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4 11:2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郑阿忠

一块绕境碑 一段民俗史


清嘉庆元年(1796年),长泰县武安镇金里村溪尾社戴姓村民在当地建起一座锦灵宫。宫坐北向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建,1990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时期风格。宫内一石柱上题有“嘉庆元年嘉平建”字样,正殿悬挂有“光绪辛丑年阳月(1901年10月)戴氏重建”木匾。门柱上刻着对联:锦水分流长发冠裳于此土,灵区挺秀喜迎福履在斯宫。古代锦溪从宫边流过,景色优美,联语将宫庙与古代长泰八景之一的“锦水帆归”融为一体,颇有特色。宫门口大埕开阔,建有戏台。

锦灵宫自建成后,供奉广平宣王(俗称王公)、玄天上帝、仙祖等神像。据传,广平宣王原是广平海师武将,生性好水,喜欢浪遏飞舟。自从建庙以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迎来一年一度的迎神绕境盛会。当天,村民们在迎神出巡绕境后,都要举办“磨王”活动,以展示王公中流击水情景,祈祝四方百姓风调雨顺。

这一天,戴姓村民全部参与,抬神明、举大旗、打鼓吹阵、八音乐队、举火炬等。队伍浩浩荡荡,一路点烟花,放爆竹,灯火通明,走过全村所有的农田小路,绕着村境走一圈。迎神绕境巡游中,必经高升桥,村民过桥时祈愿神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民康物阜,仕途上步步高升。当队伍绕境回到锦灵宫门口时,开始表演“磨王”。这时4个壮汉钻入王公座椅下,各掮一角,抬起王公,以其旋转速度将王公身上披风吹平,达到理想效果。“磨王”运动量大,因此有几名青壮年随时轮流接替,以保证“磨王”持续两小时左右。举办这一民俗活动,彰显人神共庆欢度元宵佳节的祥和氛围。

这一民俗活动沿袭至今,始于何年没有定论,也没有文物佐证。

事也凑巧。2016年7月,金里村村民在修路时,挖到一通《高升桥》石碑记。它长1.7米,宽0.55米,厚0.11米。碑文上方从右到左刻写着“高升桥”三个大字。下方分六行由上而下阴刻着长泰县衙的具体告示:“长泰县黄、长泰汛于,示:断,造新桥,付与戴姓迎神绕景往来之桥。此谕。道光拾柒年腊月置。”碑文内容简要明确,是当时长泰县黄县令、县汛的官员所发出的告示,因旧桥废了,给居住在小溪流两岸的戴姓村民带来不便,于是由县衙出资建造一座新桥——高升桥,交付给附近的戴姓村民举行迎神绕境活动和平时往来使用。

此碑立于清道光拾柒年腊月,即1837年12月,距今已有181年的历史。碑文内提到的“高升桥”,随着小溪流被填平,已经不复存在。

清道光年间,长泰县衙顺应百姓的需求,修建高升桥,方便群众往来,免除涉水之苦,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好事。修桥立碑,本是小事,但给后人至少提供两个重要信息。其一,佐证了金里村迎神巡境,乃至“磨王”民俗行动,早在清道光年间(1837年)前就已存在,桥碑即是物证。其二,“高升桥”历史上是存在的。它在当时迎神绕境中发挥过应有作用。

作为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清代古建筑锦灵宫已于2004年8月公布为长泰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人神共欢的“磨王”活动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