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09:5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思翔

 

株洲与炎帝


林思翔

 

株州炎帝陵.jpg

株洲炎帝陵

 

在我的印象中,株洲是一座工业城市,特别是生产的机车享誉四方。前不久到株洲参加第八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后才知道,株洲不仅工业发达,还与老祖宗炎帝密切相关,炎帝陵就在株洲。株洲有着深厚的炎帝文化积淀,被誉为:“神农福地,动力之都。”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杰出的部落首领,与黄帝轩辕氏一起并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与奠基者。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首创“八功”: 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炎帝晚年因在南巡中为民采药治病误食断肠草而亡。炎帝陵就坐落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鹿原陂。晋代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载曰:炎帝神农氏“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所著的《路史》写道: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南宋王象之编著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更为具体:“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那时炎帝陵属当年的茶陵县辖。《衡图经》云:“茶陵者,所谓山谷生茶茗也。地有陵名者,皆以古帝王之墓。”说明这里是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茶及安葬而得名。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茶陵县的康乐、霞阳、常平3个乡划分出来,合并建立酃县。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株洲酃县改名炎陵县,与北边黄陵一样,表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的寻根谒祖情怀。炎帝陵所在的鹿原陂位于炎陵县城西19公里群山环抱、溪河纵横的沃野中。

从2000年起,按照炎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了炎帝陵公祭区、圣德林、福林、神农园以及门景区的建设。炎帝陵的谒陵、祭祀、缅怀三大功能区的建设日臻完善。现在的炎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面积达12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5平方公里,形成一个“炎帝神农文化大观园”。涞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墙,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让整个景区更加幽静秀丽,蔚为壮观。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标的炎帝陵,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获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自1988年炎帝陵修复工程竣工以来,炎帝陵举办各类文化和祭典活动5000余场次,累计接待1500余万人次,其中接待华侨华人及国际友人超90余万人次。株洲市区还建有大型的炎帝广场等设施。

炎帝作为湖南及株洲对外开放的闪亮名片,已成为加快罗霄山片区及湘赣边境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步伐的重要引擎。炎帝陵所在的炎陵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进入新世纪的20年间,已开通“三高(高速公路)、一铁(铁路)”,交通瓶颈彻底突破。2018年,炎陵县及相邻的茶陵县双双提前摘掉贫困县帽子,正朝着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昂首阔步,向前迈进。

株洲市积极挖掘、研究和弘扬炎帝文化。在每次“炎帝陵祭典”期间,他们都坚持举办学术研讨会,连续8年主办或出席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定期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论坛”。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有成效地在广大青少年中培根铸魂,他们还编写了《炎帝文化读本》,开展“炎帝文化进校园”试点工作,实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工程。不久前,在株洲召开第八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与会人员观摩了该市天元区泰山学校,对该校开展“炎帝文化进校园”,创建“优雅校园、儒雅教师、文雅学生”活动深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