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与生活情趣(四则)
韦希成
(之一)
中国有副对联,叫做“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可见,古往今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每当休闲时光,茶人们常常聚会品茶、抚琴听曲、吟诗作画、赏花观石,营造清雅洒脱、情趣益增的情景。品茶与茶人文友的趣味相伴,助长饮茶的盛行,提升了饮茶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一种品茶的艺术。由此,这些生活中的情趣,久而久之与品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先说到品茶与文人“四艺”——琴棋书画的联系:琴为中国传统乐器,那种靡靡清和的琴音,使人忘却凡尘的喧嚣,听者边听琴韵边品茶味,境界自然高雅。有道是:“煮茗对清话,弄琴知好音。”此乃琴茗相伴的写照。
棋是生活中的游艺之一,也是调剂精神的媒介。曾有这样的诗句:“煮茗月才上,对棋兴未央。”还有一首谢翺的《玩月有感》:“入夜茶瓯苦上眉,眼花推落石床棋。”写的是对茶与棋的称赞。
古代文人交往过程中,品茗观画、染翰作书,都是常见的生活雅趣。清代《长物志》跋文中曾写道:“士大夫以儒雅相尚、品画论茗、焚香、弹琴等事无一不精。”由此可知古人品茶与评书论画结合由来已久。
其次,谈及品茶与生活“四艺”的关系:何谓“生活四艺?”即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旧时,人们重视官能感觉,透过味觉、视觉、听觉、触觉五感来感受美的存在,达到精神上的满足。焚香可以修身养性,集中心神;品茶可以除烦解渴;挂画插花则可以陶冶心性,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然而,茶本身即具备色、香、味,当烹茶之际,茶汤沸腾,加上赏玩茶器,品茶可说是五味俱全。
据史书记载,宋代以后,人们品茶基本是四艺合一的,蕴存了这一番清趣之气。比如宋代《梦染录》就有这样的描述:“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书画,装点店面。”那时起,文人雅士相聚,常以茶、花相伴,而市井茶馆亦效仿文人品茶,挂名人画,插四时花来招揽顾客。到后来,一些茶馆重视盆栽、雅石的赏玩,以盆花、盆栽代替插花,也是屡屡可见。
再说品茶与文人书画的关系历来密切。自唐宋以来描绘茶事活动的绘画比比皆是,到明清时期文人绘画更是掀起高潮,把茶与文人书画演绎到极致,在绘画作品中,少不了煮茶、品茗的画面。如晚清的钱慧安所作《百岁老人试新茶》中,图绘一老者端坐榻前,仕女、童子前后相伴,另一童子手捧花盆从屋外走来,好一幅“百岁老人谈旧事,窗间新绿试新茶;眼前清福须消受,又报邻家来送花。”呈现出一派闲适的田园情趣。
政和县东源茶谷(余明传 摄)
现时城乡星罗棋布的街坊茶馆,三三两两的知友相会,无不谈今说古、评书论画,兼以琴棋相娱、花香相应,此情此景何等闲逸悠雅。身处如此意境之中,事事皆和美、人人皆友善、物物皆典雅,既可感受茶人品茶的雅兴逸趣,又能令人羡慕此等超然的美好养生境地。
当今,品茶艺术正在蓬勃兴起,品茶的情趣日益升华,我们的生活品质将会随之得到提高与丰满。
(之二)
一个夏阳高照的午后,几位老乡茶友结伴相聚在那个流趟着古筝乐曲的茶室里,亲切的聚会融进淡淡的茶香,让整个气氛似乎温暖了许多,每个人的心房顿消冰凉的烦躁而感到丝丝和霭。一壶清茶,沏在透明的玻璃器皿里,茶叶慢慢散开,大家默不作声地望着,望着,心里面的情绪也开始缓缓舒展开来。
品茶的乐趣首先落在那个茶艺师的手上,随着那双纤纤细手的舞动,艺术化了的泡茶、饮茶使每个人沉醉安详;再通过她的肢体神态和动作语言体现出美感怡神,在享受这个过程中,我们领略到中华茶文化的历史、美学、礼仪等知识,在俭、清、和、静的茶礼素养中对和谐和美境有了深层次的感悟。
自古到今,在不同地域,在各个阶层,人们无不以茶为友。但茶艺只不过是品茶的方法和意境,真正爱茶的人是以美为先的。你且看,沏茶时优雅、端庄、大气的态度,在情趣中尽显灵性,而在这躁动喧嚣的环境里,一杯清茶,吹拂内心的浮尘,造就一种安逸的心境;一杯清茶,沁人心脾,烘托了朴素无华的情怀,是那么自在地散发着灵性与诗意的气息。茶的气息是蕴存于感觉里的,是出于心灵气质的回味,自然而然令人产生“品茶就像品人生”的感悟。解读其含意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从品茶之中找到自己生活中酸甜苦涩的味道;品茶,可以是品人生、品禅,也可以是品心事、品世间百态;茶的清香、茶的苦涩,韵味绵长、耐人寻思,故而只有懂得品味它的人,才会让茶的芳香气韵铺满每一颗心房。
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如此让人忙碌、使人疲惫,似乎只有品茶才让人有片刻的情绪澄静。有时候,沉浸在一段茶时光里,让独特的茶韵裹着劳累或困惑慢慢凝固、慢慢散去,荡涤所有的烦躁,皈依平静与安祥。
(之三)
茶原本就是跟老百姓的民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怎么样才能回到茶与人真正的本质关系上来呢?
