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山城老街——中山路
韩守泉
南靖老街
山城,明清时代是福建省南靖县颇为繁华的圩市,以武庙为中心,建有麦仔街、草仔街、羊肉街、桶仔街、橄榄街、盐馆街、圩尾街等,故而有9街18巷之称。民国十四年(1925年),省议员黄王谟,商会李钟声、刘金声倡议成立山城市区会,又修建了中山路和中华路(新华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县署由靖城迁至山城,中山路成了最热闹的街道。
中山路,是个商贸兴旺之地,聚集着来自福州、龙岩、永定、安溪、厦门、漳州、龙海、平和、潮州、大埔,以及本地商贾,先后有福州、广东、龙岩、泉永等十个同乡会。其中,福州同乡会会牌由萨镇冰题写,理事长由陈观西担任。
中山路南口武庙、观音亭和注生宫,北口有硕仁宫和碧阳宫,均是明代建筑。
1945年,武庙、硕兴宫、硕仁宫曾各扎一座彩楼,相连的街道(中山路、中正路)彩布遮天,熙熙攘攘。彩楼一层辟为戏台,上演潮剧戏;二层以上布展各种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的彩色纸扎,在上百盏油灯下,竞相辉映,历时十天十夜,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1940年3月,爱国侨领陈嘉庚率南侨慰劳团回国慰劳抗日将士和祖国同胞。11月2日陈嘉庚一行到漳州,6日傍晚到山城。当时有许多厦大、集美师范学生都来晋见校主。第二天,校友及民众一千多人召开欢迎会。7日早,陈嘉庚一行离开山城前往龙岩,各界人士上千人高举三角旗,齐集桥头,夹道欢送。
中山路120多间店铺,作为老商号与这条古建老街被保存了下来。如今具有特色二层骑楼大都成了民居。当人们漫步在这条古街上,“鸿美”、“美南”、“隆昌”、“泰源”布行,“长裕昌”、“茂泰”、“洽茂”五谷行,“和茂”、“大发”、“茂记”干果店,“大中”糖果店,“旧春兴”、“新春兴”米香店,“大安”、“太和”、“杏春堂”药店,“卫生楼”,“卤肉枝”饮食店,“永泰”、“永兴”金银店,“德美”香烛店,“源茂”酒业,“怡园”、“怡美”酱业,“南平”烟丝店,“大益”书局,“达文”、“同吉”文具店,知名中医曾清廉、林星华,西医孙天恩、周崇仁等古商号依稀可见,描绘出中山路昔日的繁华景象。
结彩楼
古城、古圩、古街故事多多。
大文豪林语堂的二姐美宫,当年嫁给中山路一教友时,林语堂刚好要到外地上学,就一同乘上喜船。分别时,二姐给林语堂四角钱,说:“我因为是女的,没有福气继续上学。你要立定决心,继续深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成名后,你再来看我。”第二年暑假,林语堂回坂仔路过山城,看望二姐。谁知那年秋天,二姐因患鼠疫,连同腹中7个月的婴儿一同夭折。林语堂悲痛不已。老街一直流传着林语堂姐弟情深故事。
山城第一中心小学教员黄风长,是中共地下党党员,与同乡王福铨、黄伦常一起组织“读书会”,办“黎明”墙报,启发山城青年同走革命路。他家“大中”糖果店成了地下党联络点。离他家不远的张公馆是时任当地国民党军事科长兼自卫总团团长的张介义的府第。为了策反张介义,黄风长常去这位邻居家做思想工作。1949年9月初,张介义出任平和县县长,弃暗投明,迎接游击队进县城,并宣告平和县和平解放。
中山路阮氏家族的先人阮逢时是个大慈善家。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南下漳州,时在泉州教书的阮逢时回家路过漳州,见旧桥上一个啼哭的小女孩,便将她带回家,由妻子林氏抚养。后来,这个女孩竟是皇亲国戚所生。咸丰皇帝打听到小女孩的下落后,派人来山城阮家接回京城。为了答谢阮逢时夫妇,御赐建造一座宫殿式楼房,赏库银五百两,并赐封阮逢时为惠安县学,林氏为太恭人。乡人赞曰:“人做善事终得好报。”
中山路还是一条美食街。老字号糕饼店和饮食店众多,有“旧春兴”、“新春兴”的米香(咸小饭)闻名于世,被誉为闽南四大名品之一。“卫生楼”专营干拌面、水面、扁食、煎包等特色小吃,吸引南来北往的客人。“卤肉枝”经营的肉粽、卤肉、卤鸭、五香、香肠、炒面条、炒粿条等小吃,更是招牌菜。还有月饼、花生糖、贡糖、软糖、肉粥、鱼粥、豆花、麦仔煎、卷仔粿、菜头粿等摊点前,总是门庭若市。这些美味佳肴,令人口齿留香,终生难忘。
山城中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