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9 17: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卢善庆

感悟梵净山



梵净山
 


顷接柒宝斋沈总手机短信,邀我等赴贵州铜仁参加“砂岩艺术城”文化创意讨论会。

10月底,从厦门经广州中转,飞到了铜仁,天色已晚,下榻黔闽商务会所。第二天清晨,我在松桃七星广场散步,发现山体还是比较柔和的,包括那个像马鞍、又像元宝的“云落屯”,没有像张家界那样拔地而起、狰狞可怖的“定海神针”之类,怎么会是砂岩的地质地貌呢?

会议安排上了梵净山,开始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好家伙,下车见到有十几个足球场大的山谷盆地,正在基建,脚下不是泥,就是水,幸好穿的是部队解放鞋。四周山体层层叠叠,看起来仍十分柔和,混浊不清,出乎意料之外。

新建黑湾河山门,体量大,密檐式,彩绘图案醒目,墙壁涂上名黄,很有气势。中间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梵天福地”题匾。入山门后,左边竖了四个木牌,上书:登金顶,题金榜;白云边,结同心;千年树,万年青;朝圣山,拜古刹。

梵净山位于贵州江口、印江、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主峰,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Zemg)子,故称“饭甑山”。用黔东方言一念,雅训化为“梵净山”,更有宗教意味。因是弥勒道场,名列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弥勒(梵文Maitreya)菩萨造像在当下中国寺庙为笑口常开、双耳垂肩、袒胸露肚、席地而坐的形象。佛龛两旁,往往有对联一副,大意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老百姓一般也称之为“欢喜佛”。

上山先坐电瓶车,擦过老山门、碑林和龙泉寺,驶过法印桥、四谛桥、正道桥、因缘桥、因果桥、轮回桥、菩提桥等七座,全然不觉,到达空中索道入口下车,近半小时。索道长,又沿着三个山谷起伏,像蚂蚁爬行那样,一点一点地向上爬。所幸的是深秋,不同树种不同颜色夹陈其间,非常灿烂,为冗长路程、寂静山谷增添几分喧闹。与我坐在同一吊厢中的其他4位,不是有像机,就是有手机,座位换来换去、忽左忽右抢拍山景;只有我始终坐着不动,保持平衡、舒坦和淡定。

下了索道后,在磴道上了一节地质地理课。在右边有一块巨石,粗糙晦暗,还夹杂着许多小石头。上面保留了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等几十种。据专家考证,该石系公元10亿-14亿年前元古界的“底顽岩”,是地壳运动、海面提升而造成的。再向上三十阶梯,右边设有一木制观景台,经导游指引又见到与“底顽岩”类似的“万宝岩”上顶。再向上三十阶梯,有一龙凤亭回首,可见“万宝岩”全貌。该岩含有许多贝壳和矿物质,太阳一照,熠熠反光,光彩夺目。

从万宝岩上攀,来到一平台,设一“净心池”和一尊观音坐像。岩壁上长有一丛又一丛的兰草,湿漉漉的,水一直向下渗漏,滴滴答答,滴在池中。听环卫工人说,昨晚梵净山上为零下3摄氏度。难怪在兰草的上面,挂着冰凌,白皙透明,一撮又一撮,仿佛带人走进了严冬气象。但我的哈气成不了雾,说明周边气温正在还阳,暖和着呢!

再直上三十级台阶,到了承恩寺,系明代皇帝勒建的。现在原基础上按规制重建了,香烟袅袅,慈悲庄严,一片净土。

承恩寺外小广场,向东再走10分钟,可见蘑菇石;向西爬上去,到达红云金顶,感受到金刀峡上有一座石桥,凌空千尺。这又不是找到了张家界那样拔地而起、狰狞可怖的砂岩峰林吗?只是梵净山把它深藏在深山老林中,数量不多,密度不紧,但也够奇崛、够惊险的了!同行们从红云金顶爬下来以后,普遍感到那条路设置奇巧、震撼!梵净山仅有这一点,游人就不枉此行了。

旅游中的“知”和“识”具有相对意义。不亲身经历、体验、感悟,怎么也不敢轻意下结论。思想随人前行,观念“不打妄语”。下榻的会所竟有卖酒,以梵净山蘑菇石为瓶形的。沈总深知我意,要我将空酒瓶带回厦门留念此行。此行感悟———引接未知,欢天喜地!



梵净山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