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22: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治莹



山 村 雅 风

 

李治莹

 

 

罗源西兰乡有一名为“洋坪”的村落,拥有20多座各时期所建古民居,仅明清时期的就多达16座。进入村中,只见黛瓦青砖、白墙挑檐,碧水东流,玉带缠绕。好一番瑶池西望,祥瑞聚砂之雅致景象。

洋坪皆为萧姓,始祖为春秋时期萧国(今安徽萧县)的侯爵萧大心。因平定宋内乱有功而受封,采邑于萧,为萧国第一任国君。据传,萧姓祖先入闽后,从古田牛头岭迁入附近的官洋村。一次放牛来到洋坪,牛儿恋着这个绿竹掩映、青草茂盛之地,怎么赶也不动蹄。便顺意移迁此方沃土安身立命,开疆辟地,代代繁衍。

又得一趣闻,说是自古八面环山的洋坪村,既无坪也不平。而邻村虽称为“坑里”,却是视野宽广,平平如也。洋坪不平、坑里无坑,当年的洋坪人尽管身居山村,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雄心走天下,且头脑灵光,致富门路广达,条条山道通财路。似乎要把田地里的黄豆变金豆,土中的地瓜马铃薯等化为银锭。或是成群结队地从白鹤岭古道,走出山岭,要么发奋攻读谋求仕途,要么外出从商积聚财富。村子里也就有了官宦之家,权倾一方;更有了商界大亨,钱财不菲。官宦商贾们又让子孙苦读诗书,于是村中文风鼎盛,文人墨客辈出,人才济济。当时有洋坪、坑里两个村名供相邻的两村选择,萧氏和邻村的先祖,都想给自己的村子取名洋坪,后来两村相约以斗诗赢洋坪。结果,因萧氏子孙读书人众多而胜出,喜得洋坪……

洋坪山峦圆净,蔚然深秀,淡淡的远山,一条清溪泠泠而出,沿途纳山中悬泉野水,左右逢源而花红柳翠。老村古宅,素雅洁净,幽深沉静。古时,村中外出为官的,或是在商界搏击的,都以浓郁的乡愁,在村中起屋建厝。期待功成身退后,回到山乡古村,闲云野鹤地乐享不受尘事羁绊的安逸。尤其是明清时期,但凡家资丰厚的,大宅门鹊起。同时还建有厝屋、书院、武馆、道观、庙宇等。虽然巨宅深院毗连,却是疏疏朗朗,亮堂明媚,以大格局问世。

经代代鼎力,对面厝、土墙厝、水头厝、惜字炉厝……厝厝气象万千,宏大魁伟,壮观中不失瑰丽。诸如清壬戌举人萧奇怀所建的对面厝,平面布局、空间结构、装修装饰精美。高护墙之内,4回廊8书院,3幢连排。厢房窗棂上雕镂的琴棋书画,绕梁古乐,映衬出诗书墨香的风雅之室。右侧横厝设有花厅,厅前花墙镶嵌,悦目赏心。最妙的是,主人建房将村中书院设于闺阁一侧,让家中小姐不下阁楼便可饱读诗书。闺阁内的特色方形镂空柱础,别致精美,南洋花砖,朱颜不改。在奕光堂小姐楼,从太师壁一侧上木梯之二楼,二层楼梯口说是小姐们选女婿时窥探的佳处,而带底座的美人靠又可让妇孺们凭窗张望厝外的风景胜境。因萧奇怀任清流县令,后又被朝廷封为正六品,于是有资格在院落中正座为大六扇两披榭,天井上有台阶垂带,以此标示屋主人的科举功名。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土墙厝,因四周高围墙,尤其是前面的山墙夯筑特别而称。坐北向南,进厝岭阶、石铺通道。门厅、正厅、天井、厢房、书院、官房,门门相通。单一个正厅,就面阔5间,进深6柱。梁枋上悬挂的“武魁”匾额,“魁”少了上面一撇,说是考级没有到顶,还需步步升级;另一说则是去掉鬼气。太师壁上的“福缘善庆”,祖训认为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而福气则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凸显厝主人为人做事之风范。厅里摆放的练武石,证明了武魁身价并非天上掉落的。

