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9 10:4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思翔



奇 达 走 笔

 

林思翔

 

 

东海边上黄岐半岛北侧有个渔村,叫奇达。奇达背靠青山,三面临海,右依北茭鼻,左傍可门口,“四屿”“三洛”群岛列阵在前。有鼻,有口,有群岛协力环卫,让奇达拥有优越海湾,坐享丰腴宽阔的水面。

有道是山水造势,环境育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奇达这个千年古村。千年的海风吹拂、海浪淘洗,岁月抹去古村风霜,让奇达发生神奇嬗变。

蓝幽幽的海波轻轻托举,村庄浮了起来。浪花拍岸,清风拂面,村庄显得清新、灵动,充满生气。那扇扇网格似的整齐有序的窗户,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朝着大海微笑。海面上舢板列阵,鱼排成行,鸥鹭低翔,岛礁浮动。水天连成一色,海陆浑然一体。整个村庄就是一幅色彩明丽、欣欣向荣的动态立体画,美得令人看一眼就不想离开。

沿着环村的海滨大道走一段路,再拐进石板小路前行,便到了奇达古城东门恩向门,这便进入了千年古村的“城里”了。恩向门两边石砌城墙延绵,长达1300米,途经“广益门”“会龙门”,把古城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村里老人告诉我,古城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是连江籍工部侍郎董应举卸任返乡后倡议建造的,用来防御倭寇盗贼。俯看整个城堡,状若鲤鱼,暗喻“鲤鱼跳龙门”,企盼渔村多出贤才。

古城的房屋顺坡而建,为防风沙,加上缺木材,房屋多为全石砌造的一二层平房。石板铺面的小路弯来绕去,有的甚至形成石屋对峙的狭窄石头巷。石厝、石路、石巷,还有斑驳的石墙,面对这些,似乎时光倒流了几百年。

虽说临海少地,寸土寸金,但也有几座大厝“鹤立鸡群”。最有名的当数“两落厝”。这座由两座六扇五间古屋前后相连的大厝,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高大的马鞍形风火墙护卫左右,恢宏大气。前落建于明末,后落建于清初,为吴寿忠父子所建。厝内装饰雕刻精细,典雅飘逸,古朴大方,绚丽多彩。

还有一座就是青石厝。这座建于300年前的古厝,占地面积虽仅330平方米,但因正面两边为光可照人的青石墙壁,其建造代价和工艺价值在连江古民居中首屈一指。民间流传:“连江出东门,奇达青石厝。”意即连江县城往东,奇达青石厝是全县民居中最经典的一座豪宅。其装饰木雕工艺如今依然令人赞叹不己。特别是门厅前那块长达十五六米的宽幅石板条,据说当年从海滩移到工地,每挪动一步,都需要上百个劳力,费时3年才完成。而门前那两面宽大平整的青石板晶亮如镜,路过此地的女子都把它当镜子使用。这座由吴开挺于清初建起的大厝,从开工到完工,历时50余载,建筑工人黑发变银丝,在这里度过漫漫一生。豪宅承载着岁月沧桑,也令人感慨工匠的辛酸。

在奇达古城徜徉,除了可邂逅古堡、古城门外,还可遇到一些宫庙,最气派的当数妈祖庙,而最显眼的要算泗洲文佛庙了。这位与李白同为西域碎叶人(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可克市)、法号“僧伽”的唐代高僧,因到江苏泗洲传法,为民治病,造福民众,坐化后被奉为“泗洲大圣”。李白8岁时曾拜这位老乡为启蒙老师。后来李白成为大诗人,故僧伽又有了“泗洲文佛”之谥号。奇达人在明崇祯七年(1634)就修庙供奉文佛,而且把他供在古城最显眼的恩向门正后方庙宇里,可见当地人对他的敬重和对文化的重视。

古堡、古厝、古庙,“古”是奇达一景,面对这些,自然勾起人们思古之幽情。

从古城的石头窄道中走出来,眼前豁然开阔,浩瀚的大海让人视野远接天边,令人心胸开阔,神清气爽。在奇达看海,不仅可见滚滚浪涛和平静海波,感受海的暴戾与温顺,还能看到多姿多彩的岛礁景色。

