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的为民情怀
林赞坚
猛虎上山镇安康,玉兔下凡遂百愿!新春之际,几个好友相约来到了位于福建省南靖县的华夏炎帝文化园,在炎帝神农殿前向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表示了最高敬意。期间,在与众多民众交流的现场氛围中,我们深感炎帝神农在老百姓心中具有极大的凝聚力、无比的亲民性,期待这个位于“海丝”沿线的炎黄文化地标能更快地建成,更好地凝心聚力,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挂念和关注的精神家园。
结合群众心中的观点和炎帝神农的丰功伟绩,试对炎帝神农的为民情怀进行浅析,希望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与时俱进地得到继承和发扬,更好地提升自信、增进福址,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
权为民所用的时代担当
原始先民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为生活所迫居无定所,流徙不定,“缘水而居”、“穴居而野处”。炎帝神农作为大家推举出来的部落首领,根本没有什么享受意识与特权概念,他勇敢、智慧、富有生产和生活经验,完美地履行了部落成员的“公仆”职责,充分体现了朴素的大公意识和奉献精神。他始终把民众根本利益当作标尺,紧扣时代需求,为了社会的安宁,促成了炎黄结盟,开启了华夏族新篇章,奠定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对部落发展与壮大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始终把民众当作目的,一切为了民众,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公、为民造福而不求回报,为了公众的发展信心,以身作则,以天下为先,以至“憔悴”;为了祛除百姓疾病之苦,亲“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为了解决食物的短缺,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种植谷物的经验,发明了生产工具,开始了最初的农耕文明、手工业文明等。炎帝神农这种大公无私和奉献精神,在其位谋其政的担当精神,影响到后世,铸就了中华民族权为民所用,以天下为己任的全局思想,诠释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
情为民所系的崇高情操
纵观炎帝神农氏所在时期的巨大成就,成因之一,就是坚持一切依靠民众,把民众当作主体,以民众利益为重,求真务实,致力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改善民生、免除民众疾苦、解放发展生产力等等。《吕氏春秋》所载,《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贤人之不远海内之路,而时往来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为务故也。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杀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众矣,而事皆不同。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这种“以教天下”和“以致民利”的亲民作风,并一直流传不绝,并发展成为“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和“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中华民族著名“民本”思想。《礼记·礼运》所载,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商君书·画策篇》曰:“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殁,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可见,神农之世,虽然是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始社会,民众的生存环境恶劣,民生艰难,但和谐安宁、公正、公平、友爱成为民心所向,达到了人人平等、财产公有的“大同”理想。
除了从财富均平和社会公正角度塑造以民为本的社会外,炎帝神农也很讲究从教化方面来培养为民情怀,削桐为琴,开创祭祀礼仪,规范礼制。《新论》中记载,神农“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这种对和谐的追求,深刻影响了后来人的思想,并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之一,一方面强调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亲;另一方面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亦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使中国人讲求秩序、和平、中庸、节制及和衷共济,也使中华文明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可持续地发展。
利为民所谋的务实精神
远古时代,人们对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十分有限,如何激发民众的创新活力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炎帝神农作为中华文明历史上最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典范之一,作为部落首领,知难而上,勇于探索,善于模仿自然,善于动手,不断观察、总结、积累生产经验和简单的科学常识,从而发明许多生产、生活工具,成为农业、医学和商业、文艺等众多领域的创造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充分体现了坚持利为民所谋的务实精神。
为了改善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炎帝神农带领民众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制弧剡矢以御侵凌、居榭造屋以安万民。《淮南子》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本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并且“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其导民也”;《易传·系辞下》记载炎帝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书》:“神农作瓦器”陶器能烹煮食物,又能贮藏食品和饮水,陶器的发明是改善民生的一大贡献。《世本·卷九》:“神农作琴”,上有五弦,配谱成乐,以娱民众,陶冶人们情操。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最能说明炎帝神农践行利为民所谋的务实精神,是炎帝神农发明医药尝百草滋味、水泉甘苦。正是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尝试,才使麻、粟、黍、 稻、菽等农作物品种被选出,一批可以疗疾的药草及含毒的虫、草得以发现,他自己终因误食了一种毒性极强的“断肠草”而死,以悲壮的献身完成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伟大使命。
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去予以帮助和解决,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把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是对炎帝神农为民情怀的最好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