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刹灵岩寺
林思翔
到山东济南旅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这些景点,很少想到市郊的灵岩寺,而灵岩寺在当地却很有名气。去年秋,我到济南,特此造访了这座千年古刹。
灵岩寺位于济南长清县万德镇,坐落在济南与泰山之间的一条山谷中。从济南驱车往南走50公里就到了,灵岩寺再向前25公里就到泰山了。齐鲁大地一马平川,难得看到山峰,山峦环抱、层林叠翠的灵岩寺周边环境自然成了一处风水宝地。“灵岩胜境”代有名僧,香火相续,成了齐鲁大地上最大的一处古代寺院。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后赞曰:“灵岩是泰山背最幽胜处,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1987年,灵岩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灵岩寺始建于公元351年的东晋时期。是年,高僧朗公来此建立佛教道场讲说佛经。传说朗公讲经讲到绝妙之时,群山为之感动,岩石点头称道。朗公说“此乃我所解化,山有灵犀,不足为怪”,灵岩由此得名。唐代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和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刹。隋唐朝代的皇帝们封禅泰山时,几乎都要到灵岩寺“驻跸”几天。隋炀帝杨广,到灵岩寺时写下《谒方山灵岩寺诗》:“梵宫既稳稳,灵岫亦沉沉。平郊送晚日,疏钟响尽林。蝉鸣秋气近,泉吐石溪深。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宋代时灵岩寺“有良田可以封万户,有华屋可以荫万家,有余资可以济万民。”光住寺僧人就达500之众。自宋至明的600多年间,灵岩寺的住持和尚均由皇帝钦定,可见灵岩寺的历史地位之高。清乾隆帝9次巡灵岩,先后留诗百余首。
灵岩寺隐于山谷中,可谓深山藏古寺。“环谷千峰秀,寻溪万滤清,几番脉落后,迭见翠微迎。”环境十分清幽。驰骋齐鲁广袤平原之后进入这丘陵境地,似乎放飞了心灵,一下子来了精神。在这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一边呼吸着清新空气,一边欣赏着寺院景观,确是一种难得的惬意。灵岩寺名胜古迹甚多,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处。
一是千佛殿彩塑罗汉。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寺内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殿内供奉千佛而得名。千佛殿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大有展翅欲飞的雄姿。殿内最为人们称道的是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32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8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这些塑像被称为“海内第一名塑”。其主要特点是,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保持了一定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体现出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真实、生动,接近于生活。神态表现细致入微,气质彰显形象传神,连额头上的青筋也清晰可见。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得当,线条的直曲、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得准确而有节奏。医学专家说,透过罗汉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对人体解剖学的准确掌握。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赞道:“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40尊彩塑对研究我国佛学史、雕塑史和美术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辟支塔。灵岩寺的辟支塔,远远就看得见,是该寺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用于藏舍利子和经书的塔系密檐楼阁式砖塔,八角九层,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始建,历时63年才完工。塔高55.7米,塔基为八角石础。青砖砌就的塔身,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造型匀称,雄伟挺拔,宋文学家曾巩赋诗赞道:“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辟支塔的文化价值还在于塔基装饰着的40幅浮雕(现存37幅),内容主要是反映阿育王的政治生涯及其皈依佛门的故事。虽然表现的是古印度的佛教传说,但形象、构图和雕刻手法皆为我国传统的模式。这些浮雕对研究当时的宗教、礼制、建设、服饰、社会生活、生产技术、雕刻技法、连环画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据说类似题材,保存如此完整的佛塔基座,目前我国仅此一处。
三是墓塔林。灵岩寺的墓塔林是该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存北魏、唐、宋、金、元、明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规模可与嵩山少林寺的塔林相媲美,十分壮观。与少林寺不同的是灵岩寺塔林是石塔,数量之多,国内首屈一指。每座塔一般都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一般都有浮雕装饰。塔身一般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号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每座墓塔旁还有一通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塔林,堪称一座罕见的石刻艺术博物馆。每座墓塔就是一座石雕,塔座束腰的雕刻更是内容丰富,惟妙惟肖,是研究唐至明雕刻史的珍贵资料。
以上三处仅是灵岩寺的主要景点,灵岩寺的古迹远不止这些。比如1995年发掘的“鲁班洞”,实际上是一座石砌拱券式门洞,为早年寺院的山门。据专家推断该遗址建造年代不晚于隋代,为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拱券式门洞。又如发掘出土的唐宋建筑遗址,高大的台基以及石塔、经幢和石佛头像,都是研究古建筑和佛教艺术的精品。寺内现存的唐、宋、金、元碑刻也是研究古代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灵岩寺因在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故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敬仰。杜甫、李邕 、苏轼、苏辙、曾巩、辛弃疾、党怀英、金鼎、薛希琏以及近现代的梁启超、郭沫若、刘海粟、贺敬之等,或登临题咏或留墨迹,留下很多佳话。其中明代诗人薛希琏《题灵岩寺诗》,对灵岩寺及其周边优美的自然风景作了画龙点睛般的描述:“齐鲁观风处,灵岩景最幽。四周山叠嶂,一径水萦流。宫殿浮苍翠,文章焕斗牛。红尘无半点,清趣豁吟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