图片3.png

西兰乡洋坪村古民居(陈世强   摄

位于村中西端山坡溪流边的水头厝,因是洋坪溪的水源处, 故名。又见高墙大院,庭院四面各房各屋皆相互联属、屋面搭接,围拱着中间的小院落。正厝、横厝、花厅厝,处处幽深,藏风聚气。尤具特点的是花厅厝后辟有小姐阁楼,细腻的木雕,屋顶上独具匠心地以琵琶、月琴等多种乐器造型凸显屋主人的风雅。正堂满堂柱联是该厝最大的特点,檐金柱上的“行仁义事、存孝忠心”,召唤家族子孙行为规范、完善自己,追求名誉而廉洁,为理想志向而锐意进取。人人不辱祖训,诚于仁孝,争当宗族之楷模。石案花架,石槽古井,檐角房梁浮雕彩绘,门窗上的花鸟瑞兽,一雕一镂,永驻其上。又见落尘的红轿子,厢房内落寞的小姐椅,檐下沉寂的石磨石臼……祖上原生态的生活气息, 处处可见,闲淡中古趣盎然。

过小石桥,步乱毛石铺砌的厝前通道,便可见外似古堡、内如迷宫的惜字炉厝。此厝前有溪水绕屋、后有青山倚靠,无论从外向内,还是由内向外,都可窥见当年设计建造者的功底。庭院深深,天井开阔,回廊环合,明亮宽敞。檐金柱上透雕的莲花和灵芝花组合,连连如意,好运源源。显眼而有趣的是一个明末清初的大磨盘浮雕的螃蟹,说是代表八方来财,也是守护家业的铁甲将军。而对虾浮雕则代表事事顺溜,辟邪趋利,吉祥永泰。

赏识惜字炉厝的同时,联想起魁星亭内庄严尊礼的惜字炉, 那是古代文人墨客焚烧文字纸张的地方,也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宋代的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废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在火光中闪烁起舞。逶迤村道一侧三层楼阁式结构的惜字炉,纯青炉火,至今没有熄灭。孩子们但凡中考、高考结束,就会把一些复习字纸带到这里,交给惜字炉中的火苗,去做最后一次阅读。而萧氏祖厝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萧氏六世德雄公创建,明万历年间(1573—1619 年)重修,崇祯年间(1628年)又作修饰。面阔5间、进深7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整座祖屋简洁大气、工艺古拙、素面柱础、雄浑大气,出跳斗栱和一斗三升补间铺作是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目前,这座厝屋是坪洋村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厝为骑都尉萧茂展的故居,因建有功德,生前六品官、逝世后封为四品。因此门前立有一对功名石旗杆,格外引人注目。

位于村尾左侧的高山坡上萧氏祠堂。始建于明中晚期。高高的曲折风水台阶,双开大门面向村中,护佑着萧氏后裔代代相传。祠堂内抬梁空间显得高大气派,屋面正脊、垂脊上的龙舌翘,透雕折枝花角叶,檐下抹角梁上的牡丹朵花垂莲柱……各处装饰,均显吉祥如意、富贵花开、福、禄、寿、喜样样齐全之意。

自古文人雅士多,这番风雅情致在。数百年风云的变幻,时代的更替,无论历史情境如何交织, 洋坪村之美,美在从明末清初绵亘至今的古式建筑。单栋独座的观赏,跳跃出的是卓尔不群、出类拔萃。倘若把依山傍水的古厝聚拢荟萃,蔚为大观,或许会让人疑为进入古民居之大观园、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馆。步入其间,风雅犹存中,恍若凝固了时光的古朴风采。村中错落的古民居,浓缩了一代又一代的繁华兴盛, 耳边还回荡着光阴故事里娓娓的倾诉。

徜徉在清代高坡道观中,古朴的元、明石板桥上,蜿蜒回环的古道山岭。尤儒道古风,树德务滋,福缘善庆。古迹林立之中,有数不清的传奇故事。身在洋坪,雅风习习,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留存至今的书院、文魁厝、选魁厝,厅堂边静默的掇石,从此地走出的历代文武先贤,都在印证着萧姓人家始终追求文武兼修的理想人格模式。从村口新建的“耕读传家”的书卷造型雕塑、“百善孝为先”的文化墙,到村东明代祖屋门前赫然挺立的两尊石碣旗杆,再到家家古厝厅堂高悬的“修身齐家”古匾,以及多座厝屋中体现的“文举武举”,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着浓郁的重教乡风。正如《洋坪村赋》所言:耕读声中,走出多少锦绣前程……

四面青翠山峰拥立、山之下又绕出如诗如诉的清水溪涧,大美于斯。乡风清雅、古色生香于数百年的洋坪,家园不老。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