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1 15:4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于 勇

醉风情


 


前些时候,参加“中国百名文化记者柳州行”到了融水县境。

冷不丁,左脚背上,被人轻轻地踩了一脚,锃亮的黑色皮鞋面上,留下了清晰的浅灰色鞋印。我以为自己妨碍了谁,赶忙后退一步。不料右脚背上又被轻轻踩了一脚,鞋面上又留下清晰的鞋印。

纳闷中一抬头,只见五步开外,一位身着苗族绣衣褶裙的少女,正面含娇羞,笑盈盈地望着我。我也朝这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报以友善的微笑,心里却是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何她竟然一连两次刻意踩我的脚背,让我刚擦亮的皮鞋变得“蓬头垢面”。

虽然我并不明白个中缘由,但凭直觉,相信这肯定是友善的表示。稍事休息后,每辆车都分派了一位苗族导游,车刚开动,我便把刚才的“奇遇”向导游陈述一番。

据她介绍,苗族人最喜欢三类人:一是戴眼镜的,说明有学问;二是魁梧健壮的,能干体力活;三是衣着色彩明快的,能引人注目。当苗族青年男女喜欢对方时,便会在其脚背上轻踩一脚。

原来如此,这引来了同车记者们的一阵调侃声和逗乐声。导游这时便顺水推舟,说进入苗寨要推选一个人当“苗王”,于是,我便成“众矢之的”,在大家的一片掌声中,当选为“苗王”。

始料未及的是,这仅仅是“序幕”,精彩的还在后面。

凤凰苗家吊脚楼


入住依山傍水的吊脚楼后,接着就享用丰盛的晚宴。好客的苗家人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们献上了独特的苗家风味菜肴,有回味无穷的酸肉酸鱼,有香脆鲜嫩的牛敝羊敝,有青翠甘甜的山间野菜,有乌黑透亮的香菇木耳,还有和着阳光和泥土芬芳的糯米饭。尤其难以忘怀的是那风情独具的敬酒方式。

身着节日盛装,头戴秀美银饰的苗族姑娘,三人一组,端着酒盘,逐一向每位来宾敬酒。有些不胜酒力的朋友瞧见要连干三杯,便悄悄溜到一旁看热闹。一会儿,敬酒的姑娘们便笑逐颜开地来到我身旁。我站起身来想躲,左脚已被踩住了,紧接着,右脚又被踩住了,我几乎动弹不得。正面的那位姑娘,熟练地端起盘中的酒杯,送到我嘴边,让我不得不仰起头来一饮而尽,接着又一杯;在七八部照相机的闪光灯中,接着再干了一杯。

这糯米酒真甜真醇,口感真好,略有醉意的我,不得不由衷地赞赏这沁人心脾的好酒并佩服这柔中有刚的敬酒方式。

晚宴之后,接着便开始了具有浓郁苗族风情的歌舞晚会。能歌善舞的苗族青年男女首先以芦笙表演拉开序幕,十几位男青年手持芦笙同时起奏,高亢处激越铿锵,低鸣时婉约深沉,边奏边舞的苗家后生显得相当自信和豪迈。佩戴着闪光手镯颈圈和耳环银铃的苗家姑娘则围着芦笙手,按曲拍跳起了踩堂舞。接着,扣人心弦的竖桩双人舞狮,粗犷奔放的芒蒿舞,节奏明快的竹竿舞,轻盈踏足、扭腰摆手的敬酒舞逐一登场,真让酒劲在体内缓缓发力的我,观看得如痴如醉。

晚会在和谐温馨的宾主欢乐大团圆舞曲中结束,虽然天空中一直断断续续地飘着小雨,但人们的兴致丝毫未减。在随即燃起的篝火堆旁,意犹未尽的记者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用一米多长的钢条叉着浸在作料中的鸡腿鸭翅,在火上“吱吱”地烧烤,津津有味地品尝。

夜深了,我与同行们回到下榻的吊脚楼,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吊脚楼居住,便饶有兴致地里里外外细看这奇特的建筑。原来,这楼的底层是十几根粗大的钢筋水泥柱,上面的三层木楼稳稳地坐落在底层的横梁上。木楼干燥通风,在雾锁云绕的高山上居住,才不易患风湿等疾病。我用卫生间里的电热水器美美地冲了个热水澡,躺在洁净的褥子上,裹着柔柔的略带湿气的被裘,听着窗外淙淙的流水声,秋虫低吟的唧啾声,远处村寨的犬吠声,闻着山野清凉甘甜的气息,回味着自打进入苗寨起的所有经历,不禁深深地陶醉在梦乡中。

次日清晨,酣睡中的我被此起彼伏的马嘶声惊醒。原来,主人又为我们安排了一项精品风情项目——斗马。河滩的沙地中央,静静地站着一匹“风姿绰约”的母马,五匹彪悍壮硕的公马则在其注视下,在面积约篮球场大小的河滩上纵横驰骋,时而互相撕咬,时而前腿竖立搏斗,时而后蹄猛踢,那不屈不挠敢打敢拼的气概,那“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豪迈,那“胜利者”与母马耳鬓厮磨的亲昵状,又一次让我深深地陶醉了。

从心醉到身醉,再到陶醉,苗家风情确有难以抗拒的魅力。这魅力就是,清澈见底的正直善良,厚重质朴的文化积淀,肝胆相照的率性粗犷,海纳百川的真挚热烈。说到底,是一种鲜活的文化,灵动的品位,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和有机交融。朋友,你有过这种高品位的“醉”吗?来吧,到苗寨来吧,你一定会被这灵动的风情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