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08:1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郭永仙



斗湖:天生丽质难自弃

 

郭永仙

 

 

一个常常被人念叨的地方,必有其独到之处。在很长一段时间,斗湖之远,路之难走,但又如何绝色,时常听人说起。年复一年都有人对我说斗湖草场连绵几座山峦,长方如斗的斗湖就那样搁置在千米高山之上,住在山上的村民,几近与世隔绝。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器就是手电。在山上,现代的东西不多,仅有几位住在山上的村民,放牧牛羊,守着小村,守着祖宗的魂魄。

明万历年编撰的《永福县志》,对斗湖有这样记载:“斗湖山:与陈山并峙,上有四湖。寓民张仕荣于湖旁坡垦为田,稻熟辄为鹿豕践食;又山高风猛,劳而无获。万历三十一年,知县徐嘉言买施方广岩,岩僧真湖躬自开辟,鹿豕远遁,风不为灾云。”

从县志上看,斗湖曾有4个湖泊,用于灌溉、日常生活之用,由于山高、风猛、野兽多等恶劣环境,早期的斗湖先民们,能在这样一个高山上生存,实属不易。而斗湖能一直保持原生态状况,也正是由于山高路难行所至。

第一次听说斗湖,是1995年的初夏。那时认识了城关中学高中学生王发漳,他向我描述斗湖如何如何美,三番五次述说斗湖胜景,斗湖的牛羊如何自在散漫,斗湖的石头如何怪异。王发漳家在斗湖脚下的赤壁村,每年都相邀同学爬斗湖。他说天晴的时候,能看到福州城。斗湖上有两个自然村,分上斗湖和下斗湖,隶属赤壁村管辖。

2003年的冬天,一个晴朗的日子,一行7人,其中两位小学生。带了一些简单的干粮,开始斗湖之旅。行走的小路掩蔽在浓密的树丛中,开头,有一条涧流潺潺有声,陪伴着一路蜿蜒,路是土路与山崩石铺成的一条小道,踩的不刚好,常有小石块往下滚落。大约走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小山涧不见了,树阴也少了,抬头往上看,路更陡,更小,右边是深崖,看得人心惊肉跳。凭经验,树稀了,也就快到山顶了。

一路上的艰辛自是不必说了。特别是最后一小段路,脚步越来越沉,几乎迈不动,咬紧牙关,走到顶。登顶的快感一扫气喘吁吁,顺着一条小土路,呈斗形的一个湖泊就在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斗湖天池了!站在湖边上看,因是冬季,湖水下降了许多,露出原先被淹没的水线。湖水宁静,草色枯黄,与人们说的斗湖之美相差甚远。湖边草地上被野猪拱得东一个坑西一个坑,显然是来这里找吃的。

我们走到湖下方一户人家,准备用午饭。一口大锅里正煮着稀饭,灶膛里烧着小木棍,屋内氤氲着烟火味。我们到屋里休息。屋内有一台黑白小电视,边上放着一台手摇式发电机。要一个人坐在那猛摇,电视的屏幕才会抖抖索索亮起来,慢慢地就有了图像。这种发电机我们在《南征北战》《奇袭》等战斗片里看到过,是供发报机电源的。古董级的发电机也不知从何处淘来。

此次斗湖之行,没给我带来太多激动与兴奋。

2017年4月30日,看好了天气,准备来看日出日落。决定在湖边露营。一行7人,巧的是跟上次去斗湖人数竟然相同!上午9点开始登山,阳光正好。已是春末,山上嫩绿与浅鹅黄色树叶,散发出新的季节的气韵。涧水也丰盈,欢快地叫唤、跳跃着,沿阶草开出紫色的花,十分耀眼;菖蒲绿得触目惊心。扑鼻而来的花香与草木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阳光就像从天空泼洒下来的水,透过枝桠与树叶,点点滴滴,斑斑驳驳洒在我们身上,洒在小路上。都是有经验的登山者,人手一根登山杖或林间捡到的小木棍,有了这第三条腿,显然轻松了不少。

走出了丛林,豁然开朗,最后再走一段土路,到顶了!看看表,走了2小时15分钟!

