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游神农峡
一踏入湖北巴东,就被在长江峡谷中建起来的山城所折服———开门见山,走路爬山,处处挑战人的运动极限!我站在巴东的主干道上,向上的楼盘、小区,看去有100多级台阶;向下的街市、码头,看去也有100多级台阶……“脚力尽时山更好”这句名言,是上还是下,似乎不太顶用了。
山水,山水,既可从山说到水,也可以从水说到山。巴东有条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是恩施州内直接注入长江的最大河流,自北向南,其天然落差高达1710米,全长仅60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水道曲折,峡谷幽深,风光迷人。随着长江三峡大坝的建成,提高了近百米的水位;景区形成了静水游览的崭新亮点。
据巴东县旅游局长李前兵介绍,穿游神农峡旅游路线,主要对接长江三峡的豪华大游轮,为半日游。只赚船票的钱而已。我们属于巴东接待的散客,在江溪汇合处西壤口,接驳了豪华大游轮百人乘客,方能成行。
江溪汇合处非常阔大、宽敞,时称巴东港。一座巴东新城由千步梯上岸,新屋新街,毗顶接沿,处处人烟。岸边竖立“中国旅游名城———巴东”的木柱,亮丽夺目。一座巴东县长江大桥,把新、旧城联在一起。陪同我的导游张莉说,有一位到巴东打工的小青年,和工友在大桥边上照了一张相片寄回老家,写上了“巴东县长江大桥”几个字。粗识几字老母亲,拿着照片,逢人就说:“我儿子,了不起,同‘巴东县长———江大桥’照相了!”
轮船由西壤口,进入神农峡,设有拱门,上有朱家骅手书“神农溪”三字。航道渐渐变窄,峡风渐渐变冷,成了“锋面”,受不了喏!我是有备而来了,把提包中的帽子戴上了。俗话说:一条围巾,相当于一件毛衣;一顶帽子,相当于一件小棉袄。围巾早就围上了,帽子一戴,心里踏实多了。轮船上的广播,引了杜甫的诗:
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
风烟含越乌,舟楫控吴人。
又引了李商隐的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东夜雨时。
二诗只是一种飘忽,无人细听,未作深究。朴入眼帘的是龙昌峡地界的峡岸洞中的崖墓(悬棺),说是土家人对祖先(死者)以“上”为尊的习俗。诚以为然。但是,到了下一景,侧面看,为“象鼻”,正面看为“宝塔”。导游周莉脱口而出,说是“步换景移”。
我说:“不对!步换景移,是在岸上徒步看风景。在船上走来走去,走不过船,应是船移景换。”
为了进一步交流,导游周莉又顺口吟道:
好奇过巴东,千山千水都不同。
过河到对岸,要绕九十九道弯。
经过曲折,来到一片河滩,说卡拉OK《纤夫的爱》拍摄场景就在这里。而且,从2008年开始,举办过一年一度的纤夫文化节,主唱演员尹相杰、于文华频频出现,明星拉动人气。我问:怎么没有唱呀?答曰:去一趟,看风景;回一趟,则到船舱内,能搞活动的。其实,在我来神农峡以前,就有朋友对我说道,《纤夫之爱》前传,拉的裸纤。因为导游周莉是女的,不便启齿。但在离开巴东,去新华书店买的《走进恩施》(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中第63页,果然有一张于德海拍摄裸纤的彩照,一行四人,人匍纤直,行进在碎石嶙峋的河滩上!
说话之间,船行至鹦鹉峡。山有节理血脉,山有绿树新袋。导游周莉帮我找象形石,指点一下,并不费力气。只是这里在左手岸边留下“封山育林”标语牌,字脱落了,剩下寒光逼人的不锈钢的架子,矗立在青山绿水,很煞风景!
接下来,还好在右岸河滩边,看到了小三峡漂流的工具———弯豆夹木船。果然有两只。两头尖尖,船底朝着上面。听说,是在维护保养。这与古诗中所说的“一叶扁舟”,形象多了。
轮船继续穿行,在左岸有个大洞,可进入8公里。洞的顶层吊附着若干燕窝,是为短嘴金丝燕所筑之巢。较之我前年1月去马来西亚看到的万燕归巢情境,有点落寞和寂静了。
应该说,入峡所见所闻的若干景象为千百年来的旧景,有唐人杜甫、李商隐诗作为凭。唯有横架在峡上的动车路桥,为新景。我相信,随着上海至重庆动车开通,就会有更多、更便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极大地改变和提升巴东旅游的格局和水平!
轮船上的广播,通知游客将登上弯豆夹船,漂流一段。可惜的是,因县旅游局安排我下午为导游讲座,怕耽误时间,急转掉头送行,不能践约,心存遗憾!
突然,一声声急促的爆竹声响起,峡谷相互回应。原来是绵竹趸船,热烈欢迎游客。循声望着溪峡两岸,阳光打在山峰上,金黄片片,一扫阴霾,整个身心仿佛也回暖了许多。这时,我才把御寒帽子脱掉。在船头舱面上,与导游周莉合影留念,答应回厦寄书,以报答她的讲解服务!
啊!神农峡,山峥峥,水盈盈,温冷交替,应目会心。穿游省力并不省心,才留下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