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15:5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戴 健

 

挑幡舞与蛇王节

戴 健

建瓯挑幡.jpg

建瓯挑幡

 

挑幡舞

“诗贵绝唱,技崇绝活。”闽北古城建瓯的挑幡,精彩绝伦:高高耸立在空中的挑幡,在壮汉的肩膀、手臂、手掌乃至手指上,静立、晃动、旋转……惊险、精妙,观众无不惊愕、喝彩。建瓯挑幡这项集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于一体的活动,已有300多年历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瓯挑幡始于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横渡台湾海峡,驱逐荷兰殖民者。建瓯城郊大洲村的一百多位青壮汉踊跃入伍,参加这次跨海远征。收复台湾战役结束后,只有两人凯旋回乡,那天正好是正月二十四日。大洲村男女老幼喜出望外,奔走相告,而后搭台唱戏,一方面为凯旋的子弟接风洗尘;另一方面也为阵亡的将士举行祭奠仪式。他们把回乡子弟带回的旌旗高高挂在笔直的竹竿上不断摇舞,为壮烈捐躯的将士招魂,并称它为“挑幡”。此后,大洲村每年正月二十四日都会举办“挑幡”活动,并相沿成俗,定为“挑幡节”。

建瓯“挑幡”,与时俱进。先是将“旌旗”换成“锦旗”,动作由摇竿变为顶杆。这个动作,源于闽北人喜好挑担的习惯。挑幡的壮汉,先用肩膀挑起旗杆,肩膀不够用就用头顶、背扛、手托,总之把幡杆竖立不倒。

“幡”用一根约l0米长、碗口粗、重10多公斤的笔直毛竹制成。完整的幡,由幡杆、幡顶、幡幅、旗杆、幡箍、幡斗、幡旗7个部分组成。幡顶扎着精美的彩灯,彩灯用竹骨和彩绸制成六角宝塔形,其下悬挂锦旗,四周挂上数只小铜铃,锦旗上绣着寓意和美,或褒颂的词句,随风飘舞。为了让幡便于顶,能旋转,杆底部还进行技术处理。表演者可以做出牙咬、鼻顶、一指托等高难度动作。

现在的建瓯,除了正月二十四日举办隆重的挑幡节外,凡遇喜庆日子或者大庙会,也都举办场面热烈的挑幡活动。两人一组,先由一人将幡杆扶直。然后,进行各种表演。有的将笔直的幡竖立足尖,轻轻一挑,飞落到肩上,形成“肩扛南天松”“手舞东风柳”“肘擎中军令”“口挑百战旗”“牙咬北海塔”“鼻托乾坤棒”等系列招式。表演时伴随锣鼓声,喝彩声,铃当声,长幡如飞轮旋转,似蛟龙冲天,像杂耍般技巧,其势气贯长虹,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如今,挑幡已从单个发展到多支挑幡队同台竞技。从信仰发展到娱乐,从少数人表演发展到男女老少齐上阵,场面恢宏。每个表演者都意气风发,你争我夺,男来女往,老少互动。长幡从你的肩上转到我的肩上,从我的脚尖飞到你的脚尖,从男人的手上传到女人的手中,从老者手上传递到少年的掌间。表演者用挑、跳、勾、踢、腾、抛、翻、旋、顶的动作,将长幡送到肢体的几十个触点上停留、挺立。根根彩幡在表演者手中,上下腾飞、前后盘旋、左追右逐,岿然不倒。锣鼓声、呐喊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几十杆幡穿插、簇拥在一起,场面波澜壮阔,震撼人心。这就是幡随人动,人借幡势,人幡合一,舞出虎虎生风,舞出异常精彩的建瓯挑幡舞。

建瓯挑幡曾获得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山花奖”。

蛇王节

每年“七夕”这天,闽北延平区樟湖坂镇的人都要举办传统的“蛇王节”。

“福建”,简称“闽”。闽字中有虫,乃长虫,长虫即蛇。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闽,为东南越蛇种。”古代,蛇作为神秘的动物,受到崇拜。樟湖坂“蛇王节”是闽人对蛇崇拜仪式保存最完整的版本。

樟湖坂举行蛇王节活动,以镇中的蛇王庙为中心。庙内供奉三尊蛇神像——蛇王三兄弟,当地人称为“连公爷”。三兄弟身穿红袍,双脚踩着怪兽,都有双慧眼,一为仰视、一为俯视、一为平视,寓意从各个方向“洞察人间、驱祟造福”。相传蛇王爷姓连,是一条修炼得道大蟒蛇的化身。有一年,樟湖坂发生霍乱,多人死亡,村民惊恐不已。于是派人带上全猪、全羊、整鸡前往蛇王居住地“再见岭”祈求安康。次日,樟湖坂上空果然出现一条大蟒蛇,口吐焰火,到处消毒,驱除瘟疫。乡民得救后,建起庙宇,供奉蛇王,并把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定为蛇王节,以示感恩。

蛇王节要举行象征性民俗活动,包括捕蛇、坐轿、出巡、归位、放生五个环节。

首先,捕蛇。每年农历六月,乡民开始上山入水捕捉各种蛇,不论大小、长短、轻重、美丑,有毒无毒,均在捕捉之列。乡民把捕到的蛇放入庙中的黑色大瓮里,作为供品敬献给蛇王,由专人精心饲养。人们相信,谁捕获得多,捉得大,表明他对蛇王最虔诚,蛇王降福就多。

蛇王出巡.jpg

蛇王出巡

其次,坐轿。乡民抬来一座特制的轿子,称为“神轿”或“龙亭”。轿子的四周用细铅丝编扎的网罩住,轿中放置的一个木制的大圆盆,蛇王神像安坐轿中。

三,出巡。随着炮铳三声,锣鼓齐鸣,蛇王巡行开始。乡民排成长队跟随“神轿”后面,鸣锣开道,浩浩荡荡,沿着镇子各条街巷巡游。参加巡游的乡民,不分老少,出发前必须从大黑瓮中取出一条蛇,或缠绕在脖颈上,或围绕腰间,或缠于手臂,作为标志,而后鱼贯前行,俨然一队长蛇阵。当长长巡游蛇队经过时,鼓乐宣天,鞭炮鸣响,人们欢呼,沉浸在节日氛围中。各家各户专人手持三炷香恭候在门前或路旁,一俟“神轿”到达,立即“换香”。队伍过后,将换来的香插到自家的大门上或厨房灶头,以示“迎神”,福至家门,财入户头,健康长相随。

接着,就是归位。蛇王出巡完毕,蛇王庙前点燃两支高约二米的玫瑰色大香。乡民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恭请巡游归来的蛇王回庙,又把大小蛇放回大瓮中,然后,举行祭蛇仪式。

最后,放生。举行祭蛇仪式后,人们抬着大瓮,成群结队拥到闽江边,以虔诚的心情将大瓮中的蛇放入江中。至此,“蛇王节”降下帷幕。乡民与观众尽兴而散。

“蛇王节”,最为惊心动魄的,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持蛇表演。巡游中,有人与巨大的蟒蛇热烈接吻,有人将长蛇缠在身体上,任由长蛇在身体上蠕动,甚至连小姑娘都气定神闲地手握长蛇,行游在队列中。说也奇怪,此时蛇完全服服帖帖,毫无害人之心。这其中奥秘只有樟湖坂人知道。

樟湖坂人的蛇图腾崇拜,表达了他们对蛇的敬畏和喜爱之情。蛇图腾崇拜在我国不仅时间早,而且分布范围广。现在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樟湖坂是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