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为《山海的交响》题词始末
——写在新版《冰心全集》发行之时
1991年2月,冰心曾寄给我一个题词:
“颂赞家乡海山的歌声是最壮美的。
赠王凌先生
冰 心
庚午冬末”
这篇题词本次收入《冰心全集》,而且不是作为一般的书信放入“书信分册”,而是作为冰心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收入“全集”第七分册,即1987年至1997年的“文学作品”分册。编者把题目定为:冰心“为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题词”。
《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是个长达50分钟的电视音乐片,其中播映歌曲12首:既有“山也记得,水也记得”等老区之歌,也有“畲家妹子”等畲乡之歌;既有“星光摇篮”、“无言的爱———太姥山夫妻岩”等山区之歌,也有“蓝色牧场”、“三都澳畅想”等海洋之歌:既有“乡诉”、“多情赤岸桥”等咏叹历史之歌,也有“献给水滴的歌”、“无名之歌”等讴歌风格之歌。电视音乐片开头的“大地,你好”和结尾的“多彩的山海”两首歌曲,更是综合反映闽东风光、风情、风格之歌。这些歌分别由著名歌星彭丽媛、董文华、张也、王洁实、谢莉斯、李静娴、朱虹、孙丽瑛、宋立民等演唱,由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录制,由福建电视台摄制了不少闽东山海的美丽镜头,从中展现了闽东人民滴水穿石的坚韧意志和改革开放的博大胸怀。
《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于1990年底首播,开始策划则在1989年10月。当时宁德地区文艺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作长篇讲话,提出要集中力量创作文艺精品,更好地宣传闽东。会议期间,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副主席章绍同和省音协艺术创作委员会主任郭祖荣拜访了习近平,提出共同为闽东创作一个音乐片的建议,谈得很投入。习近平请他们提出一个初步方案,以便研究。收到方案后,习近平立即批转请时任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的陈增光抓总。1989年11月26日,陈增光作了批示:“经研究同意创作并摄制歌唱闽东音乐专题片。这是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很必要,也很有意义。望认真办好。省音乐协会提出了初步设想,原则同意,具体方案及实施可进一步研究磋商,以求最佳成果。经费开支具体呈报地区财政审核,可列明年预算支出。创作与摄制的组织实施工作请王凌同志负责牵头,有关协调工作行办负责,恳请省音协领导帮助、指导”。
于是,一场须经几度创作方能产生作品的战役打响了。为了创作精品,经过4个阶段:
其一:酝酿总体构思。我时任宁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地区文联主席,根据习近平书记的总体设想和“要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尊重文艺家”的指示精神,与省音协共同召开创作会议,请文艺家观看介绍闽东的电视录像,阅读反映闽东的丰富材料,提供区情特点和创作线索。经过讨论逐渐形成电视片的总体构想:即“旨在通过优美而有特色的歌曲演唱,艺术反映闽东的山海风光、建设风貌和风土人情,尤其要突出反映闽东人的风格,即改革开放的博大胸怀和滴水穿石的坚韧意志。不能见物不见人,更不能拍成一个普通的风光片。艺术上要以民族风格为主,但不拘泥于传统的民族唱法,要努力创作第一流的作品,争取做到雅俗共赏”。题目想了好几个,觉得“山海的交响”较好。习近平听取汇报后一锤定音:“好”!
其二:词曲创作。1990年春节刚过,省音协组织的我省著名作曲和作词家就来到宁德,与当地的词、曲作者组成“山海的交响”联合创作组。于2月16日至27日到宁德(今蕉城区)、霞浦、福鼎、福安、周宁等县市,上高山、下海岛、进老区、走畲村,向工人、农民、干部和老红军、老同志调查研究,与当地文艺工作者促膝谈心,积累了丰富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途中已创作出歌词21首。2月27日回到宁德宾馆,与早就在此等候的习近平书记座谈,并当场朗诵了部分歌词。习近平听后动情地说:“生活是文艺的源泉,诗歌为心灵的抒唱。你们大家辛苦了”。他认为创作组对《山海的交响》立意概括得很好:“这是山与海的交响,山海风光与闽东精神的交响,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响,是力与美的交响。”并指出:“这也是艺术家与人民心灵的交响”。他希望这些来自生活的歌曲,再回到群众中去检验。为此,《闽东报》和《闽东乡讯》用专版选载歌词,受到群众的欢迎。《福建日报》也选登了一些歌词,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许怀中发表署名文章予以推荐,对大家鼓舞很大。
其三:赴京录制。经过3个月的反复修改与选择,在近40首歌词和20首歌曲中,选定12首词曲,要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录制。其时正是1990年5月,习近平刚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在繁忙的交接中,他仍然十分关心《山海的交响》,还亲自与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邹友开联系,取得他明确的支持。当我们到达北京时,邹友开就说:“你们来自老、少、边、岛贫困地区,我们一定全力支持。歌星由我去请,录制在中央电视台。习近平同志已告诉我,宁德是‘吃饭财政’。这样吧,录制一首歌就给歌星一两百元辛苦费表示个意思吧。”彭丽媛同志一人应邀唱了两首:一首是歌唱闽东海洋的《蓝色牧场》、一首是歌唱闽东水电的《星光摇篮》,并且一分钱也不肯收。她说:“闽东是我的第二故乡,为故乡为亲人服务是我的本分,讲钱就见外了”。
其四:电视摄制。1990年八、九月份,省电视台摄制组花一个月时间,先后到闽东九县市和地直有关单位,顶着台风,冒着骤雨,日夜兼程,行程近万里,拍摄数百个景区和素材25盒(每盒20分钟),精心进行四度创作。十月和十一月份,后期加工制作(电视片长50分钟)顺利完成。与此同时,由宁德地区文联和省音协联合编印的歌曲集《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包括电视台未选用的)出版。
1990年12月24日,在福建电视台举行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首映式。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少川认真看完全片后,称赞道:“这部电视音乐片,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词、曲、演唱、画面都不错,是部很好的片子,应该说关键是闽东好,是文艺界一次成功的合作和实践。我表示祝贺,感谢文艺工作者、电视制作者所作的努力。闽东要振兴,首先要艺术地宣传闽东,让外界认识闽东、熟悉闽东、了解闽东;其次要振奋闽东人的精神,使他们热爱家乡,对生活、建设充满信心。用声像艺术形式来反映、宣传闽东效果很好。希望各地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形式。希望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为扩大我省在海内外的影响作出贡献!”
