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楼竟是“元姬陵”
梳妆楼远眺
河北省的沽源,在元代是一个卫戍京城的战略要地。距这里向北不远,便是元代的上都。沽源处上都与大都间驿路上。沽源县城东、闪电河畔,现存一座元代的“梳妆楼”,其建筑造型,下部为方塔式座,上承巨大穹窿顶,高约15米,顶中空,以砖覆盖。近年,经考古发掘后发现,这竟是一座陵墓。
起先以“元姬陵”命名这处古迹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与印度泰姬陵不仅外形相似,其内涵也很相仿:一座伊斯兰教堂内,是一块墓地,教堂与墓地合二为一,墓里埋葬着一个王和两个女人,三墓相依,看上去与泰姬有一样感人的爱情。
经过清理后的“元姬陵”三个长方形砖室为东西排列。中室棺椁齐全,且棺木完全用一段完整的松木做成。棺木呈东西向葬,其中两具棺木用树干一劈为二,中间凿成人身形状,放入尸体后相扣,外面用铁带三横二纵加固,这是典型的古代蒙古贵族树棺葬法。棺内尸骨为男性,另有马鞍、弓箭、铜质印章等随葬品和一完整的鎏金银质带饰。余下的两室内则是两具女性尸骨。位于“元姬楼”西北方向不远出土的一座墓也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了小铜镜、耳环、镯子、螺旋形臂钏等饰物,出土的酒杯底部有“永”字,臂钏在蒙元时期只有身份高贵的妇女才能佩戴。至于“元姬陵”内的王到底是哪一个王,目前学术界有二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墓内为安西王阿难答或秦王阿信答;一种观点认为,墓内为元代驸马、忽必烈之孙女婿阔里吉思。
我倾向于墓内为安西王阿难答。理由有四:一是这里属于阿难答的领地范围。《史集》载:“忙哥剌之子、宗王阿难答所领有的唐兀惕地区,他率军居于该处的察罕脑儿境内。”另据《明史》记载的明将李文忠进军路线,说李文忠“与大将军分道北征,以十万人出野狐岭,至兴和,降其守将。进兵察罕脑儿,擒平章竹真。次骆驼山,走平章沙不丁。次开平,降平章上都罕等”,可见,察罕脑儿在兴和至开平之间,即现在的沽源。而作为汪古部首领的阔里吉思,此时的领地是集宁、德宁、净州和砂井。两人的封地相邻,阔里吉思在北,阿难答在南。从军事意义来讲,沽源在闪电河岸边,沿闪电河可迅速地直下上都,并且元大都通元上都共有四条驿道,其中经沽源境内就有两条,即驿路正站和黑谷路,汪古部虽是皇家的姻亲,但毕竟汪古部是一个外部族,这个战略要地,元朝皇帝不可能让他们守卫。阿难答能守此地,是因为阿难答的父亲忙哥喇是忽必烈第三子,深得忽必烈宠爱。忙哥喇被封为安西王,阿难答世袭了这个王位。二是阿难答死于上都,沿闪电河运遗体过来安葬便捷。史载:爱育黎拔力八达诈称武宗遣使召安西王阿难答计事,至即执阿难答送往上都。海山至上都继位,废卜鲁罕皇后出居东安州赐死,安西王阿难答和诸王明里帖木儿等亦皆赐死,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三是阿难答符合“元姬陵”这种特殊葬式的条件。阿难答信奉伊斯兰教,曾在领地内建有数座伊斯兰教堂,他的十五万军队中有一大半是伊斯兰教徒。四是有出土的残碑文字佐证,残碑文为“襄阔里吉思……敕撰……翰……臣为”等字样。从残字的位置看,不能认定是阔里吉思的墓碑,最多只能认定有“阿难答曾经协助阔里吉思作战”这类意思。阔里吉思是当时有名的汉字书法家,是奉皇帝之命写寺庙碑文。阔里吉思死于1298年,阿难答死于1307年,可见,阔里吉思不可能替阿难答写墓碑碑文。只能是建成沽源这座清真寺时,阿难答征得皇帝同意,叫来阔里吉思,让他写建寺碑文。基本上可以认定,先有伊斯兰寺庙,后有墓室,阿难答突然被处死后,其手下按教内的最高礼仪,将他与二位夫人先后葬于教堂里。“元姬陵”外面的陵,推测为与阿难答同时被处死的那一大批人的墓葬。
阿难答死后,接管阿难答领地的是爱育黎拔力八达。爱育黎拔力八达限制伊斯兰教的发展。阿难答的儿子后来率教徒造反,被元廷镇压。造反失败后,“元姬陵”这座伊斯兰寺被教徒巧妙地改称为“梳妆楼”,寺碑也削去文字。“梳妆楼”与“树葬楼”字不同而音相似,“梳妆”掩盖了“树葬”,但又传达着“树葬”之含义。没想到这一改,“元姬陵”竟然因祸得福,蒙住了无数盗墓人、淘宝者的贪婪眼睛,得以较为完整地留存下来。
梳妆楼牌匾
沽源之五花草甸
洁源坝上草原
闪电湖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