长方形的斗湖就在眼前。湖水湛蓝,草色青青,牛羊在新长出的草地上啃食着嫩嫩的青草。湖水与蓝天共一色,风吹拂着湖水,泛起阵阵涟漪,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牛羊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从这一座山头吃到那一座山头,像园林工人,将山坡上的鹅舌草修剪得整整齐齐。

再上斗湖,山上已经通电了。村民们集资修建了一座小水电站,白天储水,晚上发电。而手机信号基本没有,只有到高处,偶有从莆田飘来的信号,这手机便算漫游了。

这次登斗湖,有惊艳的感觉,心里充满了美好。脑子里倏然飘出这样的诗句:

是谁将清澈之水

举到如此高处

像大地的一个酒窝

又似一只深情的眼睛

做一只斗湖上的牛羊

无拘无束过着原始生活

这样场景,令人向往;这样生活,是一种奢望,对动物与人类而言都是这样!我们一行7人,坐在湖边的高处,看着太阳慢慢西沉。天边出现淡淡的晕黄,随着太阳落下,西边一片火红,晚霞像飘飞的红丝绸,湖面上跃动着红色的柔波。这时候,我看到了感动的一幕,湖边上一只母羊凝神朝着落日,想必也是知道一天结束了。一只小羊羔跪在母羊腹下,安然吮吸着乳汁,传说中的跪乳就在眼前,多么慈祥与情深!

牛群开始往低处走,从我们身边走过时,感觉到这里一头头黄牛皮毛油光整洁,充满弹性。鼓鼓囊囊的腹部装满一天的收获。我们在湖边低洼处搭帐篷。在我们对岸也有驴友在搭帐篷,他们是一伙很专业的户外玩家,带着齐全的装备,自己在湖边做饭。摆出折叠式茶桌,泡茶聊天。

我们一行到小黄家吃完饭后过来,一弯上弦月高挂在天空,薄薄的、银色的月光浮在天穹之中,伸手,月光似乎就在手掌中。有凉习习的风掠过,还是有些寒意。大家躺在草地上,静静地仰望天空,明月与星星离我们都很近。睡在帐篷里,一晚上都能听见牛的呼吸声和反刍声。

早晨5点起床,太阳已经爬到了山顶,天边红晕一片,湖水也被染成红色。仰望山顶上几头低头啃食青草的黄牛,除了山与红色的天空,几块孤零零的岩石,没有任何障碍物,牛就像行走在天上。太阳渐渐升高,随之也由最初的殷红慢慢淡成浅红色。这时候羊群还没出现,羊一般要等到露水干了才开始进食。

斗湖几万亩草场,海拔高度多在985米至1000米以上,4月底5月初的青草已萌发整齐,鲜嫩而飘荡着芳香。站在任何一处看,干净的新绿都是那样令人心旌摇荡,心生爱怜之意。斗湖除了一座座绵延不断的草甸之外,几乎没有树。

只有在小村流水出口的低洼处,有几棵巨大的天杉树,应该是斗湖先民种植的,也叫风水树。在十几幢土木与石块结构的房屋周边山坡上,最多的山棕树,苗条而坚韧的山棕树,几十年了,一直保持一样的身姿,却也是一种坚守,比人更甚。山棕曾是一种经济作物,耐寒、抗风,生命力强。山棕的棕皮剥下后,可加工棕衣、棕垫、棕绳等物品。成片的山棕林还在,那些房屋多已倒塌,一派败象。行走在残垣断壁间,心生淡淡的惆怅。生活都在变化,都向往更好的生活,几年间村民全搬迁到镇上居住,现在山上常住的差不多只有个三、四人,他们也是来来去去。舍不得斗湖,也是舍不得这里的天然草场。在这里放牧牛羊,成本低,也保留了斗湖一脉烟火。养些鸡鸭,在这远离人群的地方,鸡鸭的叫声表明这个小村还活着。近年常有各地驴友上山,也会买些鸡鸭带走,这里的鸡鸭几乎不吃饲料,放养在野外,夜不归巢,都宿在村边的树上,近乎于野生。这样的鸡鸭肉质更鲜美。

连绵几座山都是草甸,在我们去下斗湖的路上,看到了山非常柔和,舒缓的坡,像卧着的人体那样柔美,起伏有致。西面的大山,林木繁茂,与斗湖形成强烈的对比。深深的沟壑,深不可测。一座座群山线条分明,像是雕刻家的作品,阳刚之气跃然眼前。在山坡上远眺下斗湖,一座排房建在斜坡上,曾经住过十来户人家。现在整个自然村无人居住已成空巢。在这里看山,看到满山草上有星星点点的杜鹃开着,这些生存在高山上的杜鹃长得艰难,几乎是匍匐在地上,别看矮小,其实有几十年树龄。

2018年初秋又上斗湖,草呈青黄,已有秋意。天非常蓝,斗湖的水也还丰满。这次有幸见到了斗湖山顶上另一个湖!住在山上小黄的叔叔说,这个湖很久都没水,今年不知怎么水一直没干。两个高山天池,像两只纯情的眼睛,亦似斗湖上一双绝色的酒窝!

在斗湖上,人是放松的,就让手机没信号吧。朋友说,一定要赶在斗湖被开发之前上一次斗湖!一个被开发商装修过的斗湖,一切都充满了商业的味道。原生态将不复存在。还有多少山水能留存它们的原始之态?

我要为山水祈祷……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永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