已于半年前调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此时也应邀前来参加首映式。他动情地说:“看了片子,感到很高兴、很亲切!音乐片表现了闽东的风貌、闽东的精神,比我原先决定拍片预计的要满意。我为这部片子叫好。当然,还可以精益求精。在闽东工作过的同志,看了感到格外亲切。第一,通过艺术的享受,宣传了我们的山水和风格。(回忆他与大家酝酿、策划这部片子的经过)通过这件事,我想凡事还得认真两字。闽东的事业要刻意求精,探索求新,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第二,这部片子弘扬正气、弘扬民族文化,鼓舞我们热爱家乡的土地,热爱闽东美丽、神奇、充满魅力的土地,着眼于让人看到事业的光明。最后使大家看到信心、前途和力量,弘扬了闽东的风格和精神,激发了群众。闽东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土地,也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还是一块有希望的土地。第三,闽东还是要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面貌,不断地稳步前进,就会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让未来、现实与历史继续交响下去”。
这些情况,都在“宁德地区文联简报”上作了详细报道。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录像带也制作好了,便于人们随时观赏。
这时,我想到了我们尊敬的“老乡”———冰心先生。于是在1991年1月下旬(此时算旧历,还是庚午年冬季)给冰心寄去了《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录像带、歌曲集以及文联简讯等,装了厚厚的一袋公文信封;并附上一封信,简要地介绍了领导重视、文艺家辛劳等创作情况,请冰心观看后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修改提高。
没想到就在那年春节前,我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中央民族学院”(那时信封尚未规范,但“中央民族学院”的信笺特别小)的信件。信封上写“福建宁德地委宣传部王凌先生收”,右上角贴着一张2角钱的邮票。打开一看,竟然是冰心的亲笔题词。时间写的是“庚午冬末”。我细看信封上的邮戳,从北京寄出的时间是“1991.2.8”。
我立即把这个喜讯向地委行署领导报告,并向地区的文艺家进行传达。我谈了以下看法,冰心先生这封信虽然写的是“赠王凌先生”,但实际上是对《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这部电视音乐片的评价和肯定,是我们大家的集体荣誉。其一,对立意和题材的肯定,“颂赞”“海山”指的不仅是风光、风貌、风情,更指的是从歌曲和画面表现出来的闽东人的精神,这才是艺术感人的力量所在,也是冰心先生所赞许的。其二,冰心先生赞赏音乐片的总体风格,并用“壮美”二字概括。从总体看,音乐片的歌曲既富时代精神,又无政治说教,形象生动,十分优美。冰心是个严肃的作家,她对“家乡”感情确实很深,但从来不会讲“违心”之话。这题词是冰心先生送给我们全体演创、后勤人员最好的春节礼物。
我们将冰心题词刊载在“宁德地区文联简报”和“《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创作大事记”上,省文联领导和省音协的文艺家们也都十分高兴。他们说,一年的辛劳全都得到补偿了。
当然,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成功,是否有生命力,关键还在于历史、群众和实践的检验。《山海的交响》分别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2月在福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首映后,在全国尤其是福建省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该片荣获福建省第四届电视文艺一等奖,并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尤其难得的是,《山海的交响》中播放的许多歌曲,在全省“主力军心声”演唱活动、“学校音乐周”活动、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八闽新曲”、省电视台“歌海明珠”节目及各地各种文化节中广泛传唱,深受群众欢迎。《福建日报》在头版报道中称,“以一个地区为主组织这种活动并获全国电视文艺最高奖,在全省还是第一次”。实践反复证明,此次创作是成功的。宁德地区广大群众多年后都记得这些歌曲,认为它们“贴近生活,立意高远”,“确是雅俗共赏的精品”。
我于1992年底调离宁德地区后,与文艺界的联系少了。由于冰心题词是“赠王凌先生”的,我便精心裱褙保存在箱底。2004年8月我退休了,有空到各地走走,与以前的老朋友叙叙旧。我在高兴之余,更觉得不应当把冰心的题词只是珍藏在身边,而应当让她正式发表,让更多的人知道冰心的这个评价。我想,当年冰心花了许多宝贵时间,看了《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的录像带和许多原始资料,才作出对一部作品的严肃判断,是应当让大家了解的!
机会终于来了!2011年5月,我听说《冰心全集》要增订再版。于是带上全部原始资料,找了负责具体修订工作的海峡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茅林立同志,希望他认真考虑我的建议,在《冰心全集》修订版中收入这个重要题词。他细看全部资料后,同意了。不久,他又带上我送给他的全部原始资料,到北京找《冰心全集》的编者卓如老师。卓如反复考虑后给我来电话,答应了我的恳求。一年后《冰心全集》第三版发行了,我的心愿也实现了。现在我写这个“始末”,是想提供一些真实的背景材料,让大家对历史有个了解。我希望冰心的家乡,今后能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才不负于我们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