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7 10: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 艺

旅港画家陈文星的淡中真味


陈文星

旅港画家陈文星,1935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师从杨夏林、张晓寒等中国美术教育名家。陈文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研究教学已有60载,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曾任厦门书画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陶行知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深受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所青睐。他的艺术辞条载入《中国艺术家信息库》、《中国美术家》、《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著有《丹青山水集》、《陈文星画集》、《陈文星山水近作》等,现为香港书画家交流协会主席,是香港厦门两地书画艺术交流重要的推动人之一。

殷殷学子心 切切敬业情

1952年9月,陈文星就读于厦门鹭潮美术学校(现为福大工艺美术学院),该校由老一辈著名山水画家杨夏林等创办,原在北京全国政协工作的国画家张云松(晓寒)先生任教中国画,留日油画家蔡高嵩任教素描课和透视课……学校当时位于鼓浪屿八卦楼内,教学楼残破不堪,拱形屋顶破了个大洞,雨天教室漏水,晴天教室暴晒,风起时节教室呼呼作响。学生们住在地下室,生活用水依靠一口井。陈文星就在这样艰苦的学习条件中开始了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三年美术专业学习中,陈文星孜孜不倦,毕业时创作的人物国画《请解放军叔叔把信捎给台湾小朋友》展现出他一丝不苟,心系和平的创作精神,深受艺术前辈褒奖。

1955年7月,陈文星毕业后遇到了分配工作的困难。为解决毕业生的出路,杨夏林先生与福建人民出版社联系组织了学校创作室,并为出版社提供连环画出版题材《莲花乡的黎明》。陈文星和另外五位毕业生到龙海莲花乡黎明大队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后返校创作,极为认真地完成了这首部连环画,并成功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发行。此外陈文星还和杨胜等一起创作《雪峰山上歼匪记》,和陈武星等一起创作连环画《红色三兄弟》以及独自创作连环画《沃口的晚上》等,这些连环画也陆续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创作才华在业界小荷初露尖尖角。

1961年,在向建党四十周年献礼活动期间,陈文星与陈武星一起创作的长卷木刻《星火燎原》形象表现闽西老区中央苏区模范乡———上杭才溪乡的革命斗争史,参加省美展并刊于福建日报。陈文星独自创作的国画《毛主席才溪调查》、《才溪十三朵金花》、《才溪红孩子》、《学做红军鞋》等作品,通过细致传神的刻画,深情再现了领袖、红军、民众一家亲的革命乐观场景,在福建美术界引起热烈反响,其中《毛主席才溪调查》被送往参加当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展。

1962年陈文星为首都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设计巨型白杨浮雕《才溪十三姐妹》和《渔港之春》。为了这次题材,他再次三进闽西才溪乡,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还深入海岛,与渔民为友,与潮汐共眠。他的作品因为生动表现了福建老区革命根据地景象与新区城市发展面貌,在众多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美,成为首都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陈列品。

1970年,陈文星下放到山区漳平灵地乡,艰苦的岁月没有磨灭陈文星的艺术追求,在他的眼里看到的是漳平的青山绿水,心里感受到的是漳平人民朴实的乡情。1972年陈文星获得批准调回厦门,创作了一批“美在漳平”的山水画,被业界称为“生活的沉淀,艺术的升华”。

陈文星早期以连环画、版画、浮雕、国画创作为主,后来传承杨夏林、张晓寒、李耕画法,专攻山水画。为了获得更多素材和灵感,他亲访名山大川,足迹遍布黄山、华山、庐山、井冈山、武夷山、戴云山、桂林……搜尽奇峰,或挥墨纷披巍峨神幻,或点画工写娟秀灵动,每座山石都诉说着各自沧海桑田的故事,每条河瀑都弹奏着各自源远流长的音律。1994年陈文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刘文西奋挥题词:美在自然。老将军李德生盛情邀请陈文星到家中做客并为画展题词祝贺。

