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百题·
17.坊巷处处福元素
福州的三坊七巷自唐以来即为缙绅雅士的居住与活动中心,沿袭至今,被称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
里坊是唐宋基层建制,城内为坊,城外为里。三坊七巷沿着南后街布局,东边七巷,西边三坊。坊巷名字中不乏吉祥之意,如七巷之一、位居最南边的“吉庇巷”。
福州地区建筑也以三坊七巷最具代表性。从空中俯瞰,一个个海浪似的、流畅有致的马鞍墙如一枚枚音符,刹那间,似乎对“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有了大彻大悟。沿着中轴线南后街,坊巷纵横,空间静美。小巷石板铺路,两侧白墙耸立,时有丽人撑着油纸伞走过,为坊巷增添了无限韵致。三坊七巷的宅院,一般除门头房外,都围上风火墙,流畅翘角,美观、灵动又实用。院内布局错落有致,门、廊、插屏、天井、花厅、假山、水榭,阁楼建造在最后面,多为女眷所用。门窗、厅堂明间正立面和构架三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与灰塑等是必不可少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不仅工艺精细,而且通过骨格的精心布局,构成拼字、几何形等图案花饰。在木穿斗构架中的梁架、插斗、重柱、月梁等建筑部位精美的雕饰集圆雕、浮雕、透雕于一体。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柱栏也随处可见。
三坊七巷建筑中的福文化元素
师门造型
太阳门门楣中的福文化元素
牌头多用福文化元素雕饰
其实,三坊七巷建筑里的福文化元素处处彰显,首先是插屏中多见五福捧寿构图。四个角的各一只蝙蝠朝中间的“福”字飞来,“福”字又往往弯曲回环,笔画夸张变形,体现出长寿的意蕴。福文化的多元组合,又衍生出新的人文主题。建筑的墙头是灰塑的重点,正对厅堂的天井三面墙头溜边题材特别讲究,多是福寿、瑞兽、螭龙、松鹤、灵芝、蝙蝠、寿桃、如意、宝鼎等等祥瑞元素,充满浓浓的福意。
塔巷王麒故居师门
不同“进”之间用石条做框,俗称师门,石门框上通常做灰塑,题材除了传统的亭台楼阁、麒麟、祥云外,常常有太师少师形象,母狮子带着幼狮嬉戏绣球。太师少师是古代官名,装饰入墙,隐含着主人仕途顺畅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