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堡岛上观三峡
孙福枝
一
作为一个“老三峡”,不久前萌生怀旧之情,急匆匆地踏上三峡故土,去饱赏它绮丽风光。几年没见了,还颇有些陌生呢!经友人指点,我从大坝左岸坝头登上185平台。平台约模百平方米,平坦坦铺展在大坝坝顶边坡上。进入平台,一眼便看到一块刻有“中堡岛”字样的原始条石,鲜红大字耀眼夺目。边坡上有一根高过头顶的圆柱,有毛泽东所书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边坡上还有着一块“中堡岛纪略”黑色大理石。我沿着铺满乱石的平台兜了一圈。顿时心生疑惑,这儿分明是大坝坝区,怎是中堡岛?中堡岛不是早已消失了么?可当我读完“中堡岛纪略”内文,细细品味,终于悟出工程建设者们用心之良苦,他们设置这醒目撩人的岛标、圆柱、石碑,意在把三峡历史与现实故事融化在一起,让人观后想起逝去的中堡岛,想起站起来的三峡大坝,从而领略到建设者征服自然的艰辛和立下的丰功伟绩。
站在平台上放眼望去,浩浩大江上横着一座银灰色“长城”,雄峙烟波浩渺的峡谷中,宛如巨龙盘卧长江壮阔的胸脯。再往前看,是一泓无边无际清凌凌的碧水,荡漾着粼粼波光;往后瞧,有一道凌空的大瀑布吼声撼天,银白的水珠雾一般落满峡谷河滩。这座水上长城中深藏着一个永远燃烧的太阳,日夜喷射出光明和热能恩泽着半个中国,温暖亿万人心田,这便是号称世界一号水利工程的三峡电站。
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它具有何等伟力,何等宏大的气魄啊!它告诉人们,只有三峡这样一个特殊的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才拥有这样一个超世界型水利工程的诞生;只有13亿人民的强大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不平凡年代,才有能力创造出当今世界上这个奇迹。这是前人望穿秋水,敢想而做不到的甜蜜又心酸的百年梦幻。这梦幻终于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
二
中堡岛,这个中外闻名的小岛,坐落在湖北宜昌市三斗坪镇中堡村,它是长江三峡中唯一的江心小岛,呈椭圆形,长约500米,宽约300米,面积仅有1.5平方公里。奔腾的长江流经此处,顿显开阔豁达,被中堡岛切开,分为大江和后河,因后河枯水期时干枯断流,汛期时才过水分流立于江中,故名曰“中堡岛”。它地处长江弯曲河道的凹岸,流不走的泥石淤积成一个四不沾边的孤岛,匍匐在西陵峡中,太矮小,太平淡了。这堆不起眼的土石,没有巨峰怪岩,看不到深壕幽洞,长不出奇花异木,更未曾出现过亭榭楼阁,没有让人留恋的景致,只有凄厉荒凉陪伴着村民世代生生息息。几千年了,抑或几万年,潮起水落,船来舟往,年年依旧。它遥对远古日月,静听两侧流不尽的惊涛骇浪和两岸啼不住的猿声,人们对它视而不见,仿佛没有它的存在。
别看这儿是一堆不起眼的土石,它曾经是人类旅程中的一个驿站,人类的远祖曾在这岛上安营扎寨,耕耘捕猎,生息繁衍,为今人保存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一部埋藏地下的“中国通史”。考古工作者从这里发掘出1.5万件历史文物,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刻在陶器上的象形文字等珍贵文物,可以说从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至夏、商、周以及元、明、清的历史文化遗存俱全,这里留下了千古遗迹。几千年过去了,它任江雾吞噬,任风雨剥蚀,任浪涛嬉戏,它的生命中充塞着贫困,尝不尽饥寒交迫的滋味。然而,它并不甘示弱,依然挺胸昂首站立大江中,显耀着它的自信与倔强。它深知自己的价值,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幸福降临身上。
三
历史总是喜欢开个玩笑,给寂寞的中堡岛带来不幸的磨难,但也带来新的机遇。
早在清光绪年间,为解除三峡险滩危害百姓生计,朝廷曾出台“炸滩计划”以疏通水路,改善舟楫梗塞的困境,但由于工程费用之巨大,国力无法承受,被皇帝思痛用御笔在计划书上打了一个“×”字,计划流产了。
大英帝国波韦尔也从伦敦河畔赶来,挑战中国的炸滩理论,他向当局提出把三峡水域切割成21段建造21座大坝。那荒唐的空想理论很快也被否定了。
又有一位钟情于三峡建设的美国高坝专家萨凡奇,不远万里应邀来华,踏遍西陵峡山山水水,倾尽心力写下洋洋洒洒数万字《扬子江三峡计划报告》,为三峡绘制一幅蓝图,却被无能的国民党政府束之高阁。
