新鲜感迅速在闽西各地传开。三天过后,即3月10日,当采风团来到上杭县才溪纪念馆时,馆里早已摆开笔墨侍候。馆长连声说:“你们在永定振成楼的题词,听说是一副对联,叫做‘土楼圆楼土圆楼,句号问号感叹号’,实在是太妙了!”

大家一听,先是一怔,继而全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我们的题词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已从散文诗的句式被加工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对联了,尽管上下联末字的平仄巅倒了,但原词的意趣还是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且更朗朗上口。对此,延青面有喜色,包括团长在内的全团团友也都倍感自豪。

时隔18年之后,2009年11月,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走进永定”采风团,许怀中、朱谷忠和我有幸旧地重游,再访振成楼。如今的振成楼今非昔比,早已名闻天下,中外宾客源源不绝,有关土楼的宣传品和出版物更是琳琅满目。随手翻阅,见许多书上都印有土楼的题词集粹,其中,我们当年的题词,也总是赫然在目。只不过,作者的姓名只署许怀中,而延青之名却隐去了。当然,这也难怪,因为当年提笔在留言簿上题写的,就是福建作家采风团的团长许怀中。然而,一向办事认真的许老,对此却心存不安,于是,在与县领导的见面会上,他特意郑重声明:“当年,原词的真正作者是福州作家延青,我只是代表采风团书写而已。”他这一席话,体现了实事求是、不掠人之美的谦谦然君子之风、恂恂然长者之风,引来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作为往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笔者以为,准确的记载应为:

土楼是个大大的句号,

却引来无数问号和感叹号!

福建省作家采风团

延青拟句,许怀中书题

       1991年3月7日

谨以此文,向许怀中先生深表敬意,并向已故的散文家延青先生、编辑家王振源先生深表怀念。





从高处看土楼,别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