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16: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戎 戒

不改本色 未变宗风

——本性禅师与福州开元寺的故事


福州开元寺

因缘的产生

佛教讲因缘际会,现为福州开元寺方丈的本性禅师的出家,也是这样。

本性禅师1965年生于福建省霞浦县,俗姓王。1981年,高中毕业,因偏科严重,高考失利,后应聘到水门乡—所小学任教。

闽东是福建省寺院最多、出家人也最多的地区。本性禅师就读的三沙中学,不远处有座留云寺,是观音道场,人称闽东小普陀。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他开始向往晨钟暮鼓、法音经贝的生活,成年后礼佛学佛的兴趣渐浓。得悉佛教沩仰宗为霞浦籍禅师灵佑上人所创立,并在当地建善寺剃度,他便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到建善寺缅怀高僧,寻求慰藉。霞浦赤岸,是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大师入唐登岸处。随着祖国大陆对外开放,自1983年开始,每年都有一至数批日本佛教真言宗空海入唐之路参拜团赴赤岸祭拜先祖空海大师。亲眼目睹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出家的念头悄然滋生。

乡镇一所小学已经无法安放他日渐升腾的内心。1984年,他辞别从教的小学,前往杭州灵隐寺剃度出家,却被杭州市佛协派去相关学院培训,然后在杭州从事房屋的普查工作。有一天,灵隐寺的知客白云禅师,邀他一同前往江苏常熟兴福寺观摩方丈升座仪式。

不看则已,一看终生难忘!1985年10月22日,玅生方丈升座典礼现场,人潮涌动,鼓乐喧天。据说,中国寺院的方丈升座仪式参照帝王的登基模式,有“半副銮驾”之说。

升座仪式结束后,他执意留下,恳请玅生方丈收留他出家为僧。方丈见他诚实厚道、信佛虔诚,而且年轻,有心收留。为慎重起见,方丈以常熟市佛协的名义,与他家乡户籍单位及他的家人联系,征求家人意见;另外,让他写一篇自传和一些有关佛教的文章,了解他的文化水平与佛教悟性。经“外调内查”,方丈认为他有慧根,是棵好苗子,予以准入。从此,他开始了佛门生涯。

佛陀云“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本性禅师的出家固然有因缘,但根植在内心的佛性才是根本。他礼佛事佛30余年,坚持“本性”,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青年本性禅师与赵朴初夫妇

法号的由来

兴福寺方丈同意接纳本性禅师的出家,并于1985年秋为其剃度。玅生方丈为其取法名“本善”,悉明监院为其取法名“本性”,在未有明示的前提下,供其选择。

作为一名小沙弥,本性禅师还是斗胆问方丈“本善”与“本性”各有什么含义。方丈告知他,孟子主张“性本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即善;《六祖坛经》上说:“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本性即佛性也。“噢,原来如此。”本性禅师心想,既然我选择出家,当选佛经之意。

本性禅师学有所成,离不开师父当年的指点。师徒二人的结缘,得感谢兴福寺这一宝刹。

兴福寺,坐落于常熟的虞山之麓,原名破山寺,始建于南齐,历代高僧辈出,现为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兴福寺和唐代诗人常建与宋代书法家米芾都有关联。如今,由米芾题写的常建《破山寺诗》碑就立在兴福寺的空心潭边的空心亭附近。

1984年初,悉明禅师到兴福寺协助玅生住持复兴寺院,历任寺之监院、都监、首座和尚,兼任常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若干年后,本性禅师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又将赴海外留学。向师父辞行时,师父感慨道:“在收你之前,我也收了几个徒弟,都是师父我找的他们,可是,没几年都返俗回家了。你是自己跑来的,且从那么远的地方自己跑来,不违初心,这很难得啊!”

