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1 10:1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志铭

镜 泊 湖 畔


镜泊湖吊水楼瀑布


走进牡丹江镜泊湖畔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那用火山爆发形成的玄武岩砌成的城墙、宫殿台基,以及宫殿群虚幻而真实地浮现在我的面前,那周密的规划、工整的布局、宏大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据有关史料,始建于737年至755年的上京城当时在亚洲名列第四,比唐朝首都长安城、东都洛阳城小,而且完全师承唐朝长安城的形制规范。上京城外城郭呈长方形,东西长4800米,南北长3400米,用夯土叠筑,或土石结构,现基阔7至10米,残高2至3米。残高并非考古复原,而是原貌。难于想象,它竟抗衡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冰雪而不倒!渤海国存世229年,后来朝代更替,人世沧桑,竟没有抹平这些城墙和台基,这也算是一个奇迹。

残墙还在,台基犹存,但殿宇楼阁早已灰飞烟灭。在当年的通衢大街上,不见车水马龙,而长着一片片庄稼;不种庄稼的荒地上,则是野草葳蕤,山花烂漫。

千年不灭的城墙,由玄武岩堆砌。那岩石,是一万年前第四世纪更新世中晚期火山喷涌的岩浆冷却后形成,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玄武岩灰白细质坚硬,石中有蜂窝状孔隙,那孔隙既能隔温,又减轻建筑物重量,是理想的建筑材料。我张开双臂,紧贴藤蔓攀援的城墙,让妻子给我拍了一张照片。

在遗址南部的兴隆寺,我见到该寺的镇寺之宝———石灯幢。它高近6米,由40余块精雕细刻的玄武岩榫铆构成。渤海国佛教兴盛,是由于唐朝的影响。这座灯幢底石八角形,上面基座为莲花覆盘,覆盘上立圆形幢身柱,柱上为仰莲托,仰莲托三层花瓣有如莲花盛开,莲托上便是八角形的灯幢室,幢室两层,镂空十六个窗口,再上面便是伞状幢盖和攒尖式幢顶了。整座石灯幢给人印象是高大、沧桑而精美。专家这么评价它:“它是我国地处最北、时间最为久远、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灯幢,是渤海国繁荣昌盛、精神面貌、文化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黄斌、黄林启《走进东北古国》)


兴隆寺镇寺之宝石灯幢


知道渤海国,最先是从唐诗上。温庭筠写过《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诗。在唐代,朝廷于东北设四府以管辖渤海国、奚族、契丹、室韦以及黑水靺鞨。

一万年前的火山爆发除了给渤海国留下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玄武岩,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镜泊湖。镜泊湖面积95平方千米。贮水量16.3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说真的,生长于南方的我们,对于镜泊湖或许有些失望。但吊水楼瀑布,还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瀑布是镜泊湖水漫过熔岩裂口跌落形成,呈半圆形,宽40米,落差25米,每秒流量达160立方米。听说这儿定时有悬崖跳水表演,我们便在瀑布前等候。面对瀑布,凝望镜泊湖纺织着千匹锦缎,倾泻着万觚珍珠,雷声隐隐,无休无止,我感受到一股冥冥中的伟大力量。瀑布下是一巨大的深潭,往下望,颇有点心惊胆战。然而,跳水表演的主角出现在悬崖上,简单地做了做准备动作,竟纵身一跳,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把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当他从碧潭里冒出头来并向观众挥手致意,顿时激发出一阵掌声。

人群散去时,我和妻子邂逅这位勇士,向他买了一本小画册,他与我们合影留念。画册名为《中国悬崖跳水第一人———狄焕然》。狄焕然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液化气公司员工,从小喜欢玩水。他不但在镜泊湖悬崖跳水,而且在松花江公路大桥上跳水,在黄河壶口瀑布跳水,《人民画报》、《牡丹江日报》、《中国摄影报》、《大连日报》和《中国体育》杂志均有报道。他在我画册上题签:“二○○六年九月四日于镜泊湖赠厦门市好朋友陈志铭先生 您的朋友狄焕然”。本素不相识,一见却称好友,东北人的豪爽之情,溢于言表。

兴隆寺镇寺之宝石灯幢


石碑诉说悠远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