厦门是陈文星一生中学习、工作和生活最主要的地方,他把这座沿海城市视为美神的恩赐,是孕育和滋养他审美情趣的摇篮和沃土。一次来潮就是一首神曲,一朵浪花就是一个音符,所以陈文星更加专注于表现闽南山水的婉约,他画水如歌,余音绕梁。《鼓浪春晓》、《泰宁大金湖》、《香港石澳海角》浩淼烟波前赴后继地流向苍茫天际,如同人类朝向自己的理想,起伏间更见未来壮阔。《水是故乡甜》、《春色满园》、《龙潭飞瀑》,或徐或急地流淌,就像流进我们生命中的感动,不携雷霆万钧,不似滚滚风云,而显随和,欢快,温馨。

199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10周年的庆祝会上,陈文星应聘为这次广场文艺晚会歌舞背景画的艺术总监。他带领百名同学共同创作背景画12场,每场供3000多名学生举出3000多张画面,组成各种图案如“祖国万岁”等巨幅画面。精彩的背景画面令北京专家震撼,打了95分;当时观看现场表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高度赞扬道:“不亚于亚运开幕式的背景画”。1999年,陈文星继续被聘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祝会的广场文艺晚会歌舞背景的艺术总监,他不辱使命,再次出色完成任务,其背景艺术效果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题为“福建最大的广场歌舞晚会艺术背景画在厦门”。其实这两次背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创作到制作模式,对陈文星以及整个福建来说,都是一大创新。

陈文星《铜海杨帆》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005年陈文星退休后,年近古稀,旅居香港。“日既暮而犹烟霞绚丽,岁将晚更橘橙芳馨”,他与人一起从不提自己的成就,有了时间后,整理资料,先后出版了《丹青山水》上下集、《陈文星画集》、《陈文星山水集》,把多年来的经历和艺术成果编辑成册奉献给广大读者;他到香港被推荐为香港福建书画家交流协会主席,为促进港厦书画艺术的交流与发展,为公益慈善事业,默默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年来,陈文星连续策划主办了三届香港厦门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三届香港厦门爱心书画展,五届陶行知书画纪念展。他情系家乡的旅游事业,与厦门旅游局联办厦门旅游风光书画展,厦门凤凰花节旅游风光书画展;与南安政府合办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旅游节书画展,首届南安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书画展,借此机会推介家乡投资环境和旅游资源。

陈文星发动广大香港厦门艺术家关注社会,慈善奉献。他与厦门市红十字会一起组织香港、厦门书画家捐赠书画作品,为四川汶川地震、长汀水灾等筹款捐助;与《厦门生活报》一起组织书画家捐画,义卖资助江西九江老区的希望小学;为厦门思明区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书画,筹款关爱残疾儿童。他组织征集香港厦门书画家的优秀书画作品,奉献给凤山,丰富南安凤山的书画文化宝库。日前,陈文星正在筹备第三届南安·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书画捐赠展,联络、收稿、记录、印刷……他忙得有条不紊。

至今,陈文星个人捐出力作已有几十幅,参与多场书画慈善义卖,而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救助贫困乳腺疾病患者和残疾儿童。其中陈文星国画《鼓浪春晓》以38000港币成功拍卖,而他直接就把这笔善款捐给了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陈文星关注书画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厦门《鹭风报》改版时,后辈们想找时仍健在的百岁老书画家梁披云(2010年病逝)题词,寻求陈文星帮助,陈文星二话不说,携爱人不辞千里,搭机前往澳门拜访百岁老人,请求老人为鹭风报改版题写报名。获得亲笔墨宝后陈文星转送给鹭风报。《鹭风报》是侨报,陈文星一直不断推荐旅港书画家,让他们的作品在报上刊登,让他们的艺术成就与广大侨胞共享。一知道《香港新商报》开辟文化艺术专栏,注重中国书画艺术的弘扬,陈文星如数家珍般介绍出一群老一辈书画艺术家。他认为,既要展示书画家的艺术成果,也要弘扬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陈文星热心公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78岁的他,至今出外还是乘坐公交车,连打车费用都舍不得花,生活十分俭朴。他乐于奉献,不求索取,人品为业界所敬仰,2007年江西九江政府赠与陈文星“爱心大使”称号。

“淡中见真味,常里识英才”,陈文星谦逊务实、淡泊明志、吃苦奉献、无求回报的精神难道不是中国老一辈艺术家的写照和缩影吗?

陈文星《高山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