其一,茶是中国人与天地四时自然沟通的一个媒介,正如茶字的写法就是“人在草木间”。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和道理同样体现在喝茶。对我们来讲,茶是让生命从容健康的一个媒介。一杯茶之间有太多的道理,人归草木间,喝茶就像回归田园,是一种安顿内心的状态。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闽都茶乡是一个让我心安之处,我喜欢茶农静下心去种茶、摘茶、制茶的状态,这里也是喝好茶的好地方。当我们一味追求速度时,就疏离了大自然给我们的坐标,所以我们还是要慢下来,在茶中体味回归草木之间的欢欣。我们可以顺着这杯茶回到传统,找到中国人自己的坐标系。茶是中国人的坐标,让我们在天地四时的循环中去找到秩序。
其二,饮茶是人生的一种觉悟。所谓“茶禅一味”,在茶中人能静静的感受到松驰、安逸、柔和、从容。在当今利益纷繁的社会,人越来越忙,危机感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个动荡的世界时,唯有茶能给我们以从容的心。可以说,人心不乱,世界就不会乱。优雅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结构的紧张,而是内心状态的焦虑。一个懂得茶的人,内心是没有太多纠结的,他会把人生看得通透,变得优雅。茶的缘份是生命中的一点眷顾,而人在茶禅一味中的感悟,是一种养心的方式。
其三,饮茶是生命中的仪式。饮茶这件事,最后是要归于社会,重新让茶回归“柴米油盐”这样简单的生活方式。人回草木间,茶归民生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要回归自然。泡茶这件事是急不得,我们看到绿茶的叶子在阳光的水中几沉几浮,终于静静的释放它美丽的牙尖;我们看到茶叶放入玻璃茶杯中一点一点的释放,在翻腾的沸水中渐渐唤醒。我们需要在泡茶、饮茶的仪式中唤回心灵的宁静和社会的秩序。
我只是一个爱茶的人,以这样一颗爱茶之心,去感悟中国人在茶叶中所获得的种种认知。有道是正如当代学者于丹所说的:“当人回到草木之间,就能以一个最低成本的、快乐愉悦的方式回到中国人的一份从容。”
(之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积淀厚重。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与中国特色的文化一脉相传。
本文就以饮茶与读书为例,说说它们之间的关联吧!
饮茶与读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选择,两者是经常有机聚集在一起的。
书,是精神的东西,属于上层建筑;茶,是物质的东西,归属公众产物。一旦精神空虚,徒有外表,不过只是一种样式而已;而物质缺乏,看似萎靡,却可以产生精气神。当然二者并非就是绝对的,偶尔尚且相互联系,可以读书,也可以喝茶。最好的方式是一边读书,一边饮茶。
读书人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做学问者:一种是消磨时光者。做学问者读书很精致,也很专业。但消磨时光者读书比较杂,手里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买了啥书就看啥,很随性。但是不管做学问的,还是消磨时光的,他们有一个共性,都会喜欢喝茶。
喝茶人大概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嗜茶如命,品茶很讲究,从水到茶叶到茶具,工序有条有理,一丝一毫也不马虎;一类是喜欢喝茶,但比较随便,对水到茶叶到茶具,没有专门的要求。因此,看来第一类喝茶者相对寥寥无几,第二类喝茶者众多,属于大众饮茶。
虽然说大众喝茶没啥讲究,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因此,不同季节喝茶也有所不同: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白茶,冬饮红茶。
其实,究竟喝啥茶为好?没有一概而论,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爱好。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白茶。兴趣不同,口感自然就不同。
顾名思义,读书同饮茶一样。有人喜爱读小说,有人喜欢读诗歌,有人喜欢读散文,还有人喜欢读哲学或历史。
读书可谓开卷有益,饮茶可谓开口有得。人活世上,时光不可再生,千金难买寸光阴。劝君莫如把闲暇时光用在阅读上,用在品茶上,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读书与饮茶两者随和相拥,可以兼而有之。
再说,节假日休闲之时或工作忙碌之余,沏一杯茶,捧一本书,边读边饮,清心寡欲,茶水入心、文字入脑、心神舒爽、脑海安宁,岂不一举两得嘛?
人这一生,可活着,可生活。活着,主要是物质的享用,譬如吃穿住行;而生活除了物质的享用,还有精神方面的消费。倘若没有物质基础,人活不下去;如果没有精神支撑,人活得毫无意义。故以要让活着变为生活,需要阅读,要让生活有情趣,固然还是讲求阅读才有思想境界。
虽然读一本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但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色彩和情操。同样的道理,饮一杯茶,不是你生活的必须,但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情调和回味。
总而言之,读书饮茶,可以这么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