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海瑞故居
海瑞塑像(海南省)
今年1月,我们去海南旅游。此时的北方,已是遍地白雪皑皑、冰天雪地,一片北国风光。位于北纬20度的海南岛却艳阳高照、风和日丽,到处姹紫嫣红,一幅南国美景。
出发前我们就做了旅游攻略。得知海口市有处海瑞故居,是当地反腐倡廉的重要教育基地,就把它作为此行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海瑞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红城湖路175号,是一座整体风格仿明代海南民居的建筑群,1997年由琼山各界筹资重建。
走近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耸立的一座庄严肃穆的三门大牌坊,上方雕刻着祥云图案,中间镌刻着“南海青天” 四个大字,字是集毛泽东书法而成,左右两边分别用楷书字体雕刻着海瑞的谥号“忠介”和自号“刚峰”。牌坊中门雕着两只生威的龙头,牌坊的基石上雕刻着海浪图案。牌坊左边是海口市人民政府2011年10月竖立的“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瑞故居” 牌子。旁边有块一人多高的岩石,上刻“清正园” 三个红字,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走过牌坊,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宽敞的海瑞故居广场。广场是当地政府为弘扬海瑞精神,于2002年5月增建的,总面积为3300多平方米。
广场正中静静地肃立着一尊三米来高的海瑞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前有座大鼎,鼎上刻着“万世留芳”、“千秋不朽”的铭记。雕像基座正面用烫金字介绍海瑞生平。誉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实干家”。两侧的“海瑞精神永垂青史”8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雕像的左侧有一块半人多高的衣冠铜镜,正如古人所言:“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雕像右侧有一座小亭,悬挂着一座长鸣钟,钟上刻着“廉”、“反腐倡廉、警钟长鸣”等字样。人们在钟旁,似乎还能听到,那500年来一直回荡在中华大地的洪亮钟声。故居主人把衣冠镜和长鸣钟这些廉政文化建设的象征物放在一起,对所有参观者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和心灵洗礼。
走过广场,来到重建的海瑞故居,故居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前堂、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僮间、杂物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正堂内置玻璃钢铸成的金色的海瑞坐像,像高1.6米,底座高70厘米;坐像上方正中刻有“孝忠”两字。前堂与正堂之间立有《重修海瑞故居记》石碑,记载重修故居的缘由、经过(包括筹资情况)等。花厅与书斋间有一长8.8米,宽2.5米的走廊,内侧置海瑞书法石碑5块。书僮间旁边还有后人用明代海瑞故居留下的石雕井口砌成的石水井,井口为圆形。
故居内悬挂着数块记载海瑞当年“痛打衙内智斗御史”、“备棺上疏议论朝政”、“晚节不渝两袖清风”等故事的画图,我们怀着仰慕之心细细地观看这些古往今来流传于民间的海瑞故事。海瑞历官几十年,一贯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一再重申,居官者“止此柴马,止此俸钱,除此之外,一文一分赃证也”。他说到做到。临终前三天,兵部送来柴薪银,仅多了七钱,他硬是如数退了回去,“不肯丝毫有染”。 因贪污被海瑞严惩而一直怀恨在心的御史陈海楼,在海瑞谢世后,亲自到海瑞家巡视,发现海瑞的生活非常清廉俭朴,甚至比一般穷书生还清苦时,怀恨之心顿时变为钦佩之意。
我们伫立在《海瑞年表》前,《年表》详细记录了海瑞自1514年1月22日(农历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生,到1587年11月12日(农历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卒于南京都察院古都御史任上的74年坎坷经历。海瑞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4个皇帝,正是明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时代。《海瑞年表》中说,海瑞去世时“百姓奔走相告,痛苦流泣,如丧考妣。皇帝闻知,辍朝悼念。遣礼部左侍郎沈鲤谕祭。”“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哭而奠者百里不绝”。海瑞成为中国古代正义的象征、为官的表率,也始终为后人所敬仰。
广场左右两边还分别建有两处长廊,介绍中国十大清官(西门豹、赵广汉、狄仁杰、徐有功、包拯、陈希亮、况钟、海瑞、于成龙、汤斌)和海南十大廉吏(薛远、邢宥、王佐、廖纪、钟芳、唐胄、瞿罕、陶元淳、张岳崧、韩锦云),昭示后人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百姓热爱的好官、人民拥戴的清官。
走出海瑞故居,广场的衣冠镜和长鸣钟,与在故居里刚刚看到的海瑞故事、海瑞年表相互辉映,其衬托出的“海瑞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秉天地正气,树人间清风。海瑞精神,永留青史!”我们觉得用《重修海瑞故居记》的最后一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