佛界有云:年复一年的禅修,不及忆念师父的一刹那。道理深奥,耐人寻味。本性禅师宗于禅宗,而禅宗讲究“直见本性”。法名的由来,缘定一生。

本性禅师就学的霞浦三沙中学附近的留云

接地气的行僧

回国几年来,由于主持福建省佛教协会日常工作,本性禅师走访了福建9个地级市、19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2个县中的重点寺院。有一个情况让他忧心:在全省近2万名僧尼中,老年僧尼接近一半。

大多数老年僧尼,长年生活在贫困的山区寺院,加上没有医保等各种保障,一旦得病或受伤,便只能靠修行自调或土方自治的方式希求早日康复。许多人因为经济原因,缺医少药,未及时救治,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伤害。本性禅师目睹困顿景象感同身受,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福州开元寺为药师佛主道场,民国期间,曾创办全国最大规模的佛教医院,即今福州市中医院前身,礼请时任海军上将萨镇冰为董事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寺院恢复开放后,又创办福建省佛教中草药门诊部,以救死扶伤。在弘法的同时,为加大利生力度,开元寺创办了佛教老年安养院。后来,在新加坡谈禅老法师出资赞助下,开元寺出资近200万元在福州市中医院设立僧尼医药救治基金。由于省内僧尼病患颇多,几年时间,该基金便告枯竭。

本性禅师作为药师佛道场的住持,也主持省佛协日常工作,当即向佛教界四众同仁反映这一情况,并于2009年作文呼吁《救救老年僧侣》。

此后,本性禅师又发起成立“福建省开元佛教老年僧尼医药救治基金”,由开元寺先期出资5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敬请仁翁善长、四众弟子、各界人氏惠赐建议,给予关注与支持。救助老年僧侣的吁请,得到佛界的响应与赞誉。

“利他”的山门

佛教寺院的山门,又称三门。其形状如阙,有三个门,故称三门。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或象征信、解、行三者之义。

全面启动大计中兴福州开元寺,从本性法师2002 年担任监院时就开始了。

福州开元寺肇建于南朝梁,兴于唐,盛于宋,衰于明清,重兴于民国。沧海桑田不改其本色,朝代更迭未变其宗风。

本性禅师中兴开元寺,首先从重建山门开始,其山门的设计理念别具一格。

一是大气,有外山门、内山门;二是亲和,不是按常规狮子、大象分立山门两边,而是“吉祥”“如意”两个童子拱手笑脸相迎;三是内山门背额的题词“莫向外求”不同凡响。

本性禅师将山门设计方案公之于众,寺内有了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原先的山门固然偏小,但小有小的好处——纳财、聚气、聚人;重建的山门大,会不会有散财、散气、散人之虞?

本性禅师明确回答,寺院的一砖一瓦都是十方善信所供,应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聚财不可取。出家人有修有证就有气,气盈不在山门矮小,大不见得会散气。福州开元寺是善信的开元寺,是大众的开元寺,十方来,十方去,十方用之。至于弘法人才,他倒是希望走出去越多越好,越远越好,鼓励寺院僧侣“翅膀硬了”就“自立门户”,多多开枝散叶,乃至走向国际。为此,他送弟子们去北京、澳门、泰国等地学习深造。

为什么改用童子相迎?本性禅师认为,开元寺临街面市,气场原来就大,如果山门再安两尊狮子,怕是会影响人家做生意,影响人家招财进宝。建山门应体现出家人的慈悲为怀,体现佛教的利他精神,要为他人着想。

建山门当有匾额,本性禅师请名家撰写。外山门上的横匾“萧梁古刹”和“春敷左海”,分别为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和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所书。“萧梁”指南朝梁,因皇帝为萧氏,故名。“左海”是福州的别称。这两幅匾额,一是开元寺的建寺时间,一是开元寺的地理方位,让人一进山门就有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内山门上的横额“福州开元寺”与“莫向外求”,分别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题写。“开元寺”原先的寺额,据说出自唐朝名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笔力险劲,结体紧密,迄今尚存。考虑到中国现有寺庙以“开元寺”为名者有近20座,故加“福州”二字以区分。当然,引发热议的是“莫向外求”,这是开元寺匾额的一大特色。

中国寺庙山门大多数背额题写“回头是岸”,充满警示的意味。福州开元寺山门背额“莫向外求”是何意思?本性禅师在一篇文章中作了回应。他说:“莫向外求,禅家风骨的句子也。为什么?佛性在自身,慈悲在自身,智慧在自身,超越解脱也靠自身。所谓‘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是也。要得安心自在,要内求。我们禅坐,禅向何边呢?即使禅向浩瀚无边,也还是禅向自心的区区一隅而已。”

本性禅师的解释源自佛门的一句古偈:“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在莫向外求中,我们会无求而得,得的更多。

法杖人弘,寺赖僧兴。一座寺院的中兴常常仰仗方丈或高僧。从本性禅师重建山门的用心,足以让我们看到福州开元寺日后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