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0 10:2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光韑

1978:福州文艺界的春天


福州市闽剧团演出闽剧《十五贯》洪深饰况钟(中).jpg


“‘四人帮’下台,艺术家上台。”1978年,拨乱反正,福州市文艺界迎来了文艺的春天,办了四件大事。

一是福州文艺界组织福州市代表队参加“福建省首届《武夷之春》音乐会”。其中,闽剧联唱《闽剧演员歌唱敬爱的周总理》,在福州市闽剧团乐队伴奏下,由闽剧家王梅芬、林芬菁、陈妙轩、张品生领唱,著名小生邱少峰扮演周总理登台表演,整场表演给人以亲切感,荣获优秀演出奖。舞蹈《蝶恋花》,由胡奇明饰嫦娥,赵文龙饰吴刚,获音乐会优秀演出奖。闽剧清唱《为叶副主席诗词谱曲“八十书怀”》,由作曲家方忠谱曲,福州市闽剧团头牌老生洪深演唱,该团乐队伴奏。代表队给福州观众带来了久违的闽剧,仿佛让人看到戏剧舞台上盛开的迎春花。

二是复办福建省艺校福州闽剧班。十年浩劫,作为专业艺术教育基地的闽剧班被解散了。粉碎“四人帮”后,福州市民纷纷要求恢复传统地方剧种闽剧。为了后继有人,福州闽剧班便于1978年复办。当年,向社会招收50名学员,可报名的却来了1000多人。学员招来了。福州闽剧班寄托在福州市闽剧团,利用剧团大院里的一个建筑工房作为学员的宿舍,剧团的饭厅成了他们的练功厅,饭桌代替了把手扶架,竹竿当成刀枪。没有排演场,排戏时把课堂桌椅搬开,上课时再重新摆好。上课需要的教材,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出了一本《闽剧表演艺术》。就这样,闽剧班在艰难条件下起步,并茁壮成长。那时,踏进闽剧班,就会看到练功场上,搁腿压腰的女学员们红扑扑的脸上带着笑意,扑腾翻滚的武行男学员精神饱满地苦练功夫,学唱的学员咿咿呀呀的声音透着执著与快乐。整个闽剧班充满了活泼上进的气氛,充满了生机活力。待到他们在天华剧场举办毕业汇报演出时,共演出了文戏《红裙记》、《奇双会》、《窦氏女》、《一文钱》;武戏《上金山》、《盗仙草》、《界牌关》、《四杰村》等剧目,受到省、市领导和文艺界专家好评。这个班为闽剧培养了如张建斌、赵天珠、林梦萍、林宏斌、林萍等艺术人才。不久,为了让闽剧团和闽剧班学员有一个安身之处,市府还专门为福州市闽剧团新盖了一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6层高楼,屹立在西子湖畔。这是建国以来的头一回,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没有改革开放的春风,艺人们怎能燕入高楼?

名角李铭玉在《六离门》中.jpg


三是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目(含现代戏)。“四人帮”横行之时,闽剧《桃花扇》、《孟姜女》、《霸王别姬》、《三娘教子》、《秋胡戏妻》、《吴汉杀妻》、《斩韩信》、《王茂生进酒》等,还有《十五贯》、《珍珠塔》、《孟丽君》、《陈若霖斩皇子》、《三搜幻化庵》、《六离门》及现代戏《九命沉冤》、《红桥》等皆被诬为毒草,列为禁演戏。一举粉碎“四人帮”后,这些剧目获得新生,重新与观众见面了!1978年,福州市闽剧团第一次复排优秀传统剧目《十五贯》,头牌老生洪深饰况钟、著名小生陈昌潮饰熊友兰、当家花旦李少华饰戍娟、名丑林亿惠饰娄阿鼠。榕城戏迷听说传统闽剧上演,在南华剧场门口,通宵达旦排起了长队等候买票。就连福建省戏曲研究所所长、著名戏剧家陈贻亮先生,为了买闽剧《十五贯》的票子,又是打电话又是写信给该团团长兼书记郑小芳,结果也只给了2张戏票。在仓山影剧院上演的《六离门》和《夫人城》,还有现代戏《红桥》、《九命沉冤》,都轰动了榕城,倾倒了戏迷。值得一提的是,在《六》、《夫》二剧演出中,当洪承畴带4个将官回家省亲,母子辩论时,那4个将官没有台词,跑龙套般站在一旁;在“胁降”中,演韩夫人守城,亦带4个将官,同样站在一旁。殊不知,两剧中那4位将官分别由有“闽剧三小”之称的李小白、董小狐和著名小生邱少峰、陈妙轩4位名家扮演。他们这种甘当配角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陈润春、邓兰金演唱现代 唱《祥林嫂》.jpg



苏宝福在演讲福州评话《武松打虎》.jpg


此间,还演出了闽剧《王茂生进酒》。这戏经中年剧作家周祥光花了4年时间,前后改写了17稿而成。《王茂生进酒》,终于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四是随着传统闽剧的上演,福州市曲艺团也得以恢复。该团恢复后,组织了百台曲艺评话、艺演出。其中,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苏宝福“小神童”、黄益清等先后在天华剧场演出传统评话《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及由评话作家林光耀编写的现代评话《祥林嫂》。1000多座位的剧场,连续满座了一个多月,可谓盛况空前。一时间,榕城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奔走相告的“评话又回来了”的消息。福州文化名人刘通、黄骏霖、陈子奋、郑乃珖、黄其华、沈觐寿、杨湘衍及林祥谦的夫人等,都成了表演艺术家陈贵英的热心听众。

3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如今,老一辈福州艺术家们先后都已谢世了。但他们是艺术春天的见证者,也是艺术春天的耕耘者。回首往事,1978年,福州文艺的春天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