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饱饭坑村
吴建华
饱饭坑村,是神奇的村庄。据说,当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来到饱饭坑村,探访几户人家,只见户户丰衣足食。于是,赐名“饱饭坑村”。
饱饭坑村,是绿色的村庄。位于三明市区的东南部,坐落在锣钹顶山麓,海拔700多米,是典型的高山村。毛竹山面积3500多亩,一竿竿修竹,在山风的吹拂下,发出气壮山河的声响;500亩的杉木林,以及1900亩的生态公益林,也加入雄浑的大合唱,如同排山倒海的波涛,响彻山村的天空。在饱饭坑村尾,现存一处古树名木群,有红豆杉、香樟、闽楠等,殊属珍贵。
饱饭坑村,是充满文化气息的村庄。2014年7月完成饱饭坑村设计方案,定位为生态文化乡村。如今的饱饭坑村,道路规整,民房色调统一,外观漂亮,尤其是红瓦、梯田及风水林、风车和凉亭,成为村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此外,在路边设置文化石,用毛体刻写饱饭坑村名。在进村转弯处,设置文化石、文化墙,体现饱饭坑村的由来典故。在石屋村部,设有图书室、阅览室、老人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等设施,是村民文化娱乐的中心场所。而村头芙蓉出水、水车车水的园林小景,则体现饱饭坑村娴静、安然、物产丰泽的面貌。
饱饭坑村,是举重冠军的摇篮。这里,诞生了举重冠军邓薇。她为祖国赢得荣耀,为家乡争了辉光。饱饭坑村以邓姓村民居多,邓氏宗祠是村民节庆祭祖的重要场所。邓薇夺冠荣归故里后,第一件事,就是父母和亲戚带着她一起去祭祖,不忘家乡,不忘祖先,不忘养育她的父老乡亲。邓薇在这个小山村出生长大,泛黄的老照片留下她憨厚的笑容,健美的身影。
饱饭坑村,是太保侯王神像的供奉地。玉封太保侯,是沙溪河流域信众信仰的一个地方道教神。据传说,玉皇大帝感于太保爷生前为保乡邦,吞服毒药,勇斗五鬼的忠烈精神,封其为“英烈太保侯王”,并赐予三昧真火。每年农历十二月至翌年三月为香火旺季,村民以其庇佑当地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此习俗延续至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构成饱饭坑村一道靓丽的风景。逢年过节,村民举行迎庙公、抬烛桥、闹花灯等民俗活动,洋溢着民俗文化的浓郁氛围。
2014年7月,饱饭坑村拉开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序幕。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近700万元。目前已完成民宅立面改造100户,更换屋顶瓦片3万平方米,危房原址重建11户,硬化道路4500平方米;修缮道路、水渠、涵洞近10处;新建笋厂32个,电烤房1个;建成水冲式公厕2座,改造完成三格式化粪池38户。此外,村内新建水车景观1处,奥运文化广场1处,老人幸福院1座,初步修缮完成村旅游服务中心1座。村民的生产及娱乐生活,得到了进一步充实,村容村貌、乡风民风焕然一新。
美丽乡村工作开展以来,饱饭坑村基本完成了“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社会美”的“四美”总体建设要求。首先是村庄秀美,做到“两个到位”。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推进危旧房改造到位,“一户一宅”政策得到很好的执行。其次是环境优美。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实行“三无”:无卫生死角、无散养家禽家畜、无乱堆乱放现象。再次是生活甜美,实现“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事业”五轮驱动。第四是社会和美,做到“四好”。即,基层组织好、维护农村集体和村民利益好、社会管理民主好、农村治安秩序好。
饱饭坑村自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旧貌换新颜,仿佛是一颗明亮的珍珠,镶嵌在洋溪锣钹顶山脉,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如今的饱饭坑村,定位为生态文化乡村。道路整齐,民房色调统一,外观洋气漂亮,红瓦映照夕阳,梯田如诗似画。村尾的风水林,在深秋的晚风中,唱着动人的歌谣。风车和凉亭,变幻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流淌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我们沿着村道徜徉,青云尚山庄清晰可见,现建设成为集民宿、运动场、娱乐为一体文化休闲山庄,成为村民休憩的好去处。建于2010年的赫灵寺,以古人“以赫厥灵”得名,意为“有显赫才能通灵气”。饱饭坑村坐落于山谷之间,峰峦环绕,空气清新,村容整洁。走进村里,但见一排排统一色调的民房,显得十分醒目。饱饭坑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遵循“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原则,以“生态休闲、和谐宜居”为定位,实施美丽乡村设计方案。
当地村民有引以自豪的“三绝”:雪景、竹林、笋干。每到冬季,锣钹顶山麓,雪装素裹,山舞银蛇,这里成为安徒生笔下白雪公主的世界。饱饭坑村的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在雪地嬉戏,或者堆雪人,或者打雪仗,尽情享受快乐的童年。竹林,是村民们宝贵的财富,他们拥有阔大的毛竹林。毛竹林,不仅是村里的风水林,也是村民的发财林。竹林、山石、清流,仿佛一幅幅天然的风景画,镶嵌在山村的胸前。笋干,是饱饭坑村独特的农产品,广阔的毛竹林,为笋干的生产提供取之不尽的原料。茁壮的竹笋,为笋干的加工提供上乘原料。肥沃的竹山,清新的空气,溪涧的流水,为制作高质量的笋干,提供有利的条件。这里生产的笋干,以高质量取胜,闻名遐迩。
饱饭坑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也是骑行、摄影爱好者理想的去处。这里,四季有不同的风景;这里,是游山玩水者的天堂。
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饱饭坑村,离开了淳朴的村民。村头的风车,吱吱哑哑地唱着别离的歌;村旁的风水林,仿佛轻轻诉说着思念;村外的公园,美丽的风景定格在心里。
(本文选自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梅列》)