奇达海面近前方有大猴屿、小猴屿、南尾屿、白礁屿,远一点有西洛岛、祉洛岛、东洛岛,这四屿三岛,如片片绿洲浮在奇达海面上,卫星似地护卫着奇达,也为奇达增辉添色。别看这些岛屿不大,且多为无人岛,但“风景这边独好”。那海蚀地貌的天然造型,那清幽的港湾、青绿的草坪,以及洁白的沙滩,都令人留连忘返。

奇达人向海而生,因海而兴。海为奇达造就美景,也给奇达带来财富。在黄岐半岛曾有“一奇二北三黄岐”之说,意即奇达的富有程度曾超过毗邻的北茭、黄岐两个乡镇。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海湾后,奇达人耕海牧鱼,大作海文章。近年来,更是浓墨重彩谱写“海上奇达”新篇章,除外海捕捞外,奇达人还在近海擘画出一幅绚丽的图景:道道彩色的浮标,行行有序的网箱,座座浮动的渔舍,条条轻晃的舢板,铺陈在75000亩的蓝色海面上,恢宏大气,色彩明快,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幅海上奇达的耕牧图。

多彩的水面下隐藏着一个鲍鱼、海带、牡蛎、龙须菜等海产惬意生活的自由世界。奇达的鲍鱼养殖远近闻名,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全国鲍鱼看福建,福建鲍鱼看连江,连江鲍鱼三分之一在奇达。”奇达年产鲍鱼约15亿粒,达1.14万吨。它与相邻的同心、沙沃村连片成为了国家级鲍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奇达人靠海吃海,也敬畏海。为了表示对海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敬重,奇达自明末以来,每年春节都举办迎“海神佛头”民俗活动。那天夜色降临,海神佛头在闪烁灯光和欢呼人群的簇拥下,环村巡游,在村里大街小巷穿梭。锣鼓喧天,灯光如昼,人们朝着海神佛头顶礼膜拜,祈求风调雨顺,下海平安。如今这一礼敬海神的民俗话动已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奇达村美、海美,山也美。奇达背靠的大山叫白云山。白云山可是黄岐半岛的一座名山,它之所以闻名一因风光,二因古寺

海拔600米的白云山,海蚀地貌,怪石嶙峋。当地朋友告诉我,沿山而上,在怪石山间寻觅可见108景。其中,“观音头上三覆鼎”是白云山上的标志性景点。但见“观音”背靠大山,面朝大海,慈眉善目,端坐山腰,胸前一棵绿树如鲜花般屹立岩间。传说,古时候有位卖花郎路过此地,突遇一阵旋风刮起,他的花被这突如其来的风卷走了,散落到无法登上的“观音头上三覆鼎”的岩石上。此时,突然出现一条通往岩石的幽径,卖花郎便沿路上去,本想去拾花,却发现鼎中有宝,便取走了一口鼎中的金银财宝。为感谢“观音”赠宝,卖花郎便随手摘下山中的一朵鲜花献给“观音”。“观音”爱不释手,便把花插在胸前,不久这朵花变成了一株四季常青的小树。千百年来,这棵长在岩石上的小树依然青绿,余下的那两口“鼎”如今仍然紧紧地扣在“观音”头上。

登上白云山顶峰旗冠顶,可尽览海峡山海大观。黄岐湾、马祖岛,乃至“霞浦西洋东引岛,横山马赤大浮鹰”“东冲宁德猴竹山,看到福安白马门”,闽东海域广袤水面尽收眼底。天之远、海之宽、岛之秀、水之幽皆纳胸中。

白云山上,绿树掩映的山窝里,隐藏着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刹白云寺。白云寺始建于南宋,乃高僧玄空长老云游此地,见林海葱郁,山水秀美,而化缘兴建的。“清磬数声,与天风答响;白云一片,随野鹤飞来”,大殿的楹联生动地描述了白云寺周边的秀丽景色。白云寺祈梦自古闻名,祈梦文化演绎出了许多神奇传说,令游客络绎不绝。

集山、海、岛礁于一体的奇达,因风光秀丽,被列入“全国最佳摄影基地”。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东海之滨熠熠闪光!美丽的奇达,来一回是远远看不够的。

(本文原载于《福州日报》2021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