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期 以 茶
王炜炜
茶山
桃舟乡一角
北宋年间的一个酷夏,从北方来的先民扶老携幼,寻找梦中的理想家园。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极度劳累困顿之际,忽现一片林丰草茂的平旷土地,旁边还有一清澈小溪缓缓流淌,便在此安家落户。这就是安溪桃舟,古称“桃洲隘乡”,为安溪、永春、漳平三地交界处,因旧街后有座小山,其状似桃;旧街前两条小溪交汇处有个小岛,其形如舟,所以叫“桃舟”。
时光的指针转到了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安溪青年才俊汪健仁,为了一杯好茶,踏遍闽东南的山山水水,最终将眼光定格在安溪县境西北边陲、群山环抱之中的桃舟乡康随村前庵古村落。
峻峭的山,是天然的屏障,也是最美的风景。正因为有了这些高山,才营造出云雾环绕、美丽氤氲的古镇仙境,才能孕育出与众不同的好茶。
纯净的水,是乡土的底蕴,也是神赐的灵气。水来自泉州的母亲河晋江,清澈的泉水或经山涧,或流沟渠,一路蜿蜒辗转,滋养着这里的土地和人民。
神奇的山水孕育出与众不同的“茶神”。据传,南北朝时,皇太子陈胤率随从南逃,沿晋江溯源而上至前庵(今安溪桃舟乡康随村前庵角落),但见山清水秀,风光秀美,遂隐居于此。陈胤酷爱喝茶,逃亡时随身携带茶树种籽,于前庵繁衍种植,现仍遗存两株,为迄今发现最古老之灌木型茶树。两树虽历经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被专家学者誉为“茶神”。
“茶神”是上苍给予这块土地的厚礼。汪健仁举手接住,在山间开发了17万亩荒山,建成国内最大的有机铁观音茶场“添福寿地茶庄园”。同时,在茶园内放养山羊。山羊吃草,成为天然“除草机”,山羊排便,粪便分解成养分;若是排在羊圈内,就会被收集起来,与茶梗、茶末一起发酵,转化成有机肥。茶园内还养蚯蚓,蚯蚓成为天然“松土机”。还养猪,猪粪经过发酵和微生物分解后,被用于种菜或给茶园施肥。再把粪便中难以分解的纤维放入池塘养鱼。自然农法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农作方法,汪健仁用科学的方法,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经过多年和悉心经营,添寿福地茶庄园已发展成为安溪铁观音“十大金牌茶庄园”,它集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窖藏、科研为一体,形成了铁观音茶文化与高端定制之旅结合的有效产业链,催生了高品质的有机茶生活方式的形成,顺利地完成了“有机→商机,茶园→茶庄园,文态→业态,资源→资本”的华丽转身,成为中国茶庄园的样板与标杆。
清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漫步在茶寿公园里,满山皆翠,水清山幽,蝉声阵阵,翠绿的莲叶丛中,亭亭玉立的白莲,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清澈的泉水从一个特制的巨大茶壶里缓缓流下,至山脚形成了一汪亮晃晃的湖水,再向不同的方向奔去;木栈道两边茶树竹林中矗立着系列的茶农铜像,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采青、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焙火等种茶制茶的环节与流程;还有座闽南大厝是茶文化展览馆。人们在那里可以追茶史、观茶事、习茶识、悟茶道。湖水、园林、雕塑、慢道、天际线……整个庄园里,人之所至,处处是景,处处美不胜收。
添寿福地,不言而喻,这里是以寿文化为主题的茶庄园。说到茶寿,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神农为了普济众生,尝百草,采草药,曾日遇七十二毒,因得茶而解的传说。五代人王文锡《茶谱》还说,茶是治万病之药。近代,许多名人雅士视茶为养生益寿之珍品。孙中山先生盛赞茶“最合卫生,是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他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穷乡僻壤之人,粗茶淡饭,不及酒肉,常多上寿”。林语堂先生好饮擅饮、精通茶道,他说:“我毫不怀疑茶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鲁迅在其杂文《喝茶》中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中国人祝寿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天地同寿,日月齐光” 等吉言;此外,还有用米、白、茶祝寿的。“米寿” 指八十八岁。“茶寿”指 108 岁,“茶”字上面是二十八,下面是八十,加起来便是 108。
“心有慈悲添福寿,知因识果最吉祥”,添寿福地茶庄园不仅给来往于此的人提供最好的山水环境,也给予添福增寿仁慈这样美好的祝福。
当你踏过千山万水,看尽人间冷暖炎凉,仍然对生命抱以的美好向往,可来到这添寿福地,过上一段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细闻森林馨香、聆听鸟鸣泉音,亦可,呼朋唤友,品茗论道、静享山野悠然……你会知道,简单静心的生活是可以“相期以茶”的幸福事。
桃舟乡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