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中堡岛年年依旧,模样未改,依然走不出梦幻的怪圈。
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慧眼识珠,天才地发现了它,以他的胆略和气魄,把“利用三峡水能和改善航运”的构想写进他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开发三峡建造三峡工程的宣言书,虽壮志未酬,但他的设想却有着振聋发聩的影响,于是,才有了后来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三峡踏勘,为它出谋划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人,三峡工程迎来新的曙光,各路人马开始拥至中堡岛,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不期然而然地把“三峡工程”呼之而出,中堡岛神秘面纱被揭开了,在这堆土石下,蕴藏着一大片古老的原始灰岩,地层坚硬,抗压力强。这得天独厚的“地利”被人视为一方风水宝地。地质勘测队浩浩荡荡开进中堡岛,日以继夜开动钻机,餐风饮露挥汗浴战,打出了2309个深孔,取出前震旦纪结晶岩体的岩芯,证明它是一处“新鲜基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透水性弱,断裂规模小,适宜建造高坝”的优良坝址。经专家们长达24年的论证,从120公里西陵峡两个坝区15个坝址中,让中堡岛脱颖而出。专家们称赞它几乎集中了国内外高坝坝址所有的优点,是“上帝赐予中国人的一个好坝址”。
四
半个世纪以来,中堡岛与中南海心心相印,情缘相连。一代伟人毛泽东最理解它,器重它,写下“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气吞山河的诗篇,激发着中国人民树立建设三峡工程的决心。他的诗篇也让中堡岛村民刻骨铭心,反复咏唱;1958年3月,周恩来踏着厚厚的积雪,风尘仆仆来中堡岛视察,当他路过一胡姓人家门前时,看见胡家正在为孙女“打喜”,总理心怀民众,欣然拿出4元钱贺喜。如今,岛上村民为了三峡工程搬走了,这感人的故事越传越远……1960年5月17日,刘少奇登上中堡岛,看到岛上地面岩石坚硬岩层结实,高兴地拿起小钢锤朝岩石上敲呀敲,那清脆洪亮的击石声,至今仿佛还在山谷中缭绕;1982年11月,邓小平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气魄,为兴建三峡工程鼓劲呐喊:“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点燃了“三峡潮”的热火,如今这把火已化作三峡电站的热能熊熊燃烧。此后,江泽民、胡锦涛也先后来到三峡大坝。
一年又一年,共和国一代代共和国领导人倾尽心血和汗水,在中堡岛上铸造出这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
人民不会忘记,公元1992年4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出席全国人代会的2633名代表为“兴建三峡工程”投下庄严的赞成票,通过了决议。从此,中堡岛沸腾了,村民们拉起红布条,燃放鞭炮隆重庆贺,他们还选择在岛上的制高点、蜿蜒的河滩、突兀的江面上竖起三四十块精美的岛标,写上“玉皇大帝赐予的中堡岛”、“周总理关怀的中堡岛”、“三峡大坝中轴线中堡岛”……他们用最深厚的情感和最华丽的词汇编织着中堡岛神话般的故事,诱惑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寄托对三峡工程的期待。
公元1994年12月14日,是中堡岛人最兴奋的日子,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堡岛庄严宣告:“三峡工程开工!”这声音扣动亿万人们的心弦。60年前曾为三峡工程写下第一份《勘测报告》的恽震老人,扶着拐杖到庆典现场,他泪汪汪地说:“我活了近百岁,没想到还能看到三峡工程上马,连梦里都笑出声,圆了几代人难圆的梦啊!”这是世纪老人弹响的心弦,是一个民族的心声,是几代人凝聚的肺腑之言。从此,中堡岛揣着舍己为国的人生哲理,把家让给三峡电站。它走了,走得那样从容,那样多情,那样壮烈,走入三峡大坝的基座,走进历史记忆深处。它用坚硬的脊骨托起这座举世无双的钢骨大坝,实现“高峡出平湖”的人生理想。不!中堡岛没有走,它也不会消失,它永远留在人们心中。那巍巍大坝就是它的化身,它的崇高形象。它的名字与三峡电站共存,一同闪光,一同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